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Q正传》所揭示的经济现象和社会问题,在“五四”小说创作中引起了连锁效应。王任叔的《疲惫者》、蹇先艾的《水葬》、王鲁彦的《阿长贼骨头》、许钦文的《鼻涕阿二》、彭家煌的《陈四爹的牛》等小说中,阿Q影像都或隐或显地存在。这里重点以王任叔的《疲惫者》为例。小说刻画的主人公“运秧驼背”和阿Q很相似,也是一个给人打短工的雇农,工钱很少,连住的地方都没有,因而常常挨饿受冻,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卑下的经济地位,弄得他被所有的人看不起,每天都在冷落、嘲笑中打发时日,终究沦为乞丐。他被诬陷偷了钱时的一番诘问引人深思:“谁偷!……他(阿三,作者注)的钱,你们说我偷也好,就算是我偷他吧!但我要反问一句,我的钱,又是谁偷了?”在充满倔犟和硬气的质问后,他算了这样一笔清清白白的经济账:自己终究是做过二十年工了。他这二十年做工里,每年十元算,也得有二百元钱了。可不知这二百元钱是谁给偷走了。因为他一直是个光杆子,不曾娶个把老婆,生个把儿子,化(花)去过一百二百。是残酷的经济剥削和无耻的诬赖把他逼到这步田地。尽管运秧驼背的典型塑造成就无法和鲁迅笔下的阿Q相提并论,但运秧驼背以农民特有的言谈举止和精神气质算了一笔经济账。这笔经济账表现了运秧驼背并非阿Q那样稀里糊涂——在人生的最后一刻,连个句号都画不圆。这笔经济账,比较突出地彰显了经济视角,揭示了封建租佃制度对农民的经济剥削,既是对不合理的经济制度和社会制度的诘责,又是穷人不向命运低头的倔犟表征。
……
展开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现代文学教研室主任,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张中良)
作者从作家对底层社会的关注中,发现了经济困境与知识分子苦恼意识的复杂关系,其中“经济权是个性解放的关键”、“金钱对人性的异化”等篇章,给人诸多思考的空间。本书最火的特点是从文本分析中发现相关话题,从而为理解现代文学左翼精神的产生提供了佐证。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院长、教授,《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副主编,《鲁迅研究月刊》主编(孙郁)
本书对三个“十年”中小说所关注的主要经济问题及其文学反映的深度作出了准确的把握,同时又对其从经济视角所挖掘的精神内涵作出了较为全面的概括,其中不乏真知灼见。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茅盾文学研究会常务副会长(钱振纲)
本书以经济视角下的中国现代小说为题,对相关经济背景与题材的现代小说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深入的分析,这是对以往现代小说研究中政治视角、文化思想视角等重要的补充和积极的推进。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北京文化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副主编(刘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