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公塔上的葫芦顶<br> 詹公塔前,《喜闻报》记者鱼长跃与供职于大尹集团的校友祝卿堪见面了。<br> 詹公是明朝嘉靖年间的本城县令,在抗倭守城时壮烈捐躯。老百姓为纪念詹公而建起此塔,塔壁上刻满了捐钱买砖瓦的民众的姓名。此塔原本叫做“镇倭塔”,塔旁碑亭里竖着一块巨碑,面朝曾经出现过倭寇的东方。驮石碑的工作一般是由龙的九个儿子中很像大龟的赑屃来担任的,因为它喜欢负重。可是,这里的情况有所不同,巨碑下压着的是一只大蜗牛,因为“蜗”与“倭”同音。<br> 日月如梭,风雨侵蚀,四百多岁的古塔已摇摇欲坠,重建詹公塔刻不容缓。<br> 重建之前,人们先要解决一个问题——清理葫芦顶中的宝物。<br> 就像很多庙的藏宝处都在地宫一样,很多塔的藏宝处都在葫芦顶。葫芦顶就是安放在塔尖的那个银质葫芦。<br> 于是,人们就得面对第二个问题——谁去把十三层高塔上的葫芦顶取下来。<br> 人选已经确定,便是同为华光学校毕业生的鱼长跃和祝卿堪。准确地说,是以卿级武班的祝卿堪为主,以长级文班的鱼长跃为辅。除了为《喜闻报》采访,鱼长跃还兼任电视台的特约记者,因为要一边向塔顶攀爬,一边摄像,所以眼前的这项工作是电视台的其他记者难以胜任的。<br> 现在,鱼长跃开始用小型摄像机在塔前采访祝卿堪。<br> “祝先生,听说大尹集团会以詹公塔葫芦项内的宝物见光为契机,组织相关内容的影视创作?”<br> “是的。我们估计,珍藏在詹公塔葫芦顶内的物品应与四百多年前本城发生的抗倭斗争有关。作为当年幸存居民的后裔,我们感.到有责任用影视手段重现那段不应该被忘却的历史。”<br> “祝先生,古塔年久失修,您不认为取下葫芦顶很危险吗?”<br> 这个问题当然不是鱼长跃本人的问题,如果他顾及自身安危就不会跟随拍摄了。记者所提出的问题应该是受众所关心的。<br> 祝卿堪便如此回答:“可我要是舒舒服服地坐在办公室里就没法展现自己,没法让我喜欢的女孩为我尖叫了。”<br> “祝先生,您打算如何登上塔顶?”<br> “见机行事吧。也许,我可以拽着铃铛翻上去。”<br> 祝前鱼后,二人开始登塔。<br> 这是一座八角十三层的文峰塔。除了寺院里的佛塔,其他的古塔大都是文峰塔。各府各县都有它们的身影,它们就像哨兵一样默默地、久久地站立着。各地建造文峰塔一般都是为了改善当地的风水,总要镇压些什么,比如杭州建六和塔就是为了镇住钱塘江潮水,雷峰塔据说是法海和尚用来镇压白蛇的,而本城建这座镇倭塔,是为了制止倭寇入侵。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