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第一辑 爱与沉默
耶茨与卡佛
吴玄:比先锋多一点,比现实主义少一点
在上帝保持沉默的时代
孙良的画——凶猛,荒凉,紧张,艳丽,凄美
品特——拒绝抽象的作家
东西方文化冲突的隐喻
采花贼的地图
一朵正在凋萎的绿色康乃馨
失灵而又没有失灵的爱药
新历史主义之新
玲珑的象牙球——评洛奇的小说《小世界》
隐喻、转喻和现代性
读《哈姆雷特》札记
读《李尔王》札记
读《麦克白》札记
第二辑 维多利亚时代的浪漫主义者
被亲吻过的嘴唇——罗塞蒂与他的三位模特儿
佩特眼中的文艺复兴
爬过那粉红色的肌肤——法国作家于斯曼的长篇小说《逆天》
燕子是他,芦苇是她——谈王尔德的童话故事
莫雷的《波西传》
在花一样的年龄死去——比亚兹莱与王尔德
儿子眼中的王尔德
那充满魅惑力的舞蹈——莎乐美形象的重写
王尔德“临死发善心”?
世纪末的王尔德热
花花公子王尔德
清谈大师王尔德
谨慎的唯美主义者佩特
感伤的回顾
第三辑 平日的阅读
印度房中书之祖——《欲经》
天真而又世故的才具
两种类型的莎士比亚电影
学会语言的益处
在美求学期间的徐志摩
75岁的《纽约客》
安吉洛装帧的《莎乐美》
翻译的难处
独立不倚的书评——略谈美国的书评报刊
萨金特的《上海》
被阉割了的《北回归线》
语言本源的守卫者——郜元宝印象
恋物癖者巴尔扎克
被高估的昆德拉
中产阶级的小熊维尼
“简单是文章的最高标准”吗?
也谈董桥的散文
替李欧梵先生改书名
男孩子,女孩子
文学与稻粱
我看电影《廊桥遗梦》
劳丽妲又上了银幕
纪实作品能否虚构?
几点疑问
中国人的民族性
丑男人的白日梦
穿裘皮衣的维纳斯
巴尔扎克的《风月趣谈》
诗人之爱
萨德失而复现的作品
《马拉/萨德》
密勒与毁灭
奥菲利娅之死
译名趣谈
内容摘要
在文学的鼎盛时代,文学批评是与文学创作相辅相成的,如车之双轮,鸟之两翼。没有文学批评,文学的发展肯定是不完善的。好的批评不仅阐释了包括文学经典在内的许多文学作品,而且总结了一个时代的文学经验,甚或揭示了文学发展的某些普遍的规律,从而对创作起了有力的推动和导向作用。对于读者而言,好的文学批评不仅仅是联系作家作品与受众之间的桥梁,还如艾略特所说的,起着纠正读者鉴赏力的作用。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