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女王落难
当畏惧已久的30岁生日来临时,我并没有像想象中那么难过,因为我达成了更重要的里程碑--服饰破百纪录:我有了100双鞋。
但到了44岁,我却发现,我只能在32平方米大的生活空间里塞进一半的鞋子。
这一切都是提姆害的。
当他宣布想开改装房车畅游全国一年时,我为这个影响深远、可能还会改变人生的想法考虑许久……
“为什么你就不能像个有中年危机的正常老公,去搞个婚外情或买辆雪佛兰的高级跑车Corvette?”
我又说:“我永远不可能、就算过一百万年,死也不要住在房车上!”
结果还不到一百万年,我们便准备开着全新改装的豪华房车上路。这时我才想到,提姆早在年轻、没爆发中年危机前,就有辆Corvette跑车了。我边想着他有没有外遇,以及他搞婚外情会不会比叫我住在房车上更便捷,边把鞋子塞进--
噢!天啊!我折凹了有史以来最可爱的Prada矮跟拖鞋!
那“橱柜”根本称不上是个柜子,更像以前我还没狂爱买鞋的年代,在犹太营区里分配到的小收纳格。
我怎么会让自己从“永远不可能”落到这步田地?我和提姆都是精神科医生,显然他比较厉害,花了5年还是软化了我的决心。他铁定是从我没来得及翻阅的医学期刊里,偷学了某种最新的洗脑技巧。
那不是我这个贼老公第一次骗我做我原本不想做的事。好吧,这只是(我所知的)第二次,但第一次感觉很棒:那是近20年前,提姆骗我和他初次约会。
身为娇生惯养的长岛公主,我一直是朋友眼中的模范,为此我总是沾沾自喜。大家看到我可以让提姆做以下的事,都觉得很不可思议:
1. 熨衣(招式:我就直接穿着皱巴巴的衣服出门)
2. 洗衣(招式:衣服全混在一起洗,把他最爱的棒球衣染成粉红色)
3. 洗碗(招式:我无法以最省电的方式在洗碗机里摆放碗盘)
他也负责遛狗(我是爱猫人士)、打扫家里(我是懒猪,但平心而论,他第一次提议我们每周轮流分摊家务时,我说:“亲爱的,没关系,轮到我的那周,我就花笔钱找人来做。”)、倒垃圾(真的还有已婚妇女在做这件事吗?)。但我们一宣布“房车之旅”后,朋友开始嫌恶地看我,说我让她们很失望。她们的老公则是对提姆艳羡不已,要他透露“驯妻”秘诀。太太们看到我都避之唯恐不及,仿佛抛弃一切、改住鸡窝般的铁皮桶,是某种会传染的精神病症状一样。
不过,已婚友人最怪的反应是怀疑,不是怀疑车子,而是怀疑我们是否真能在车里共处那么久。
“你们怎么可能天天24小时都腻在一起?要我们就绝对办不到!”他们光想到那情境就一致摇头。对此,提姆和我只是忍住笑,互望一眼,仿佛一切尽在不言中。天天24小时腻在一起,其实是房车生活中最令我们期待的部分。我甚至觉得,有些朋友只因为很少看我跟着大家抱怨婚姻问题,而认为我比较文静内敛。我知道我很幸运,不巧的是,提姆也深知这点。
天天24小时腻在一起?没问题。但窝在房车上?我试着说服自己(我真的这么做了),住房车对我来说恰到好处。虽然我喜欢旅行这个点子,但实际上并不是那么爱旅行,因为衣柜永远不够大,再加上每晚可能都得待在旅馆一楼的房间,那感觉太像露营了。我讨厌露营。对我来说,其实住度假饭店已算“勉强为之”。
在上路前,提姆和我已在科罗拉多州的圆石市住了10年。每次有“最健康活跃的城市”评选,圆石市总是名列前茅。很多住在周围城镇的人总说圆石市“处在山林与现实之间”。我是可以欣赏它的自然美啦,只是不想在里头绕来绕去而已。此外,说什么空气新鲜都是言过其实,我是医生、科学家,不管空气新不新鲜,都不过是同样的分子组成的。我对于“美好”的户外环境避之唯恐不及,事实上,一直到43岁我才被蜜蜂叮过,而且还是在家里。我就是喜欢窝在家里,随性打扮,不施脂粉,不刷……算了,当我没说。
可能有人会说我很懒,我啊,连否认都懒。
我一直没发现自己爱呆在家里有多奇怪,直到某年2月,听到提姆在院子里和邻居聊天,我探头出去打招呼。“多琳!看到你真好!”她大喊,仿佛我是终于从高压氧气舱里出来的灼伤病患一样。提姆则简直像是用唱的:“看来冬天还要再持续6周1!”
照理讲,我其实每天都会设法出门一次:在我们这个区域,大家都知道我是“黑手党”,因为我会穿着睡袍,冒险出去拿信或报纸。就好像黑手党老大“下巴佬维尼”一样,他总是穿着睡衣在格林尼治村游走,万一被联邦探员以什么罪名盯上,他就可以以精神失常为由脱身。我和女性朋友提到房车计划时,也是以精神失常作为托词。她们虽然认同这项诊断,却不愿谅解我。
我也试着说服自己,在房车上可以做我真正爱做的事(穿着睡袍窝在家里),做我觉得应该会喜爱的事(旅行)。我怎么会觉得这点子糟透了呢?我甚至把它视为一种身份的晋级--从长岛公主晋身为长岛女王。
而提姆呢,自从在书报摊碰巧翻阅到《房车改装》杂志后,就一心一意梦想开着房车上路。他终于找到志同道合的同好和理想了。
自从15年前自己营业以来,提姆都是晚上七八点左右回家,然后再花一个多小时打电话,联络当天看不完的病患。他劝别人要好好照顾自己,自己却没办法轻易做到,主要是因为光是照顾病人就已经累得半死了。他也尽量让病人随时都可以找他咨询,如果有人请他接下复杂的病例,他总觉得自己可以帮上忙,所以来者不拒。看诊把他累惨了。
我强烈反对房车上路时,曾指责提姆之所以想这么做,只是为了逃避看诊。如果他真的需要摆脱这一切,我很赞成,但为什么我也得放弃满意的生活一年?他向我保证不是那么回事,他说开房车上路真的是他想做的事,不过我还是很怀疑。他顶多只坦承,希望开房车出游一年可以让他变得更“圆融”。接着转移话题,问我房车旅行结束时,希望自己有什么样的改变。我歪着头眨眨眼,享受着亲爱老公踏入陷阱的罕见时刻。
“干吗这样问?”我用最嗲的口吻问他,“你觉得我哪个地方需要改进吗?”提姆想必是看到自己的房车美梦从眼前飞逝了。“不……不,”他结巴地说,“我……我只是认为或许你想要……呃……”他的眼睛似乎转到脑后,急着搜寻借口以便帮自己脱困。终于,他叹了一口气。
“这只是趁我们还年轻、还能享乐时,我真的很想做的事而已。我这辈子都照着该走的路走了,现在我想为自己做点事,我希望能和你一起做。”一时间,我又产生多年前他向我坦承骗我去酒吧时的那种甜蜜感,我吻了他一下说:“我会考虑考虑。”但我俩都知道:提姆又说服我了。
……
展开
——J·nathan Kellerman,《纽约时报》畅销书作家
笔者的魅力、智慧和幽默使这本风情万种的回忆录不可不看。本书是两本书之和--不抑郁的《美食、祈祷、恋爱》+高智商的《一个购物狂的自白》。
——《丹佛》杂志
在风趣与嬉闹的外表下,在这个横越美国的疯狂旅程中,你会发现以幽默与宽容,应对婚姻起伏绝对有趣。
——《Elle》杂志
多琳和巧手老公以诙谐逗趣的方式证明,让居家生活更丰富的最好方法就是离家出走……或者干脆帮家装上轮子。
——Franz Wisner,《纽约时报》畅销书作家
这是一本“关于旅行改变人生”以及“房车改变生活”的浪漫情景喜剧。
——《家庭汽车教练》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