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水边记忆:江南水生植物随笔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62450344
  • 作      者:
    韩开春著
  • 出 版 社 :
    重庆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编辑推荐
  想着这些的时候,我便在这条小河边蹲下了身子,用手轻轻抚摩着这些青绿的草儿,仿佛摩挲着我早已远去的少年时光,心被一种温柔打动。
展开
作者简介
  韩开春,男,江苏泗阳人,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著有随笔集《虫虫》、《时光印记》等,现居江苏盱眙。
展开
内容介绍
  通过图片和文字解说,介绍了26种水生植物。通过个例,分别讲述了它们的形态、产地、生态环境、生长特点、食用价值和药用价值等。有的结合了民间传说、诗歌、古籍,有的穿插了作者的童年趣事等,不仅能够让读者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而且能够让读者理论联系实际,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展开
精彩书摘
  莲生水中
  有这样一则谜语,打一植物,谜面是“爹爹在水面摇风打扇,妈妈在泥中受苦受难,生个哥哥鼓眉凸眼,跟个妹妹十分好看”。谜底想必大家都知道了,对,就是荷或者莲:爹爹是荷叶,妈妈是莲藕,哥哥是莲蓬,妹妹是荷花。荷花苏州旧俗,农历六月二十四日为荷花生日,逢其时,男女老少都纷至荷荡赏荷,盛况一时空前。古人称六月为“荷月”,尊荷花为六月花神,大概亦与此俗有关。《清嘉录·荷花》又适逢荷花此时开得最盛的缘故吧。既是著名作家,又是艺花高手的苏州人周瘦鹃曾说过这样的话:“荷花生日虽说无稽,然而比起什么神仙的生日还是风雅得多。”此话我信。
  荷花,又叫莲花,在古代,还被称为芙蓉、菌萏、芙蕖。关于荷花的这一别名“芙蓉”,20世纪60年代初,赵朴初和郭沫若两位文化名人还专门为此打过一场笔仗。战争源于1961年毛泽东为老友周世钊写的一首《七律》的结句“我欲因之梦寥廓,芙蓉国里尽朝晖”。赵朴初的解释是:“芙蓉即荷花。请想想看,清晨的日光(朝晖)遍照着满地的芙蓉,这该是多么光辉美丽的世界啊!”但郭沫若不这样看,他认为此芙蓉指的是沐秋霜而盛放的木芙蓉,理由是:“主席告诉我们‘芙蓉国’是湖南的异称。”接着又搬出五代人谭用之的《秋宿湘江遇雨》诗来佐证,其中有“秋风万里芙蓉国”一句,郭说:“这首诗点出了‘芙蓉国’的故事。‘芙蓉’……有人说是指荷花,但在我看来就是木芙蓉。因为谭诗写的是秋天,正是木芙蓉盛开的时节……如果是荷花,在秋季便已经凋败了。”这场笔仗的最终胜利者归郭沫若。在后来出版的《毛泽东书信选集》里,收录有1961年12月26日毛泽东致周世钊的信,其中就引用了谭诗的联句:“秋风万里芙蓉国,暮雨千家薜荔村。”
  对于荷花,国人一直是有偏爱的,那个曾留下“七步成诗”佳话的曹植就推它为群芳之首,在他眼里,荷花的地位尊贵无比,至高无上。
展开
目录
莲生水中
荷花
《清嘉录·荷花荡》中有这样的描述:“苏州好,二十四赏荷花,黄石彩桥停画鹃,水精冰窖劈西瓜,痛饮对流霞。”
莲蓬
莲藕
荷叶
水和阳光的纯洁女儿

软温新剥鸡头肉
想起一个典故,说的是唐明皇与杨贵妃。一次杨贵妃浴罢,对镜匀面,裙腰褪露一乳,明皇扪弄日:软温新剥鸡头肉。
划着船儿采红菱
茨菰叶子两头尖

美人腿的诱惑
这个“菰”实际上是另外一种水生植物,也是我所熟悉的,也能吃,叫作茭白,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就说“江南人呼菰为茭,以其根交结也”。
地下雪梨
薄采其芹

此物最乡思
在我苏北老家农村,要是你说莼菜,大概没几个人能知道,但是你要说马蹄菜,小孩子都会指给你看的:呶,水里的那不是?
参差荇菜
一箸脆思蒲菜嫩
驱邪剑
救命的西洋菜
蒹葭苍苍

被误解了的洋辣棵子
在古代,水蓼是作为一种重要的调味品被人利用的,它和葱、蒜、韭、芥并称“五辛”。
水莎草
稻田模仿秀

有草名鸭舌
更大的快乐来自于鸭舌草的另一功用,它还可以食用——这似乎也是我老家人之所以把它叫菜不叫草的原因。

我从山中来,带着兰花草
真正的兰花也是出身底层,它本来就生在深山幽谷,与其他的野花并无二致,只是后来由于文人的追捧,它才由平民阶层一跃成了贵族,但这一点都不影响它的平民本质,兰花就是兰花,一种开花的植物。
葫芦漂在水面上
野草也革命
大风车呀吱溜溜地转

风,起于青萍之末
楚人宋玉在他那篇著名的《风赋》中有这样一句话:“夫风生于地,起于青萍之未”意思是说,大风首先是在细小的青萍间聚集,然后才刮起来的。
刚与柔的完美结合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