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上篇
近体诗并不都押“平水韵”
广州竹枝词溯源
群芳竞发美刺兼优——读《诗词》报杂感
我国传统诗词改革刍议
我对诗词改革的一些意见
几种与七绝相同的词
关于当代诗词的理论探索问题
谈格律诗词的守旧与创新
词的艺术标准:重、拙、大、深
唐诗中的“蒙太奇”手法
诗体形式的演变(上)
诗体形式的演变(下)
略谈日本的山水诗
岭南诗述略(一)
岭南诗述略(二)
岭南诗述略(三)
岭南诗述略(四)
岭南诗述略(五)
岭南诗述略(六)
岭南诗述略(七)
岭南诗述略(八)
岭南诗述略(九)
岭南诗述略(十)
岭南诗述略(十一)
岭南诗述略(十二)
诗意诗情何处寻
诗词中的博喻
诗词名句句法关系探微
谈诗词的境
没有动词的诗句
声律是近体诗的滋味
谈诗词中褒贬(美刺)的写作体会
“打油诗”应有一席之地
浅谈离别句
诗韵改革与南北方音
诗词中的互文
诗与现代词语
“诗家语”例补
运用逆向思维出奇制胜
色彩美在诗词中运用的四法
在章卒形成强烈对比所呈现出来的顿挫美
下篇
郑彼岸和他?“新新乐府”
吴兰修和他的《桐花阁词》
被误解的名诗
邝露诗歌浅论
张九龄对唐代诗歌的贡献(一)
张九龄对唐代诗歌的贡献(二)
施耐庵和他的轶诗遗曲
关于诗的“声韵”
诗好常甘得句迟——黄损和他的诗
叶帅《绝句》赏析
略论“留”字诀兼谈柳永《离别难》
韩愈诗文在日本
一代风流宋芷湾
汤显祖在广东遗下的诗文
宋湘集外有遗珠
南园诗社考略
杜甫、李商隐七律之比较
李白《赠汪伦》的前后
廖仲恺诀别妻儿诗(遗作)
菊花诗话
胡适的古体诗词观
诗探索馨斜
读《梦影楼词》
百年流水见归心——香港评选“最受欢迎唐诗”有感
毛泽东与诗友柳亚子
秦观词句中的借化寻迹——读秦观词笔记
所怀者谁欤——说张九龄的《望月怀远》
爱国怀乡绚丽如画——《中山诗词选》第二卷序
吉光片羽珍同璧——孙中山梅县松口留墨宝
内容摘要
一九八四年一月一日,《诗词》报隆重创刊。著名古文字学家商承祚即席赋诗贺之,诗云:
岭表人文盛,歌诗气象雄。南国红豆树,映日更葱茏。
《发刊词》亦云:
《诗词》报以刊登诗词的新作品为主,并及“诗词评价、赏析和研究及介绍历代诗词”等名篇,提供有关诗词知识,以及报道各地诗词界活动、诗词出版情况等为内?。作品体裁不拘,内容力求昂扬健康,表现社会主义的时代精神和风尚;评价文章力求内容充实,语言精练,言之有物,持之有故。
“一代新的物质、精神文明之出现,必将带来一代新的诗风;而一代新风之建立,又有赖于新的创作实践及其理论的探索,如何继承传统,推陈出新,也正有待各方的共同探讨。《诗词》报同人愿与各界有志之士,协心努力,贡其微末。”
迄今为止,《诗词》报已出版615期,所刊“诗词评价、赏析和研究及介绍历代诗词”等名篇,已达数千篇之巨,可谓积沙成塔,蔚为大观;而且“内容充实,语言精练,言之有物,持之有故”。令人读来如品香茗、如沐春风。
不少读者来函来电,希望我们善用《诗词》报的资源,努力去做一些开发性的工作。例如,在这些蔚为大观的名篇之中,选择一些可读性和启发性都比较强的作品结集成书;又例如,创作出版一些普及诗词鉴赏知识方面的读物,以满足不同层次读者的需要;等等。
我们意识到,如果连读者这些最基本的要求都不能满足,那是我们最大的失职。
说干就干。但是,当我?将尘封了20多年、有点发黄的《诗词》报搬出来时,感到事情并非想象中那么简单。
披沙拣金,谈何容易。
600多期报纸,文章数千篇,文字近千万。我们只能利用班后及节假日休息时间来进行编选工作,而且我们是兢兢业业地从《诗词》报第一期起逐期编选。与此同时,作家袁建华也开始落实他的创作计划。
我们计划出版一套统一风格、统一包装的“广州诗社作品系列”,这个想法获得了中山大学出版社副编审钟永源主任的支持,这就更坚定了我们将这项工?进行到底的决心和信心。
“广州诗社作品系列”首先推出两部文集,一部是《诗词艺苑掇菁》,另一部是《诗词故事点菁》。我们非常认真地、谨慎地去做这项工作,但因能力、水平有限,谬误实在难免,敬请读者批评指正谅解。我们还计划推出第三部……为满足广大读者的需要,我们将克服各种困难,把这个“作品系列”一部接一部地做下去。
借此机会,感谢《诗词》报编辑部主任郭伟光和广州诗社办公室副主任李凤英等同事,你们将这项工作视为自己的事业去做,毫不计较个人得失,没有?们的专注与奉献,就没有这个“作品系列”的诞生。同时,非常感谢中山大学出版社副编审钟永源主任,没有你的鼓励和帮助,也不可能有这个“作品系列”的面世。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