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绪论--本书研究的生长点
第一章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文学文体话语的转型
第一节 从"文学的美"的论争看三十年代文学审美观的转型
第二节 政治功能和文体效果如何达成共识--从关于"差不多"的论争谈起
第三节 批评的双重标准--论三十年代文学批评独特的角度
第二章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文学文体发展的整体动向
第一节 政治的文体美学化合--三十年代作家的形式选择
第二节 写实:三十年代文学文体对题材的选择和处理
第三节 节制:三十年代文体对情感的处理方式
第四节 艺术造型与"力"的文体美学化
第三章 文体矫正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
第一节 "客观化"的提出与叙事技巧价值差别的形成
第二节 文体矫正与三十年代速写体小说的生成
第三节 文体矫正与三十年代长篇小说"逼真性"风格的生成
第四节 文体矫正与三十年代长篇小说"场景化"结构发展
第四章 文体矫正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文体"象征化"的盛行
第一节 文体矫正与三十年代"诗化小说"的生成
第二节 文体矫正与三十年代各类文体的"象征化"
第五章 文体矫正与二+世纪三十年代文学"幽默"风格的生成
第一节 从"直讽"到"幽默"--论三十年代讽刺小说的发展
第二节 从"泼辣"到"理趣"--论三十年代杂文风格的转变
第六章 政治文化语境下文学语言转型与文体的审美发展
第一节 论三十年代小说文体语言方式的"异变"
第二节 政治文化语境下的"大众语运动"与散文文体的发展
第三节 政治文化语境下的"大众语运动"与报告文学文体的发生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内容摘要
基于对既有文学史研究视角的考察和对三十年代史料的再次“还原”,《政治文化语境下的文体矫正:论中国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文学的审美演进》从文体审美追求对政治修辞进行审美化的“文体矫正”的角度去考察三十年代文学发展中政治和文学的纠葛,揭示政治文化参与下三十年代文学审美演进的特殊面貌。重点探讨文体规约性对于政治文化的反作用,剖析政治文化和文学审美是如何在冲突中促成特殊的文体形式和新的审美风尚产生的。在此基础上揭示出对于文体审美规律的反思和矫正才使三十年代对“广阔的社会人生”的追求转化为具有壮美风格的审美表现形式和文体,实现了现代文学在二十年代基础上的审美演进和转换。它同时启发我们注意“文学政治化”起点背后的张力,理解其多种发展的可能性在后代文学中此起彼伏的消长,并揭示出外力作用与审美自主性之间的矛盾同一性。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