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文学作品解读与教学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040332018
  • 作      者:
    余虹编著
  • 出 版 社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1
收藏
作者简介
    余虹,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四川美学学会常务理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语文新课程骨干培训者国家级培训主讲教师,国家级精品课程“语文教育学”主讲教师。主持国家社科基金2项,四川省社科基金1项,四川省教育厅“教育发展中心”项目1项,参与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并主持2项子课题。在《哲学研究》、《社会科学研究》、《语文建设》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三十余篇。在中华书局、高等教育出版社等出版专著2部,参加编写3部。曾获四川省政府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四川省政府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研究方向:美学、宗教文化学、语文教育学。
展开
内容介绍
    文学作品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长期以来语文教学难以突破的瓶颈,而突破瓶颈的关键在于文学作品解读。
    《语文教育新视野系列:文学作品解读与教学》即以文学作品解读为切入点,在综观中外母语课程中的文学教学基础之上,依据现当代文艺理论,从宏观、中观与微观三个层面对文学作品解读做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并从语文课程论的层面,对文学课程内容做了详细的梳理。以此为基础,《语文教育新视野系列:文学作品解读与教学》还进一步探究了语文课程中的文学教学,从宏观的教学取向到具体的课型分析,从各学段教学到单篇教学,本书都提供了丰富的教学案例。
展开
精彩书摘
    语言的陌生化指文学语言通过对日常语言的扭曲、变形、强化、颠倒,呈现出一种不合常理的“非逻辑”特征,由此造成一种语言的疏离与陌生感,使本来熟悉的对象变得陌生起来,从而让读者在欣赏过程中感受到艺术的新颖别致,获得一种独特的审美感受。俄国形式主义代表雅各布森曾说:诗歌就是“对普通语言有组织的违反”,这种违反增加了我们的感知难度,或者说,阻断了我们对语言的习惯化感知方式,形成一种新的感知方式,从而延长了感知过程。例如,杜甫诗歌“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便是典型的例子,按一般语言规则这句话不合逻辑,不可理解,但在诗歌中却能形成特殊的表现效果。又如鲁迅的《秋夜》开头一句:“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作为传达信息的日常语言看,这样的表述显然很哕唆,有违简洁明了传达信息的原则,但鲁迅故意利用这种看似哕唆的冗余信息,传达出一种无聊、单调、寂寞的心境。又如,“秋千在夕阳中荡漾”与“夕阳在秋千上荡漾”相比,显然后一句更具诗意,其诗意正体现在后一句诗在语言组合上不合逻辑的颠倒,而这种不合逻辑的颠倒却滋生出无穷的意味,让人回味咀嚼。
    再次,文学语言具有模糊性。文学语言的模糊性指语言能指与所指的错位所造成的文学语言的歧义、多义甚至反义,从而形成文学作品的丰富性与模糊性。语言的所指即语言的内容,是语言所指称的对象、传达的信息、表现的思想和情感。而语言的能指则是指内容的语言表达方式,是语言的结构与形式。科学语言侧重于认知,对对象的准确表述是其主要目的,因此科学语言具有准确性、简洁性和语义单一性的特点,它追求语言能指与所指的一一对应,强调语言符号与所指称对象的一致性。而文学语言恰好相反,文学要体现意义世界的丰富性和生命体验的复杂性,因此,表现丰富内心体验的文学语言便要求语义的丰富性,追求通过语言能指与所指的错位,从而造成语言的歧义与复义,形成文学语言的模糊性特征,文学语言的模糊性使文学作品具有了“深文隐蔚,余味曲包”的审美特征。
    3.文学作品的审美性
    审美性是文学作品最根本的属性。文学作品的审美性一方面体现在作品的内容方面,一方面体现在其语言形式方面。
    从内容方面看,文学作品的审美性体现在对生命意义的揭示,对真善美等人类终极生命价值的关怀。
    ……
展开
目录
导论
第一章 中外语文课程中的文学作品解读与教学
第一节 国外母语课程中的文学作品解读与教学
第二节 中国百年语文课程中的文学课程与教学

第二章 语文新课程中的文学作品解读与教学
第一节 语文新课标对文学作品解读与教学的定位
第二节 语文新课程中文学作品的双重价值定位

第三章 文学作品解读的理论视角
第一节 文学作品的世界解读视角
第二节 文学作品的作家解读视角
第三节 文学作品的作品解读视角
第四节 文学作品的读者解读视角
小结

第四章 不同体裁的文学作品解读(上)
第一节 诗歌解读
第二节 散文解读

第五章 不同体裁的文学作品解读(下)
第一节 小说解读
第二节 戏剧解读 
小结

第六章 不同形态的文学作品解读
第一节 现实主义文学作品解读
第二节 浪漫主义文学作品解读
第三节 现代主义文学作品解读

第七章 文学作品的结构层次及构成要素的微观解读
第一节 文学作品的结构层次分析
第二节 文学作品的文学要素分析
第三节 文学作品的文学要素解读

第八章 语文文学作品的宏观教学取向
第一节 国外文学教学模式借鉴
第二节 语文课程中文学作品的教学取向

第九章 语文文学作品的微观教学分析
第一节 不同学段文学作品的课程目标及内容分析
第二节 语文文学作品的单篇教学分析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