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前述作品的写作年代相对集中不同,当代小城小说所描写的年代则跨度比较大,基本上包括了整个20世纪直到本世纪初的各个不同年代,只是不同类型的小城小说所描写的年代会有所不同。
比如“描写社会变迁、时间跨度较大或具有历史沧桑感”的一类作品,所涉及的年代便主要是整个20世纪的中国历史,如1949年之前的革命史,新中国成立后的土改、“文革”、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兴起等不同历史时期。与此相似的,是“描写日常生活琐事、见人情风俗或乡野传奇”的一类作品,这类作品的时间跨度大,并不是指单个的作品所涉及的年代,而是所有作品加在一起所描写的年代,如有反映民国时期生活的汪曾祺的《岁寒三友》、《鉴赏家》、《八千岁》等,迟子建的《秧歌》、《香坊》;有写“文革”时期的如陈世旭的《将军镇》;有反映改革开放初期生活的如林斤澜的“矮凳桥”系列、贾平凹的“商州”系列、雁宁的《小镇风情画》、何士光的《乡场上》等;也有反映90年代以后生活现象的如毕飞字的《哺乳期的女人》,魏微的《大老郑的女人》、《姊妹》,韩寒的《小镇生活》等。当然,也有一些作品虽然篇幅短小但由于内容涉及人或物的历史沿革,所涉及的年代因而也比较多,比如孙方友的“陈州笔记”、“小镇人物”系列。对于“描写昔日生活、具有成长小说特点”的一类作品来讲,它所涉及的年代通常与作家的年龄相关,如出生于五六十年代的林白、韩东、荆歌、姚鄂梅等人的往昔回忆,必然会涉及“文革”时期。而“对人性、命运、生存等进行探讨”的一类作品,无论是年代不详的陈染的《小镇的一段传说》等,还是具体反映“文革”时期的毕飞宇的《玉秀》,以及跨越年代比较长的余华的《许三观卖血记》等,由于“人性、命运、生存”等问题并不仅限于某个时代或某类人,因此作品具体所反映的是哪个年代,对于作品的主旨而言有时并不重要。
此外,还有一些作品的写作年代与其所描写的年代是大致对应的,这主要是指那些及时反映社会现象、问题的作品,如前面曾多次提到的“改革文学”以及反映改革开放初期生活的作品。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