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37年1月27日,普希金因名誉受到侮辱而和人决斗,身受重伤,两天后,1月29日,伤重去世。普希金的死激起俄罗斯知识界和进步人士的惋惜和愤怒,纷纷指责,是沙皇政府巧设圈套杀死了普希金。这时,有一个年轻的诗人怀着无比的义愤,写了一首名为《诗人之死》的诗篇,强烈谴责沙皇政府。这位年轻的诗人就是继普希金之后俄罗斯最伟大的诗人莱蒙托夫。诗人死了,这荣誉的俘虏!他受尽流言飞语的中伤,胸饮了铅弹,渴望着复仇.垂下了高傲的头颅身亡……
莱蒙托夫怒不可遏,痛斥那些“蜂拥在皇座两侧的人”,那些“扼杀自由、天才、荣耀的刽子手”:你们即使倾尽全身的污血.也洗不净诗人正义的血痕!
这首诗说出了压在人们心头的声音,立即不胫而走,被人们争相传诵。这首诗使莱蒙托夫一举成名,人们在他身上看到了普希金的诗才后继有人。伟大的俄国批评家别林斯基看了他的诗作后说:“俄国出现了一位新的天才。”时代精神的转变。
普希金创作的年代正是1812年卫国战争战胜拿破仑之后,俄罗斯民族精神奋发高昂的时候,所以普希金的诗歌中,尽管也有封建专制压抑的痛苦,但总的说来对生活、对人生充满了信心和希望,因而诗中总是洋溢着一种乐观向上的情绪。这既是时代精神的反映,也是诗人的个性使然。莱蒙托夫进行诗歌创作的年代,俄国的社会生活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