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黑暗下的星火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34768361
  • 作      者:
    齐红深编著
  • 出 版 社 :
    大象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1
收藏
编辑推荐
  “星火”是伪满洲国青少年的一个文学团体和读书会组织。它的大多数成员是十四五岁的中学生和二十左右岁的青年,主要活动于辽宁省盖州、营口、沈阳、本溪一带。日本投降前夕遭到残酷镇压,是日本侵略者在东北制造的最后一个大惨案。
  齐红深教授严守历史学家的职责,克服重重困难,寻找到中、日两国的42位当事人,深入到亲历者的记忆深处,努力复原被岁月磨平了的故事,挖掘事件本身的内在联系和动因,成功地向读者呈现出了历史本身的丰富多彩。全书有故事性,有细节,有人物形象,有情感,有见解。
展开
作者简介
  齐红深,长期致力于日本侵华殖民奴化教育的研究,二十多年来走访两万多名日本侵华殖民教育亲历者,整理出1284名老人长达790万字的口述历史文字资料。其著作有《见证日本侵华殖民教育》、《日本侵华教育口述史》、《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满洲奴化教育的经历》、《见证日本侵华殖民教育》.........等等
  主持完成了中华哲学社会科学“七五”重点课题子课题《中国古代北方民族教育文化研究》、中华哲学社会科学“八五”重点课题子课题《东北古代少数民族教育史研究》、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八五”规划课题《东北地方教育史研究》、全国教育科学规划“九五”规划重点课题《日本侵华教育史研究》、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十五”规划课题《日本侵华殖民地教育口述历史研究》。先后出版了《学校志概论》《教育志学》《中国教育督导纲鉴》《东北地方教育史》《东北民族教育史》《日本侵略东北教育史》《东北教育家评传》《东北沦陷时期教育研究》《辽宁教育史》《日本侵华教育史》《满族的教育文化》等学术著作。主持完成了《辽宁教育史志资料》《辽宁省志·教育志》《辽宁教育人物志》等省级课题。他齐红深等同志关于日本侵华殖民教育研究特别是口述历史研究,发表论文上百篇,出版资料集和著作十余部。其中的一些资料、观点被国内外的大批著作、论文直接或者间接引用,被诸如荣获中国教育学会首届优秀成果二等奖的《伪满洲国教育史》等优秀成果数十页上百页地复印转用、被一些论文整篇剪裁复制,对我国研究日本侵华奴化教育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中央和省级报刊、电视台、电台、网站也多次予以报道,是研究日本侵华历史的专业权威学者。
展开
内容介绍
  “星火”是我国东北沦陷时期的一个青少年文学团体和读书会组织。领头人是辽宁省盖州归州村小学教师花喜露(田贲)和失学青年于家麟(驼子)。成员主要是中小学生。他们抵制日本奴化教育,秘密阅读进步书籍,开展读书、写作活动,传播爱国主义思想,自编自印地下刊物,开办“秋灯”书店,创作了一批爱国诗歌、散文、杂文、小说作品,秘密流传。活动范围主要在辽宁省盖州、营口、沈阳、本溪、大连和长春一带。1945年抗战胜利前夕,惨遭镇压,一百多人被逮捕毒打,数十人被打死或判刑。是我国东北沦陷时期日本制造的最后一个大惨案。“星火”成员于家麟、王锡成等人曾在1956年我国首次公开审判日本战犯时出庭作证。
  《黑暗下的星火 伪满洲国文学青年及日本当事人口述》通过42位“星火”成员和中日两国当事人的回忆和200余幅历史照片,从不同角度还原了已经尘封60多年的感人历史。这是辽宁省教育厅退休干部齐红深教授等人于上世纪末期,花费十多年时间,克服重重困难,自费搜集整理的。《黑暗下的星火:伪满洲国文学青年及日本当事人口述》具有亲历、亲见、亲闻的特点,是主要面向中小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读物,也填补了东北沦陷时期文学史料的一项空白。
展开
精彩书摘
  郭世魁笔名光慈,1914年生,花喜露在盖平中学(初中)、奉天省立第三师范学校读书时的同学和在归州两级小学教书时的同事。离休前系盖县盖州高中教师。
  盖平(今名盖州市)位于辽东半岛西北部。东与岫岩县、庄河市相邻,南与大连市接壤,北临营口市和大石桥,西濒辽东湾。独具一市连三港(大连港、营口港、鲅鱼圈港)之利。铁路、公路纵贯全境。盖平地貌属辽南丘陵地带,地势东高西低,东部和东南部为高山和丘陵,西部和北部为平原。雪帽山山峻林密,古朴原始,风光秀丽。山上土质肥沃,植被丰富,生长着几十个种类、近千亩的阔叶林,以及上百种中草药和山野菜。一年四季花开不断。这里还生活着几十种野生动物,山间时见松鼠、山鸡跳跃,林中常有野鹿、狍子、獾、狐狸穿行。整个雪帽山如同一个天然的野生动植物园。
  盖平,在历史上建制很早。早在战国时期,燕国就开拓辽河流域,盖平属辽东郡。秦统一六国后仍属辽东郡。西汉、魏晋时期,于盖平境内北部设文县(今大石桥市的汤池),南部设平郭县(今熊岳城),统归辽东郡管辖。东晋十六国时期的前燕、前秦、后燕,属平州的平郭县。407年北燕建立后,盖平一度被高句丽割据,并筑建安城(今青石岭的高丽城),置建安县。唐高宗总章元年(668年)于建安城设置建安州都督府。辽代于建安城置辰州,故盖平有古辰州之称。金代改辰州为盖州。元代置盖州路,治所仍设在建安城。元世祖至元六年(1269年)把熊岳、汤池二县并入建安县。元世祖至元八年(1271年)将建安县并入盖州。明洪武四年(1371年)废州改卫,将军事、行政统于一体,盖州遂为盖州卫。翌年改筑新城,位即在今盖县县城。清康熙三年(1664年)改明代盖州卫而设置盖平县,隶属奉天府。“盖平”之名,是取“盖州”、“平郭”两个历史地名的首字而得。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继称盖平县,属奉天省。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寇侵占期间,盖平县仍属奉天省。1965年经国务院决定。改名为盖县。1992年撤销盖县,设立盖州市。
  盖平是我国东北地区有名的文化古城,人杰地灵,文风昌盛。明朝年间,辽东属山东巡抚管辖。山东巡抚马文升有一首《过盖州诗》,前四句写的是盖平县的风光:
  烟雾初消海国边。
  荒原寒水与云连。
  山光杳霭飞凫外,
  秋色参差落雁前。
  盖平有着悠久的文化传统。据齐红深《满族教育史》《东北地方教育史》记载:早在辽、金时期,辰州一带渤海遗裔望族的家学代代相传,培养出一大批武将文才。辰州熊岳人王政,本名南撒里,其世祖相传32代,先后仕高句丽、渤海、辽、金,皆有显贵者。因其家学世代相传,其子王遵古,好学守道,文行兼备,潜心伊洛之学,登正隆五年(1160年)进士第,仕为翰林直学士,“天下目为辽东夫子”,是金代辽东著名的教育家。他重视学校教育,认为“教化之源唯在于学”,发展学校教育可以使“教化流行,风俗移易,人识廉愚,国兴仁让”。所以,他为官,每到一处,“所居必兴学”。王遵古娶“通经史,尤长于诗”的辽阳渤海人张浩之女为妻,生庭玉、庭坚、庭筠、庭□。对其四子,口授言传,进行家教。四子皆有才名。其中的王庭筠诗文、书、画皆有成就。史称:庭筠“生未期,视书识十七字,七岁学诗”。后登大定十六年(1176年)进士,号称“渤海第一文人”。“为文能道所欲言,暮年诗律深严,七言长篇尤工险韵,有《□辨》十卷,《文选》四十卷。书法学米元章,尤善山水墨竹。”王庭筠之子王曼庆,“亦能诗并书,仕至行省左司郎中”,庭筠的侄子明伯“亦能诗善书”,皆能继承其家学渊源。王庭筠的外甥高宪,自幼在王家就学,故诗文字画,颇得舅家之风,年近30,作诗已数千首。
  清朝时,盖平有一个知县,名叫骆云。那一年,盖平久旱无雨,时已六月末,仍无法耕耘下种。这位骆知县只好率领县衙诸同知和乡绅,在城隍庙拜天求雨。他撰写的《祈雨再告城隍文》情真词切,呼天抢地,纵然众神无知,天帝耳聩,听之亦当泣而成雨,泽润大地。他还写过题为《过云岛望海》的七律,写出战乱之后百姓贫瘠,收租无着,他忧民忧时,却无知音的苦闷心情。表现出一个封建社会清官的可贵情怀。
  山势西从碣石来。
  云山沙碛重徘徊。
  龙门两洗刀兵后,
  鳌背风翻星斗回。
  民瘠未收珍府利,
  官忧空作委输裁。
  子期何在留岑寂,
  疑有琴声响石台。
  有清一代,东北地区先后共建有29个书院,其中的辰州书院就在盖平县。辰州书院建于1822年,是东北地区建立较早、规模较大的一所书院。对于传播汉文化为核心的中华文化起到突出的作用。鸦片战争之后,关内地区教育改革的呼声渐高,视封建科举教育为束缚思想、限制改革的羁绊。而在少数民族聚居的东北地区,这一时期的儒学、书院,仍热衷于读经讲学,传播中华传统文化,这有利于建立大一统的中华观念、巩固中国统一思想,其积极进步的作用仍然是值得肯定的。客观上也为以后抵御日本军事、经济、政治、文化侵略,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
  县内自然风景区和名胜古迹很多。位于盖平县中心的钟鼓楼,建于明洪武年间。中部为观音阁,阁后为大慈殿,大慈殿左右各有配殿。盖平钟鼓楼平面呈长方形,长37米,宽14米,由楼座与座上殿宇组成。钟鼓楼上,东西为钟鼓亭,中间为观音阁。阁后为大雄宝殿,左右各有一配殿。楼座正中为券顶门洞,是城内南北方向上的交通要道。正殿前,钟亭、鼓亭分立两侧,并有清同治年间重修碑记两块。整个建筑古朴典雅,巍峨壮观。钟鼓楼周围是盖平古城的繁华区域。始建于明洪武年间的玄帝庙,位于盖平中心偏南,居于盖平古城的南北中轴线上。以融汇元、明两代的建筑风格和民间特点,建筑雄伟壮观而著称,全木架结构,形制奇特,工艺精湛,彩绘传神。始建于清朝的慈航寺位于盖平东北4公里处。慈航寺坐北朝南,建于山腰,背依秀美的盖平城北第一高峰老青山,东、西、北三面环山,南面I临水。山峰叠翠,水波潋滟。
  盖平陆路交通发达,公路直通营口。据清雍正四年(1726年)天后宫《重建碑文》记载:“没沟营(当时营口称为没沟营)通郡渡津,舳舻云集,日以千计。”这说明当时在清雍正四年间营口早已是各种船只停泊在码头、远近闻名的水陆商埠。
  ……
展开
目录

导言
上编 长夜,燃烧的“星火”
一、故事发生在文化名城
二、成立“鲁迅文学研究社”
三、从《行行》到《星火》
四、“五步斋”的故事
五、《辰星》《大地》与秋灯书店
六、读书活动
七、李季疯越狱来访

下编 “桃园”,绽放的血花
一、大逮捕在进行
二、黑狱中的太阳
三、长夜过后盼天亮
四、田贲的文学观
五、田贲、驼子诗歌赏析
附录
1.“星火”同人、读书会成员与“桃园工作”案件关系人简介
2.主要参考文献与伪满洲国文学研究成果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