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序<br>绪论<br>第一章 “文学革命”口号力量的衰竭和“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口号的提出<br>第一节 “文学革命”口号力量的衰竭及其因由<br>第二节 革命文学的酝酿<br>第三节 “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口号的提出<br><br>第二章 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倡导者的主体体验<br>第一节 关于“俄苏体验”<br>第二节 关于“日本体验”<br>第三节 关于“中国体验”<br><br>第三章 无产阶级文艺诉求下的团体、刊物与理论、创作<br>第一节 创造社:从《洪水》、《文化批判》到《思想》<br>第二节 太阳社、我们社和引擎社:从《太阳月刊》、《我们月刊》、《引擎》到《拓荒者》<br>第三节 “左联”:从《萌芽月刊》、《前哨》到《文学》<br><br>第四章 鲁迅与“无产阶级革命文学”<br>第一节 鲁迅革命文学思想的现代生成<br>第二节 异中之同:鲁迅与创造社、太阳社作家的论争<br>第三节 道不相谋:鲁迅与新月社作家的论争<br>第四节 鲁迅“无产阶级革命文学”思想的超越性<br><br>第五章 中国左翼文学的生成<br>第一节 中国左翼知识界的形成<br>第二节 传统“革命”资源的吸纳与创建无产阶级文化的诉求<br>第三节 文艺与革命:左翼文学发生的审美之维<br>第四节 “文学是宣传”:左翼文学的本质界定与意识形态泛化<br>结语<br>参考文献<br>后记内容摘要
记得是在2002年,刘纳即将离开吉林大学,她带的几个博士生需要“再分配”,便和我说,其中的一个学生不错,最好由我来带,他就是陈红旗。我和红旗第一次见面,是在我家,边喝酒边聊,才知道我们(包括他夫人)竟然是校友,他的硕士导师又是我的好友逄增玉,硕士论文研究的也是我喜欢的左翼作家,他的家庭、经历、性格、气质以至名字,都使我想到20世纪30年代的左翼作家,当晚一拍即合,就定了“中国左翼文学的发生”这个研究题目。三年后,他顺利通过博士论文答辩,在此基础上完成了《中国左翼文学的发生1923-1933》。而此时,他已经身兼嘉应学院文学院领导之职,主持国家和省部级研究课题数项,硕果累累,已然成为学界青年学者中的佼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