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赵瑜名作精编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30211816
  • 出 版 社 :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1
收藏
编辑推荐
    遵循真理,书写真实
    三十年的坚守,独立的批判品格
    第三届鲁迅文学奖获得者、三次荣获徐迟报告文学奖、赵树理文学奖、《中国作家》大奖
展开
作者简介
    赵瑜
    从事纪实文学创作三十年,著有中长篇作品近四十部,多次引发轰动和争议。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曾获三届赵树理文学奖,三届徐迟报告文学奖,三届《中国作家》大奖,第三届鲁迅文学奖等。
    主要作品
    中国的要害  1985  
    但悲不见九州同  1986  
    太行山断裂  1987
    强国梦  1988  
    兵败汉城  1988
    赵瑜报告文学选  1990
    第二国策  1992
    内陆九三  1994
    马家军调查  1998
    赵瑜自选集  2000
    中国体育三部曲  2001
    革命百里洲  2001
    赵瑜散文集  2006
    牺牲者  2007
    晋人援蜀记  2008
    开眼  2008
    寻找巴金的黛莉  2009
    王家岭的诉说  2010
    火车头震荡  2010
    篮球的秘密  2011
    赵瑜名作精编  2011
展开
内容介绍
    改革开放三十年,作家赵瑜坚守“遵循真理,书写真实”的创作理念,不间断地推出一系列优秀纪实文学作品,多次在全国引发轰动,深受读者欢迎。评论界给予高度评价,认为赵瑜作品在当代文坛报告文学领域,具有开创性和代表性。其中一部分作品,虽已问世多年,却历久弥新,至今仍有鲜活的艺术生命力和很强的思想震撼力,有的已是公认的纪实写作范本。
展开
精彩书评
    赵瑜的写作既有批判锋芒,又有建设意义,每次都给人一种惊喜和震撼。
    ——雷达
    
    赵瑜每一次出现,都会有自己的独特视角和个性思考及精巧的表达,给人以新颖深邃的感觉。这是赵瑜关注现实,对社会负有责任和使命精神的自觉。
    ——李炳银
    
    赵瑜的写法非常符合当代老百姓的阅读习性,具有文体创新意义。
    ——何建明
    
    赵瑜的游刃有余,是我国作家当中非常突出的一个特例,他能够面对大题材写出精彩的小细节。这是一般人很难做到的。
    ——阎晶明
    
    真正的文学大师,从来就不是仅仅为文学而写作的,从来就不是纯文学低首下心的信徒。他们绝不会为了单纯的美或形式上的真而牺牲人道意义上的善,而放弃爱的责任和利他的热情。在赵瑜作品中,生活作为一个世界被深刻而生动地反映出来。这无疑是一个更为完整的世界,它既包含着人生的苦难和黑暗,也包含着精神的伟大和光明。
    ——李建军
展开
精彩书摘
    是紧跟不紧跟毛主席伟大战略部署的大问题。我们就组织全部劳力深翻土地,男女老少一齐上阵,开始一天只能翻七八厘,还翻不上一分,一算账,等到上冻也翻不了多少!咋办?亏是民兵副营长郝起法创造了新纪录,他一天就翻二分。我们传播起法的经验,乡亲们不相信,一夭就能翻二分?我组织了民兵骨干,亲自带领大家搞突击,民兵班十几个人,翻了几天,一天两头见星星,一天两送饭,这样人均每天可以翻二分,给大家做了个样子。大家士气上来了,进度也快了,咱那儿石头多,土不深,有的把镬把都别断了,断了,换新的,换粗的,再翻,翻一尺二……”
    李顺达讲得好动情。那时节,学大寨累得吐了血的,扭了腰的,有的是。并且,一学大寨,你看吧,准是“今冬明春”。北方的冬季,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山风能把山上插的红旗撕成布条条,然后又撕成光杆子。可那也得干,谁敢含糊?上着纲呢!由此,足见那五个字以及陈永贵的威力绝非等闲。
    不管怎么说,陈永贵是中国农民中一个绝顶聪明的人。
    眼下,当李顺达正在为“文革”苦恼,正在由于纺织女工的电话而疑虑焦急的时刻,问一问陈永贵,听听他的主意实在是太必要了,是上策,是高招儿。
    “嗯!老陈吗?我是李顺达!”
    “啊,老李呀,我早就等着你的信儿呢!”
    “老陈,你说咋办呀?”
    “什么咋办?啊?哈哈!”
    李顺达只好又说了说省城造反的情况。然后老陈反问他:
    “老李呀,你拿个主意吧!”
    “我就是问你哩,你倒问开我啦!你去不去呀?”
    “啊,老李,你去我就去!”
    “哎呀老陈,你去我就去!”看来哪个都不傻。
    两人都没说不去,可为什么都这样不痛快呢?这里头是有道理的。上年岁的中国人和我们农人的处世大抵都是这样,为历史留一手。这种大风大险的事情,干吗那么急躁?
    但是,经验又同时告诉他们,历史的时机是不会对哪一位格外关照的。中国有句俗语,叫“一步赶不上,步步赶不上”。这一层心理,凡干大事的人又是惊人的一致,就像在南极点上,任何钟表都是准确的,因为地球上所有的子午线都在这里会合,每一种地方时在这里都适用。
    ……
展开
目录
中国的要害
但悲不见九州同
--李顺达在“文革”中
太行山断裂
第二国策
强国梦
--当代中国体育的误区
兵败汉城
马家军调查
革命百里洲
牺牲者
--太行“文革”之战
寻找巴金的黛莉
王家岭的诉说
火车头震荡
--宜万铁路始末
篮球的秘密
根据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