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在水底思想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106032982
  • 作      者:
    徐迅著
  • 出 版 社 :
    中国电影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1
收藏
编辑推荐
    《在水底思想》是中国煤矿作家协会副主席、阳光杂志社社长徐迅的散文随笔集。全书共25万字,收录了作者自上世纪90年代至今所写的散文、随笔,分为“思痕”、“印象”、“游踪”、“散论”和“访谈”5辑。 此前,徐迅已出版《半堵墙》《春天乘着马车来了》等6部散文集,并著有诗集《失眠者》和传记文学《张恨水家事》等。其作品曾被收入《中国年度最佳散文选》《中国当代散文300篇》等100多种文集,获得首届老舍散文奖、第二届冰心散文奖和全国煤矿文学乌金奖。
展开
作者简介
    徐迅,安徽潜山县人,1963年11月生。著有散文集《半堵墙》、《染绿的声音》、《大地芬芳》等6部,传记文学《张恨水家事》及中、短篇小说若干。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现住北京。
展开
内容介绍
    《在水底思想》是一本散文随笔集,收录了作者自上世纪九十年代至今写的一些文章。分为“思痕”“印象”“游踪”“散论”“访谈”五辑,并无特别的讲究,只是为了整理起来方便——“思痕”者,思想之爪痕,属于有感而发、一吐为快之类;“游踪”一辑,是作者工作所到之处,偶有感悟的信手拈来之作;而“印象”“散论”“访谈”三辑的篇什中,都涉及到了一些人、一些文。其中有些人甚至就是作者生命中相遇、相识、相知的师长和朋友,对于他们的为人为文,无论是作者主动还是被动,品头评足的准确与否不好说,但都出于真心。
    《在水底思想》写的都是跟作者生活有关的一些凡常物事,但是,平静之下,却涌动着万顷波澜,内敛之间,却摇曳着万道华彩——质直的文字之中,无感慨处却处处是感慨,无意义处却处处呈现出意义,幽微与丰富,一如生活本身。
展开
精彩书摘
    在水底思想面对思想者,的确是不能造次的。比如说那尊著名的裸体思想者,要是有人以为他并不是在思考什么深奥的东西,而是在思念一位情人,结果如何?还比如屈原,若他投身泪罗江也并非是对家国沦丧的绝望,而是刚刚与妻子吵了一架——恐怕那峨冠博带、须髯飘飘的楚大夫形象立即就虚伪得似一朵带污的莲花。不是说这样不可以,屈原要真的与妻子吵架也没有什么,至少他的《离骚》《天问》还会在诗歌的河流里流淌,五月端阳我们还会在水上祭奠他,张扬他的诗歌艺术。
    在北京人艺看话剧《屈原》,我就看到屈原一步一步走向汩罗江的场面。他当然忧愤,但他沉静、坦然,嘴角似乎还挂着一丝幸福的微笑。透明的水浸漫了过来,他并没有停止呼吸。我发觉清凉的水使他的头脑更为清晰,宁静。那江水里也许还有些礁石、水草、鱼藻什么的,但这比水面上的东西要简单多了,水面上流淌的是令他更为浮躁和厌烦的东西。他要在水底思想,那种思想让他归于永恒和满足。“我已经老了,人越老就想得越深,水面上的事情我抓不住了,我在水底思想。”法国那个叫让一吕克·戈达尔讲的话,这时简直就是他的旁白了——尽管他在岸上讲的。但这话讲得居然很东方、很中国式……陈天华、王国维、朱湘、老舍都曾这样想过,更远的还有李太白。
    屈原当然不是为妻子而投水的,老舍也不是。“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周恩来诗)——陈天华才三十岁,就更不会是的了。他有着更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他写《猛回头》《警世钟》时,就已经看出了日本军国主义的野心,为勉励同胞矢志救国,他唯有选择投海。水永不会干涸,他相信他的思想也不会停止流动。果然,不到三十年,日本侵略者就扛着刺刀踏上了我们的国土,陈天华的泪水与海水融汇在了一起,荡起了巨大的涟漪。那咆哮的抗日的洪流,是—种更为汹涌的水……颐和园的昆明湖由于见证了一群“野兽们”的烧杀抢掠,有些漠然和麻木了。当它接纳王国维这位近代中国著名的思想家时,竟一点也不显得惊慌。它甚至目睹了王国维投向它怀抱的全部过程:王国维从人力车上下来了,来到排云殿西面的鱼藻轩,还驻足了很久。它陪伴他抽完了最后一支香烟,它发觉他好像是在选地方。尽管鱼藻轩前的湖水深不过尺,湖面满是松软的藻泥,但已足够他思想的了。于是他潜入水中——将“水面”上的事情丢到九霄云外了。
    “汩罗异代沉屈子,昆明湖水化鱼龙”。一代思想者就这样沉到了水底。在水里他会与鱼龙们交谈些什么呢?水面上的人们吃惊了:那时他的学术研究正如日中天,假以年华更是无可限量。但这时昆明湖的水却已无法说出什么了。聚讼纷纭,几成公案,但人们含泪问水水不语,抽刀断水水更流。
    后来有人将他的死归为三条:一说丧子之痛加上罗振玉情绝义断;二说他情伤于湖南大藏书家叶德辉在大革命中被杀,恐革命军入京后受辱;三说他是因为中西文化在心灵的碰撞冲突中无以解脱。但不管怎么说,他都是到水底思想去了。面对一个水底的思想者,幽明永隔,岸上的人无法明白他会想些什么。
    太平湖,也是一个美丽而明静的湖。但生于斯长于斯的老舍先生恐怕做梦也没有想到,他生命肉体的终结将与这湖发生关系。他为这个城市留下了《四世同堂》《骆驼祥子》,而不久前他的《龙须沟》《茶馆》还在上演。
    他经历过重庆那度日如年的日子,他不会想到,在自己故乡这个首善之区,竟然一下子就没有他思想的地方了。外面,“文化大革命”正在如火如荼的开始,一种狂妄的思想像一股狂飙猛地扑来,打得他有点儿喘不过气来。但这不是水,是比水更为坚硬的风,他有点儿承受不住,他害怕身子被这风刮得到处乱跑。他需要静下来,他想到宁静的水里去认真思考一下。于是,太平湖就成为他永远思想的栖地了。他仿佛看见太平湖的水延续了他的思想。
    他舒适了——因为更为狂乱的思想还在后头。
    对于一个真正的思想者来说,当一种混乱、愚昧、狂妄的思想压迫着他时,选择在水底思想当然不是一种最好的反抗。但这却是一种如水一般无声、纯洁和清澈透底的反抗。压迫有肉体上的也有精神上的,更有精神与肉体双重的。他们选择在水底思想,就是一种直接和间接的压迫所呈现出来的无奈和愤慨。有人选择了卧轨、悬挂,那是另一种思想的方式。不如在水底思想来得串静和优雅——这“优雅”溅起的是一种辛酸的泪水,羽化的是一个干净的灵魂。
    宁可死个枫叶的红,灿烂地狂舞天空,去追问南飞的鸿雁,驾着万里的长风……这是另一位也在水底思想的诗人朱湘的诗句。读这首诗时,人们也许会觉得朱湘应该在“飞翔”中死去,但他没有——他没有像差不多与他同时代的徐志摩那样,在空中向人世作一次惊人的“吻别”。他也喜欢在水底下思想。于是二十九岁那年他毅然投进了大江。“惊人的一鸣,羽化了灵魂”,他写过一首咏爆竹的诗,不想就成了他的谶语——世人说他因了生活的困难而绝望,但他坚持要在水底思想,这一点人们也会理解。至于更远一点的,就是诗人李太白了。史学家说他最后在安徽当涂他的族叔李阳冰那儿病死的,但我宁愿相信他是捞水中的月亮去了。“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与其说他是思想者,毋宁说他是一位浪漫的思想者更为确切。他喝着酒,他看到了水中的月亮,他纵身一跃,于是浪漫主义结束—一思想者诞生。
    2000年5月28日于北京和平里
    ……
展开
目录
在水底思想,在水上行走(序)
第一辑  思痕
在水底思想
近乡情更怯
地球,一个蔚蓝色的梦
生命的随想(二题)
生命的统计
生命的“草稿”
关于“问题”
言而无信的时代
南腔北调
对一则著名寓言的解读
害怕讲话
怀念钢笔的书写
文明不是一张脸皮
写给二000年
当旅游被“文化”了以后
帮老冯怀念一只狗
原来如此的事
平庄男人
过年

第二辑  印象
两三松树老疑仙——记《新民报》史上的“三张一赵”
飘忽的青布衫——我心目中的张恨水
话说“苗大鼓”——苗培时印象
兔子,跑吧!——说说庆邦
小说和小说之外的刘庆邦
在传说中生活与写作——潘军或潘军小说印象
在喧闹与清寂之间——荆永鸣印象
碎屑,或拣拾碎屑
清亮亮的歌喉——诗人钱启贤印象
王满夷先生
于寒枝上育新蕾——记著名歌唱艺术家邓玉华和她的育华艺校
写在山水边上——我所认识的徐继达

第三辑  游踪
从和平里出发
与天柱峰对视
天柱山冬云
蒙古长调
桂花的都江堰
妙峰山,一个又美又妙的名字
又见桃花源
西行日记摘抄
双瀑记
两过胜境关
夜读韩城
大风与鲜花
访天台山不遇
游抚仙湖记
走森林
杭州的绿
塞罕坝之旅(二题)
心灵的草原
马背上的草原
大峡谷三题
观瀑
大峡谷的风
梦里依稀
寂寞的菩提
散文的碑石
陌生的停靠
工业的声音
七月的早晨
未完成的旅行
家住翠堤
奥运村:消失或正生长的
第四辑  散论
作家还是梦吗?
需要张开想象的翅膀
随笔三题
这趟车上
后花园里
我说散文
想到就写
我看一九九九年散文
关于散文写作的随想
散文的事
读书如做“好梦”
写作源于阅读
文学之“院”(二章)
还我一个春天
文学之“院”
小心收藏——参加“青创会”感言
故乡情深——凌翼散文集《故乡手记》序
散文的性情——秋声散文集《赶路的月光》序
唇封的花蕾——温古散文集《解读苍茫》序
散文的身份——梁俊明散文集《微笑的乞丐》序
真情的“浇灌”——王拥华散文集《浇灌往事》跋
明白是好——曹凯散文集《明白是好》跋
《阳光》卷首语
尘世清音
展卷听好雨花报一枝春——读梁东先生《好雨轩吟草》
消逝或者存在——关于朝潮的小说《预产期》
贴近地面而飞翔——读朝潮的散文
闲适文章满钩情怀——读万伯翱散文集《无戎百姓共垂竿》
散文年华——读山云的散文
一种泥土几种相思——读黄骏骑散文集《泥土的升华》
忙里偷闲读游记——读吴晓煜散文集《华夏与海国游记》
白头更爱赋青山——读华日精先生《晚晴楼诗稿诗话》
伤痛的美到底有多重
人性的毁灭与重构——张伟小说印象
第五辑  访谈
大美无言——与作家刘庆邦一次关于美的访谈
一个“富裕中农”的写作生活——访著名作家李心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