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32751556
  • 作      者:
    (奥)斯台芬·茨威格(Stefan Zweig)著
  • 出 版 社 :
    上海译文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编辑推荐
    《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是茨威格的代表作之一,与《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齐名。故事的女主人公是一位白发苍苍,举止高雅的老妇人,她在四十岁的时候,出于一种高尚的感情,去挽救一个素昧平生的赌徒,却由于瞬间激情的驱使而失身于这个她连姓名也不知道的男人,淋漓尽致地表了不自觉的冲动和理智之间的搏斗。
展开
作者简介
  斯台芬·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小说家、诗人、剧作家和传记作家。出身富裕犹太家庭,青年时代在维也纳和柏林攻读哲学和文学,日后周游世界,结识罗曼·罗兰和弗洛伊德等人并深受影响。创作诗、小说、戏剧、文论、传记,以传记和小说成就最为著称。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从事反战工作,是著名的和平主义者。一九三四年遭纳粹驱逐,流亡英国和巴西。一九四二年在孤寂与幻灭中自杀。代表作有短篇小说《象棋的故事》、《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长篇小说《心灵的焦灼》,回忆录《昨日的世界》,传记《三大师》和《一个政治性人物的肖像》。
展开
内容介绍
  我这一生中可曾有过比那一小时更幸福的时光?我不知道。这个年轻人坐在我身旁,昨天他还陷入死亡和灾难之中,现在正惊愕地望着太阳泻下的白光,若干年的岁月似乎从他身上消逝,他仿佛又变成一个孩子,一个醉心于嬉戏的俊美男孩,睁着一双喜极而狂,可又充满敬畏的眼睛。在他身上最使我心醉的乃是他那体贴入微的柔情:马车爬上陡坡,马儿拉车费劲,他便灵巧地跳下车去,到后面帮着推车。我要是提到一朵花的名字,或指一指路边的一朵花,他就奔过去把它摘来。被昨天的雨水引出来的一只小乌龟正艰难地在路上爬行,他就把它拣起来,小心翼翼地放回绿草丛中,不让后面驰来的马车把它碾碎。与此同时,他兴高采烈地讲述最逗乐最优美的事情:我相信,这种笑声对他是一种拯救,因为他心里突然充满喜悦,心情无比陶醉,若不开怀大笑,非得引吭高歌,纵身雀跃或者大干疯事不可。
展开
精彩书摘
  夜里,大约十一点钟左右,我坐在房里,想把一本书读完,突然,通过敞开的窗子,听见花园里人声嘈杂,喊声不绝,那边饭店里显然骚动不宁。我与其说是出于好奇,倒不如说是感到不安,立即快步走完两楼之间的五十步路,赶到饭店里去,发现那里客人和职工情绪激动,乱成一团。原来,昂里哀特太太每晚在她丈夫按照习惯准时和来自纳穆尔的朋友玩多米诺时,总到海边的露台上去散步,可她这时还没有回来,大家担心她遭到不测。平时气定神闲、动作迟缓的丈夫,此时活像一头公牛,一次次冲到海滩上,向夜空中呼喊:“昂里哀特!昂里哀特!”由于激动,嗓音都变了,听上去活像一头受到致命一击的硕大无朋的野兽发出可怕的原始的声音。侍役们和小厮们激动地在楼梯上跑上跑下,所有的客人都被惊醒,给警察局也打了电话。在这一片慌乱之中,那位肥肥胖胖的丈夫,敞着背心,跌跌绊绊地跑来跑去,连哭带号地向夜空中高喊:“昂里哀特!昂里哀特!”这时楼上的两个孩子也被惊醒,她们穿着睡衣,从窗口呼唤她们的母亲。父亲这时又冲上楼去,安慰她们。<br>  接着发生的事情惊心动魄,简直难以重述,因为打击过分沉重,情绪猛然紧张,神情往往具有强烈的悲剧色彩,以致无论图画,抑或话语,均无法以同样雷霆般的强力予以再现。突然,那位肥硕沉重的丈夫踩着咯吱直响的楼梯走下楼来,神色大变,倦容满面,可是怒形于色。他手里拿着一封信。“请您叫大家回来吧!”他对饭店的大班说道,声音几乎听不清,“请您把所有的人都叫回来吧,用不着找了。我的太太已经抛弃我了。”<br>  这个受到致命打击的人,天性里有着超人般的自持力,面对着周围这么多人,依然竭力控制住自己。大家好奇地挤过来看他,此刻突然都大吃一惊,一个个羞愧地转过脸去,惘然不知所措。他身上剩下的力量仅够他摇摇晃晃目不旁视地从我们身旁走过,在阅览室里把灯关掉,然后听见他那笨重肥胖的身躯倒在圈手椅里,发出一声闷响,接着便是一阵狂烈的、野兽狂嗥般的抽泣声,只有从未哭泣过的男人才会这样失声痛哭。这样深切的悲痛,对于我们每一个人,包括最低下的仆役在内,都有一种麻痹的力量。没有一个侍者,没有一个出于好奇悄悄走来的客人敢露出一丝微笑或说出一句表示惋惜的话。大家默默无语,面对这场摧毁一切的感情发泄,我们似乎都感到羞愧无地,一个接一个,又都溜向我们自己的房间,只有这个被击倒在地的人在那间黑暗的房间里抽搐,啜泣,独自一人,形影相吊。全楼的灯光慢慢熄灭,人们悄声耳语,低声诉说,喃喃细语。<br>  这样一个晴天霹雳似的事件,就发生在我们眼前,直接触动我们的感觉。不言而喻,它正好适合于使平素只惯于懒散、悠闲地消磨时光的那些人大受刺激。但是在我们餐桌上后来猛然爆发,激烈得几乎挥拳动武的热烈争论,虽说起因是这令人惊愕的事件,实质上却更是一次关于原则问题的论战,是水火不容的人生观之间的强烈冲突。那个内心完全崩溃的丈夫满脸怒火,却又无可奈何,一时冲动,把那封信搓成一团,扔到地板上,一个侍女看了那封信,口无遮拦,泄露了内情,于是立刻就尽人皆知,昂里哀特太太并非独自一人出走,而是如约去追随那个年轻的法国人(于是大多数人对这个法国人的好感顿时烟消云散)。其实,乍一看,事情完全可以理解,这位娇小玲珑的包法利夫人,用一位态度潇洒、年轻英俊的漂亮小伙子替换了她那大腹便便、土里土气的丈夫。但是使屋里所有人如此愤慨的乃是:无论是那位工厂主,还是他的两个女儿,甚至包括昂里哀特太太自己,在这之前都从未见过这位情圣。这就是说,露台上那次历时两小时的夜谈和花园里历时一小时同喝咖啡,就足以挑动一个大约三十三岁、品行无懈可击的女人,使她一夜之间抛弃丈夫和两个孩子,不顾风险去追随那个素不相识的年轻帅哥。我们餐桌旁的这批人异口同声地把这个显然一目了然的事实视为这对情侣狡黠异常的迷魂阵,诡计多端的障眼法:昂里哀特太太不言而喻和这个青年男子暗中早有交往,这个勾魂摄魄的能手只不过是来确定一下私奔的最后细节而已,因为——他们这样推论——一个正经女人,和人家认识了只有两个小时,人家一声唿哨她就立刻弃家私奔,这是绝不可能的事。于是我觉得表示一下异议,倒也十分有趣,便竭力进行辩护:一个女人,多年来对无聊的婚后生活深感失望,内心早已有所准备,碰到强劲攻势就会委身相从,这不仅完全可能,甚至极为可信。<br>    ……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