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神厨传奇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801708946
  • 作      者:
    边东子著
  • 出 版 社 :
    当代中国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编辑推荐
  有人称此书是中国文坛以饮食文化为主题的第一部长篇小说,甚至说它是一部奇书;也有人评论此书是反腐力作,因为它对社会上盛行的公款吃喝、酒宴开道的腐败现象。进行了入骨的鞭挞和辛辣的反讽;还有人把它归为风情类小说,因为书中隐伏了一条主人公柳德承说不清、道不明的感情线索;更有人说此书是“小红楼梦”,因为其中既有对奇馐佳肴的描写,也有人物情感的纠葛;甚至有人说此书是时下人们所说的“潜伏类”小说,因为里面或明或暗贯穿了一条地下工作者祝三小姐的线索……
  如何定位这部小说?还是读者诸君“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
展开
作者简介
  边东子,1947年出生,浙江诸暨人,曾在北京上学,陕北插队,当过中学教师,曾任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文学编辑室副主任、音像编辑室负责人,曾参与发起和策划“希望丁程书库”等重点出版物的出版。后主要从事创作,其创作跨度大、涉猎广,有小说、传记、诗歌、相声、童话、广播剧等作品多种,近百万字,多部作品被制成音像出版物。长期为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一些地方电台、电视台撰搞。
  主要作品有:老字号传记《北京饭店传奇》、《国宝同仁堂——同仁堂340年》,科学家传记《风干的记忆——中关村特楼内的故事》,广播剧《世纪之声》(与叶咏梅合作)、《山魂》,影视作品《踏海问天》、《影视艺术欣赏》,儿童文学《不睡觉国历险记》、《森林里的朋友》等。
展开
内容介绍
  中国的饮食文化可谓源远流长,传统名菜、典故轶闻不胜枚举。《神厨传奇》便是为读者奉上的一席饮食文化大餐。《神厨传奇》以一位技艺精湛的厨师柳德承的坎坷经历为线索,讲述了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流落民间的官府菜“祝家菜”在历史浮沉中几经兴衰,最后终于得到世人关注的传奇故事。书中不仅穿插介绍了诸多中国饮食文化的历史渊源和有趣典故传说,生动刻画了改革开放背景下中国社会形形色色的众生相,也对当时的种种不正之风进行了暗讽和批判,有浓厚的时代气息。
展开
精彩书摘
  柳德承笑笑说:“早年,上海有那么几家餐厅,装修得倒是挺特别。”
  李合营一昕,忙请柳德承给说说,自己也好学两手。柳德承呷了口酒,侃侃而谈道:“那会儿的上海,干什么的都有。开餐厅的,玩猫儿腻的也多着呐。比方说有那么家餐厅,一进门,左边是一面红木雕花大穿衣镜,右边是四个红漆衬底大金字‘吉星高照’,客人一进门,都爱在镜子前头照照,图个吉利。老板就在一边儿编两句好话恭维客人说‘依(你)先生吉星高照,要交好运道了。”’
  李合营和梁满仓都乐了,说:“没想到您还会说上海话,您在上海待的年头准少不了。”
  “不长,”柳德承伸出三个手指头,“也就是三年吧。”
  柳德承接着又说,“客人吃完饭了,出门也爱在这面大镜子前照照,这一照,他们准叫唤,‘咦,乖乖隆地咚,刚刚吃完饭,格(这)面皮便红光四放,人也好像胖了些嘛!啊?哈哈……”’
  “那会儿讲究胖是富态,不像现在,大姑娘瘦得跟柴禾棍似的了,还想减肥呢。老板就说,‘契(吃)了阿拉(我)店里厢格(的)菜,笃定要胖起来格。’客人听了更高兴了,就说,‘好,下次阿拉笃定要来!’这么一来,回头客就拉着了。”
  “可要说吃一顿饭就能长胖,那也太神了!”李合营和梁满仓都不信。
  “这不奇怪,”柳德承笑笑说,“那穿衣镜有点儿哈哈镜的意思,是两面的。这面照人略显瘦点儿,那面照着就略显胖点儿。客人进门的时候,用这面;客人要走了,赶紧叫人悄悄把镜子翻过来,客人照的就是略显胖的那面了。至于面带红光,那不过是在客人出门时,把门厅里的几盏灯开亮,用灯光打在‘吉星高照’的红底上,让那红光反到客人的脸上。”李合营和梁满仓听得都乐了。梁满仓连连说:“这老板可真能!”李合营说:“这猫儿腻也玩得太绝了!”“没错儿,这是玩猫儿腻呢。”柳德承接着说,“可也真有想得巧的。
  中国人信奉“民以食为天”,光是和“吃”有关的字,就不知道有多少:“吃”,“啖”,“餐”,“品”,“尝”,“吞”,“饫”,“餮餮”……这些年风靡北京,波及全国,并有走向港、澳、台之势的“撮”(此字待考),据说就是从我们猫儿匿胡同冒出来的。有爱咬文嚼字的,如我们胡同十五号的吴总编便考证说:“此字本应作‘嘬’,意为一口吃下去也。欧阳修《水谷夜行寄子美圣瑜诗》中日‘近诗尤古硬,咀嚼苦难嘬’,‘嘬’即为此字。无奈现在年轻人文字功底浅,将‘嘬’误作‘撮’……”
  可是老去‘撮’的几位哥们儿却说:“瞎说八道!见过咱哥儿们怎么吃席的吗?跟拿簸箕撮脏土一样,大嘴一张,连酒带菜,连骨头带肉,连汤带水,稀里哗啦全进去了,风卷残云一般。反正是公家掏钱,不吃白不吃,吃慢了,好菜都让人家吃了,多亏得慌!用‘撮’来形容,再合适不过了。”
  笔者才疏学浅,不敢妄断这笔墨官司,谨将两种学派的论点一并列出,请读者明鉴。
  把餐桌之间虚实相问地隔了隔。竹篱上有长开不败的山花,还有四季常绿的藤蔓。每一张桌旁都有一丛修竹或两盆兰花,桌椅一律是仿藤编的。墙面是用仿竹编墙纸贴就,虽不是光可鉴人,却也别有风韵。楹联改成“菊可采,莲可采,此生真乐哉;鱼也有,虾也有,一世何所求”。李合营还照如今的时尚,设了几排情侣座。这些情侣座有的设在“葡萄架”下,有的放在“采莲船”中,四间雅座也重新装修了一番。门厅内又添了一副楹联:“平日劳累,怜君愁对柴米油盐酱醋茶;今日逍遥,劝您饱餐鸡鸭鱼肉蟹酒虾。”
  另悬一幅特请工艺美院庄教授用狂草亲书的中堂“醉里乾坤大”,颇有怀素放荡不羁之风。落款是“庄敬”,并有一方阴文押角名章。撷萃楼田园牧歌式的装修便是出自其人之手。
  自然,这么折腾,李合营也没少花钱,他把能投的钱往里投,还不够就找银行贷,找朋友借……反正他不能让人家压过去。
  李合营这种干法,各人都有各人的看法,梁满仓对那些个电子音乐转桌、自动门、田园牧歌式的装修并不在乎,只是一个劲儿叫唤,应该每人再发一套纯毛料西服。
  王教授说,餐厅里的竹篱山花倒是别有情趣,不过这自动门一装,便使人驻足不前,不知这撷萃楼是何底细,“不是大富豪,拉(那)个敢冒冒失失地来哟!”
  再有,王教授认定撷萃楼剽窃并篡改他的作品,那“菊可采,莲可采”的对联本是王教授写来挂在家中聊以自慰的,原文是:“菊可采,莲可采,此生复何爱;书也在,竹也在,一世真乐哉。”横楣是“无钱也罢”。谁知被李合营改成了“鱼也有,虾也有”,岂不有辱斯文?那副“平日劳累,怜君愁对柴米油盐酱醋茶”的对联,本是王教授和夫人开玩笑的游戏之作,原文是:“平日拖累,怜君愁对柴米油盐酱醋茶;一朝发财,遣我去买鸡鸭鱼肉蟹酒虾。”横楣是“需待稿费”。李合营没有经过许可,便稍作修改,用在撷萃楼中,岂不是篡改兼剽窃吗?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