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进何人知大老!”现在的喜爱文学的青年,知道浦先生的人恐怕不多了。可在三四十年代以至解放初,清华园“双清”的名字是很响亮的,这就是清华大学中文系的朱佩弦(自清)先生和浦江清先生,两位的名字中都有一个“清”字。浦先生的名字很雅,当时还有人为此出了一条上联:“浦江清游清江浦”,求对下联,条件极苛刻:①回文;②偏旁要一致;③人名对人名,地名对地名。听说至今也没有人对出来,成为绝对了。<br>浦先生(1904-1957.8.31)是松江人。青少年时代家境清寒,但勤奋好学,靠本县的“清寒子弟助学金”,1922-1926年间在南京的东南大学外语系学习并毕业。在校时得到学贯中西的吴宓先生的赏识,毕业后被推荐到清华研究院的“国学门”,作陈寅恪大师的助教,从此转学中国学问。因工作需要,还在陈先生指导下,自学了梵文、天文学等学术,可说是学贯天地与中西的博学之士。1929年“国学门”撤销,浦先生转入中文系。1952年院系调整时调整入北大中文系任教,直到逝世。遗著集成《浦江清文录》,1958年、1989年各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一次,第二次出版的集子中附有先生所著“诗词”。<br> 先母常对我说起一件往事,即,1931年夏季,朱佩弦(自清)先生刚和陈竹隐先生订婚,在中南海租了几间房,过精神恋爱生活。<br>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