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红迷”剖析“红楼之谜”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31656425
  • 作      者:
    杜念兴, 温庆新著
  • 出 版 社 :
    黑龙江教育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作者简介

  杜念兴,1922年生,浙江青田人。1945年毕业于英士大学畜牧兽医系,从事兽医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教学和科研工作50余年,南京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博士生导师,我国著名兽医免疫学家。《农业生物技术学报》编委,《中国农业百科全书•生物卷•微生物分支和兽医卷•免疫学分支》和《兽医免疫学》主编。曾任中国微生物学会理事,江苏省微生物学会秘书长,《病毒学报》编委等。获农业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00年大北农业科技成果奖、香港中华专利技术博览会金奖、2005年国家专利技术发明奖和创新技术银奖。2003年开始撰写《科海扬帆六十载》,对毕生研究工作做简要总结,业余从事《红楼梦》研究,颇有心得。温庆新:22岁,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研究生,已正式发表学术论文多篇。

展开
内容介绍
    一位年近90的自然科学家、博士生导师和一位年仅22的研究生,他们都是地地道道的“红迷”,有着自己独特的眼光和行文方式,能道人所不能道。他们从“红迷”的眼光审视“红学”的方方面面。
展开
精彩书摘

  卷一 红楼文本之谜
  红楼梦整体美不容腰斩
  一、坚决反对把曹雪芹说成欺世盗名之辈
  《红楼梦》是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回目,分出章回”而撰成的。这反映曹雪芹创作态度的严肃与认真。他写《红楼梦》之初,就已有一个清晰而全面的写作计划。第五回“太虚幻境”,在“金陵十二钗”、“副册”和“又副册”中,在十二支“红楼梦曲”中,对作品主要人物的命运、结局已作了清楚交代,故事脉络隐约可见。曹雪芹是全书作者的结论,顺理成章,毋庸置疑!何以忽然出来一位自称与曹雪芹同时代、并与曹氏交往过密、甚至还参与《红楼梦》写作过程的“脂砚斋”?甲戌本第一回眉批曰:“能解者方有辛酸之泪,哭成此书。壬午除夕,书未成,芹为泪尽而逝。余尝哭芹,泪亦待尽。每意觅青埂峰再问石兄,余不遇癞头和尚何,怅怅”;庚辰本第二十二回回后总批曰:“此回未成而芹逝矣,叹叹。丁亥夏,畸笏叟”。衮衮红学诸公竟信以为真,而以此否定曹雪芹的全书著作权。如若此言属实,则“披阅十载”之说势必不能成立。曹雪芹决不可能在作品尚未完成之前,就披阅、增删达十年之久!如果真是这样的话,曹雪芹岂不成为弄虚作假、沽名钓誉的欺世盗名之辈!是可忍,孰不可忍!
  曹雪芹在“悼红轩”中披阅十载一段文字,是曹雪芹为《红楼梦》作者的唯一论据。如此说不能成立,则《红楼梦》作者是谁又成悬案矣!“脂砚斋”与曹氏过从甚密,又参与《红楼梦》创作,岂不自相矛盾。衮衮红学诸公对此常识性的推理和判定,何以未能窥见?实在令人难以理解。
  二、揭穿“泪尽而逝”的虚假
  《红楼梦》第八十回“美香菱屈受贪夫棒王道士胡诌妒妇方”,此时,全书的悲剧高潮尚未到来。此回写的是:薛蟠娶了金桂后,家无宁日。金桂先是设计陷害香菱,逼走香菱后,又与宝蟾吵闹不休,活脱脱一幅“妒妇河东狮吼图”。继之,写宝玉去天齐庙许愿,与号为“王一贴”的江湖老道闲聊,戏问他“有没有治女人妒病的方子”;“王一贴”胡诌了一个疗妒的方子,说是:“用极好的秋梨一个,冰糖二钱,陈皮一钱,水三碗,梨熟百度,每日一贴”。宝玉道:“这也不值什么,只怕未必见效”。“王一贴”道:“一剂不效,吃十剂;今日不效,明日再吃;今年不效,明年再吃,横竖这些都是顺肺开胃的,甜丝丝的,又止咳嗽,又好吃,吃过一百岁,人横竖都要死的,死了还妒什么?那时就见效了。”
  看了这回,并无令人悲痛欲绝之感,却让我们对王道士胡诌的“疗妒汤”拍案叫绝。真是绝妙之方!——对妒妇最好的办法就是:远离之、冷落之!曹雪芹的幽默和风趣,跃然纸上。可见作者写至此回时,心情颇佳,并无“泪”可滴,更无“泪尽而逝”之理。红学诸公对此浅显道理,又何以又未能窥见?
  在第八十回文末,写迎春回家省亲,哭诉其夫婿孙绍祖之种种劣迹。焉知亲情冷漠,王夫人、薛姨妈还劝慰几句,邢夫人更不在意,只面子上搪塞而已。第八十一回接着写迎春归去以后,邢夫人像没事似的,王夫人只是在房中叹息,贾政回来,说起此事,叹道:“教我也没法,不过迎丫头受些委屈罢了。”王夫人道:“只指望他以后好了好。”说着“嗤”的一笑,把话题转到宝玉头上,早把迎春忘了!只有宝玉急得一夜睡不着,找王夫人想办法,要把二姐姐留住。宝玉碰了钉子,还不许他在老太太跟前说;蹩着一肚子闷气,无处可泄,走到园中,一径往潇湘馆来,刚进了门,便放声大哭起来。曹雪芹写出一个活脱脱的宝玉,栩栩如生,跃然纸上!两回前后衔接,天衣无缝,这绝非他人所能伪续。
  可以说,曹雪芹在写第八十回时的心态及精神极佳。这种情感投射如此鲜明而深刻,不知道为何众多的“红学家”仍执迷不返?这条内证,完全根植于作品内容,最能说明问题。
  再进一步追问“泪尽而逝”这条批语的记录本子,即“甲戌本”的来源,我们就会发现“甲戌本”1927年问世之过程颇为蹊跷。那位向胡适兜售此本的胡星垣,信中曾说:
  兹启者:敝处有旧藏原抄本《脂砚斋批红楼梦》,惟只十六回,计四大本。因闻先生最喜《红楼梦》,为此函询,如合尊意,祈示知,当将原书送闻。叩请适之先生
  道安!
  胡星垣拜启五月二十二日
  胡星垣投胡适所好,给他送去带脂批的“甲戌本”,使他坚信曹雪芹只写了前八十回就“泪尽而逝”,从而引发红学百年风云之争。
  三、从“金陵十二钗”之归宿看红楼梦的一致性
  《红楼梦》的主旨是写曹雪芹亲见的诸“异样女子”——“金陵十二钗”、“副册”及“又副册”等等,写她们的“闺情琐事”,是为“闺阁昭传”的“风流公案”(第一回)。那么,作者是如何写“金陵十二钗”,是如何体现在作品中的?
  上文已述及,《红楼梦》书写时是有一个完整的写作计划的。在整个计划中,有两处预示“金陵十二钗”的命运与归宿:一是,在“太虚幻境”图册中的诗词、图册,及“太虚幻境”中十二舞女演唱的词曲。二是,当元妃省亲时,命林黛玉、薛宝钗等人所做的谜语。
  在第五回中,宝玉神游“太虚幻境”。在观看“薄命司”图册时,看到除“金陵十二钗正册”外,含“副册”香菱一人,“又副册”晴雯、袭人两人,共十五人的命运与归宿的寓言。在“图册”中,每人都有诗词和附图,预示她们的命运归宿,“金陵十二钗正册”还含有歌曲。从百二十回本《红楼梦》的描写实际看,这十五人中有两个在前八十回已有结局。反思曹雪芹对秦可卿等在前八十回就已魂归“太虚幻境”的“异样女子”的描述,有利于研究曹雪芹于前八十回与后四十回的情感投射的认可模式是否一致。因此,本节的讨论由此而发,现就其中的典型代表略加言说。
  (一)秦可卿
  在《红楼梦》的诸“异样女子”中,最早“魂归太虚”的是秦可卿。其判词为:“情天情海幻情深,情既相逢必主淫。漫言不肖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其图,画着一美人悬梁自尽,凄惨苦楚,动人心弦。曹雪芹在写秦可卿之死时,用的是曲笔。同时,曹雪芹又写贾珍为儿媳之死哭得死去活来,尽其所有为其治丧,婆婆尤氏则装病不起,丈夫贾蓉不知何处去,丫环瑞珠终以触柱而亡。此段文字与图所示颇有出入,写得扑朔迷离,“假作真时真亦假”,耐人寻味。我怀疑这是曹雪芹“披阅十载”时所改写。
  关于秦可卿的谈论,已汗牛充栋。这里只是想强调一点,即作品对秦可卿的暗示和秦可卿的命运走势,大体一致。可以说,这已经充分体现着作品前后的连贯性。
  (二)晴雯
  宝玉最先看到“又副册”之人是晴雯,此画所画既非人物,亦非山水,不过是水墨渲染,满纸乌云浊雾而已。其反面写道:“霁月难逢,彩云易散,心比天高,身为下贱。风流灵巧招人怨,寿夭多因诽谤生,多情公子空牵念”。此中所写颇多曲折,却暗合作品的整体构造与人物的设定意图。
  作者写晴雯之死,从“惑奸谗抄检大观园”起端,结于“痴公子杜撰芙蓉诔”,断断续续写了五回。作品先写:傻丫头在大观园中捡到一只绣春囊,闹到王夫人那里,王善保家的挑唆说:“别的还罢了,头一个是宝玉房里的晴雯,那丫头仗着他生的模样儿比别人标致些,又生了一张巧嘴,天天打扮的像个西施样子……”。王夫人于是令叫晴雯来。此时正值晴雯身上不自在,睡中觉才起来,也没妆饰就来到凤姐房中。王夫人一见他钗身鬓松,衫垂带褪,大有春睡棒心之态。不觉发起方才的火来,冷笑道:“好个美人儿!真像个‘病西施’了,你天天作这轻狂样儿给谁看?你干的事,打量我不知道呢!我且放着你,明儿揭你的皮!宝玉今日可好些?”晴雯一听如此说,心内大异,知有人暗算了她,虽然着恼,只不敢作声。她本是个聪敏过顶的人,见王夫人问宝玉可好些,便不以实话答应,推说“宝玉的饮食起居,上一层有老奶奶、老妈妈们,下一层有袭人、麝月几个人,我闲着还要做老太太屋里的针线,所以宝玉的事,竟不曾留心,太太既怪,以后我留心就是了”,推得干干净净。
  在“查检怡红院”时,查到晴雯的箱子,袭人方欲代晴雯开时,只见晴雯挽着头发闯进来,“豁啷”一声将箱子掀开,两手提着底子,往下一翻,将所有衣物尽都倒出来。王善保家的刚说了几句,晴雯就发起火来,指着他脸说:“你说你是太太打发来的,我还是老太太打发来的呢!太太那边的人,我也都见过,就没见过你这么个有头有脸的大管事奶奶!”王善保家的后来在探春房里,挨了探春一耳光,被痛骂了一通,弄得无地自容。最后在迎春处,因司棋是王善保家的外孙女儿,凤姐倒要看看王家的私藏不藏,遂留神看他搜检。先从别人箱子搜起,皆无别物,待到了司棋箱子,随意掏了一回,王善保家就说:“也没有什么东西。”才要关箱,周瑞家的道:“这是什么话,有没有,总要看一看才公道”,说着便伸手掣出一双男子的棉袜,并一双锻鞋,又有一个小包袱。打开一看,里面是一个同心如意和一个字贴儿。这贴原是司棋表弟潘又安寄来的,凤姐心中好笑,想那王家的一心想找人的错儿,不想反算了他的外孙女儿,众人都嬉笑他,王家的只恨无地缝可钻。
  后来王夫人在处理司棋时,趁机来怡红院硬是把病中的晴雯赶了出去,还牵连到四儿、芳官等小丫头。宝玉言语中怀疑是袭人打的小报告,袭人何等聪明,三言二语把宝玉安抚下去。晴雯被撵出去后,死意已决。宝玉去探望,晴雯句句血泪。作者写她咬下指甲遗赠宝玉,互换贴身小袄一段。情切切意绵绵,令人涕下!由此反衬出王夫人的狠毒,袭人的虚伪。睛雯者,情魂也;其情至深至纯,身为下贱,心比天高,嫉恶如仇,不畏强暴,“风流灵巧招人怨,寿夭多因诽谤生”!可叹!可知作者将晴雯“心比天高,身为下贱”之命运,揭示得淋漓尽致!
  而“多情公子空牵念”一语,不仅写出宝玉作为“大观园”惟一男性象征的力量,对晴雯等“异样女子”的关注。宝玉这种关注并非局限于晴雯一人,作品同时还写了宝玉对香菱等的关爱。第八十回“美香菱屈受贪夫棒”即是作者对宝玉的情感投射的延续,也是作品主题及思想性延续。因此,第一百回“破好事香菱结深恨,悲远嫁宝玉感离情”,即是对第七十四回至第七十八回写晴雯、第八十回写香菱等思想的延续。如此连贯的一致书写,还可以从第一百零九回“候芳魂五儿承错爱”看到曹雪芹那煞费苦心的构思。该回写宝玉因病萌思,欲睡不得如愿的情景:
  那知宝玉要睡,越睡不着,见他两个人在那里打铺,忽然想起那年袭人不在家时晴雯、麝月两个人伏侍,夜间麝月出去,晴雯要唬他,因为没穿衣服,着了凉,后来还是从这个病上死的。想到这里,一心移在晴雯身上去了。忽又想起凤姐说五儿给晴雯脱了个影儿,因将想晴雯的心,又移在五儿身上。自己假装睡着,偷偷的看那五儿,越瞧越像晴雯,不觉呆性复发。听了听里间已无声息,知是睡了。但不知麝月睡了没有,便故意叫了两声,却不答应。
  五儿听见宝玉唤人,便问道:“二爷要什么?”宝玉道:“我要漱漱口。”五儿见麝月已睡,只得起来,重新剪了蜡花,倒了一钟茶来,一手托着漱盂。却因赶忙起来的,身上只穿着一件桃红绫子小袄儿,松松的挽着一个漱盂。宝玉看时,居然晴雯复生;忽又想起晴雯说的“早知担个虚名,也就打个正经主意了”,不觉呆呆的呆看,也不接茶。
  那五儿自从芳官去后,也无心进来了。后来听见凤姐叫他进来伏侍宝玉,竟比宝玉盼他进来的心还急。不想进来以后,见宝钗、袭人一般尊贵稳重,看着心里实在敬慕;又见宝玉疯疯傻傻,不似先前风致;又听见王夫人为女孩子们和宝玉顽笑都撵了,所以把那女儿的柔情和素日额痴心,一概搁起。怎奈这位呆爷今晚把他当作晴雯,只管爱惜起来。那五儿早已羞得两颊红潮,又不敢大声说话,只得轻轻的说道:“二爷,漱口啊。”宝玉笑着接了茶在手中,也不知道漱了没有,便笑嘻嘻的问道:“你和晴雯姐姐好,不是啊?”五儿听了摸不着头脑,便道:“都是姊妹,也没有什么不好么?”宝玉又悄悄的问道:“晴雯病重了,我看他去,不是你也去了么?”五儿微微笑着点头儿。宝玉道:“你听见他说什么了没有?”五儿摇着头儿道:“没有。”
  宝玉已经忘神,便把五儿的手一拉。五儿急得红了脸,心里乱跳,便悄悄说道:“二爷有什么话只管说,别拉拉扯扯的。”宝玉才撒了手,说道:“他和我说来着,‘早知担了个虚名,也就打正经主意了’。你怎么没听见么?”五儿听了这话,明明是轻薄自己的意思,又不敢怎么样,便说道:“那是他自己没脸,这也是我们女孩儿家说得的吗?”宝玉着急道:“你怎么也是这么个道学先生!我看你长的和他一模一样,我才肯和你说这个话,你怎么倒拿这些话来糟踏他!”
  这种前后一致的思绪,难道还不足以说明曹雪芹对“金陵十二钗”的人物、情节的设置,前后的连贯性么!
  (三)元春
  元春的画册为:“一张弓,弓上挂着一香椽”。歌词是:“二十年来辩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兔相逢大梦归”。与此相关的是,第九十五回写元春暴病薨逝,是年甲寅年十二月十八日立春,薨时是十二月十九日,已交卯年寅月。寅属虎,卯属兔,应了册中“虎兔相逢大梦归”一句。唯图中画的是一张弓,弓上挂着一香橼,弓音宫,示入宫为妃,另外,元春所作谜语的最后二句为:“一声震得人方恐,回首向看已成灰”,暗示:得宠不久,便因故暴卒。但元妃之死,写得很含蓄,并未明言,估计也是在增删时改了。
  (四)宝钗和黛玉
  宝钗和黛玉二人的图册和歌词都是连在一起的。其图为:“两株枯木,木上悬着一围玉带;地下又有一堆雪,雪中一股金簪”,歌词为:“可叹停机德,谁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第一、四句说的是宝钗,第二、三说的是黛玉。而宝钗的歌曲是:“【终身误】都道金玉良缘,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黛玉的歌曲是:“【枉凝眉】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话?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禁得秋流到冬,春流到夏”。此二曲中均含有宝玉。
  在《红楼梦》后四十回中,宝玉骗婚和黛玉之死是写得最感人的一章。第九十六回“瞒消息凤姐设计谋”至第九十八回“病神瑛泪洒相思地”,亦写得十分感人,也是全书悲剧的高潮。其实,早在作品第四回写宝钗进京时,就已埋下伏笔。宝钗原拟备选才人,入宫任职,入贾府后就不再提此事,自是另有所属。“贾宝玉奇缘识金锁,薛宝钗巧合认通灵”一回,写宝钗假惺惺地逗引宝玉来看她的金锁,莺儿也在一旁帮腔,还胡诌出一个癞头和尚送的,说必须錾在金器上。“金玉良缘”之说由是生发。而黛玉是何等敏慧,心里自然透亮,见到宝钗所作所为,无形的压力必似“风刀霜剑”般“严相逼”。就必然会产生诸如“焦首朝朝还暮暮,煎心日日复年年”的忧郁心态。
  在后四十回中,薛家连遭不幸,金桂、宝蟾闹得全家无一日安宁;薛蟠入狱,生死未决。为免一死,薛姨妈不惜倾家荡产,应了“富贵的金银散尽”;而王子腾又在进京途中暴卒,此时唯一希望是宝钗的婚事。贾家也不好过,元妃薨逝后,宝玉因失玉而痴癫。贾政赴任在即,贾母不顾元妃丧期禁例,急欲为宝玉完婚。此时急刹了袭人,明知宝玉心中只有黛玉,一旦挑明如何得了,于是引出王熙凤的掉包计。宝钗一肚子委曲,也无可奈何。宝玉的婚事就在这乌云密布的悲剧气氛中悄悄地、草率地进行。宝钗虽做了“宝二奶奶”,但仍落得“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的悲惨下场。
  而黛玉无意中听到了傻大姐说“宝二爷娶宝姑娘”的话,一时间天陷地塌,回到潇湘(按,谐音“消香”)馆,已是气息奄奄。焚诗稿,断痴情,香魂一缕,飘飘忽忽,在仙乐声中,飞向太虚。此乐声正是宝玉娶亲之乐,可见作者一语双关,多重场景交替出现,跌宕起伏,动人心弦。宝玉住处,离潇湘馆甚远,娶亲之乐是听不见的;天空仙乐,乃是太虚幻境迎接潇湘妃子回宫乐队所奏(日后若是重拍《红楼梦》电视剧,千万不要忘了这一情节)。此时,黛玉病重,唯紫鹃常服侍在侧,感为知已。在贾府里,除李纨和从不趋炎附势的探春外,竟无一人前来探视。这正如紫鹃心想的“这些人怎么竟这样狠毒、冷淡!”曹雪芹的一支笔一会儿写情深似海,一会儿写世态炎凉。故事结构严密,前后照应,叹世人无人能出其右者,非曹雪芹何人能及此!
  (五)王熙凤
  王熙凤的图册为:“一片冰山,山上有一只雌凤”。其歌词是:“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歌曲为:“【聪明累】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生前心已碎,死后性空灵。家富人宁,终有个家亡人散各奔腾。枉费了,意悬悬半世心;好一似,荡悠悠三更梦,忽喇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呀!一场欢喜勿悲辛。叹人世,终难定”。
  王熙凤是曹雪芹笔下写得最好的典型人物之一,其一生可用“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加以概括。作品前八十回写王熙凤弄权、贪婪、狠毒;后四十回写贾家失势,凤姐已力拙失人心。锦衣军查抄宁国府后,宁国府历年积聚的东西,并凤姐体已,不下七八万金,皆被查抄;一朝而尽,岂不令凤姐痛不欲生!加上凤姐害怕东窗事发,而致疑神疑鬼。贾母死后,忽喇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终至魂归金陵。这真是对“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至哀”的最好诠释。
  有人说,曹雪芹本想写成王熙凤被休而哭回金陵:前一句“一从二令三人木”,示王熙凤人生三个阶段,“人木”乃是“休”字,但第一百四回写王熙凤并未被休而僅是哭向金陵。在王熙凤重病迷留之际,她哭喊着要叫船,要回金陵去,想是曹雪芹,最终改变了原来的创作计划,不想把王熙凤的结局,写得太惨,宽恕了她。
  (六)探春
  作品接着是写探春远嫁,“太虚幻境”画册中对此的描述是:两人放风筝,一片大海,一只大船,船中有一女子掩面而泣。歌词是:“才自清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清明涕泣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其歌曲为:“【分骨肉】一帆风雨路三千,把骨肉家园,齐来抛闪。恐哭损残年。告爹娘,休把儿悬念:自古穷通皆有定,离合岂无缘?从今分两地,各自保平安,奴去也,莫牵连”。这些均预示探春势必远嫁。
  在我看来,探春是红楼姐妹中写得最好的人物。她虽是庶出,但不自卑。在“惑奸谗抄检大观园”一回,凤姐带着王保善家的等人一路抄检,闹得鸡飞狗跳。在她们进入探春院内前,探春早接到通报。而凤姐知探春不好对付,语气特别缓和,说:“丢了一件东西,怕旁人赖这些女孩子们,所以大家搜一搜,使人去疑儿,倒是洗清她们的好法子。”探春笑道:“我们的丫头,自然都是些贼,我就是头一个窝主,既如此,先来搜我的箱柜,她们偷了来的,都交给我藏着呢”。说着命丫环们把箱子一齐打开。凤姐赔笑,并命丫环们快快关上。探春说:“我的东西,倒许你们搜阅;要想搜我的丫头,这却不能!你们不依,只管去回太太,只说我违背了太太,该怎么处治,我自去领,你们别忙,自然有你们抄的日子呢!”凤姐无法,只得赔笑说:“既然丫头的东西都在这里,就不必搜了。”探春冷笑道:“你们果然倒乖!连我的包袱都打开了,还说没翻!明日敢说我护着丫头们,不许你们翻了。你趁早说明,若还要翻,不妨再翻一遍。”凤姐和周瑞家的都赔笑着说“都明白了”!
  曹雪芹又写道:只有那王善保家的仗着自己是邢夫人的陪房,他便要趁势作脸,因越众向前,拉起探春衣襟,故意一掀,嘻嘻笑道:“连姑娘身上我都翻了,果然没有什么。”凤姐见他这样说:“妈妈去罢,别疯疯颠颠的。”一语未了,只听啪的一声,王家的脸上早着了探春这一巴掌。探春顿时大怒,指着王家的问道:“你是什么东西,敢来拉扯我的衣裳!我不过看着太太脸上,你有几岁年纪,叫你一声‘妈妈’;你就狗仗人势,天天作耗,在我们前面呈脸,如今越发了不得了,索性对我动手动脚的了!你打谅我是同你们姑娘那么好性儿,由着你们欺负,你就错了主意了,你来搜东西我不恼,你不该拿我取笑儿!”凤姐、平儿忙着陪不是,叫王善保家的快出去,别再讨脸了。探春冷笑道:“我自问有气,早一头碰死了,不然怎么许奴才来我身上搜贼赃呢!明儿一早先回老太太,太太,再过去给大娘赔礼,该怎么着,我去领!”那王善保家的讨了个没脸趣忙躲出窗外,只说:“罢了,罢了!这也是头一遭挨打,我明儿回了太太,仍回老娘家去罢,这个老命还要他做什么!”探春喝命丫环:“你们听见他说话,还等我去和他拌嘴不成?”侍书听说,便出去说道:“妈妈你知道点好歹儿,省一句儿罢!你果然回老娘家去,倒是我们的造化了,只怕你舍不得去,你去了叫谁讨主子好儿,调唆着考察姑娘,折磨我们呢!”凤姐笑道:“好丫头,真是有其主,必有其仆。”
  这一段话写得淋漓尽致,好一个探春,打得好,骂得痛快!探春虽远嫁,最后荣归,在“十二金钗”中结局是最好的。但从她所作的谜语中,后二句:“游丝一断浑无力,莫向东凤怨别离”,暗示探春远嫁后,游丝已断,不回来了!最后荣归,是否也是曹雪芹在“披阅十载,增删五次”时改了?不得而知。但这至少说明“才自清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一直贯穿着对探春的描述过程中,足以证明作品的连贯性。
  (七)迎春
  迎春的图册为:一恶狼,追扑一美女,有欲啖之意。其书云:“子系中山狼,得志便倡狂!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粱!”歌曲为:“【喜冤家】中山狼,无情兽,全不念当日根由。一味的,骄奢淫荡贪欢媾。觑着那,侯门艳质同蒲柳;作践的,公府千金似下流,叹芳魂艳魄,一载荡悠悠”。作品涉及迎春归宿的情节有第七十九回“贾迎春误嫁中山狼”和第一百零九回“返孽债迎女反真元”两回。但每回都只用几句话带过,不过点题而已。如第七十九回写到:
  原来贾赦已将迎春许与孙家了。这孙家乃是大同府人氏,祖上系军官出身,乃当日宁、荣府中之门生,算来亦系世交。如今孙家只有一人在京,现袭指挥之职,此人名唤孙绍祖,生得相貌魁梧,体格健壮,弓马娴熟,应酬权变,年纪未满三十,且又家资饶富,现在兵部候缺题升。因未曾趣妻,贾赦见是世交子侄,且人品家当都相称合,遂择为东床娇婿。亦曾回明贾母。贾母心中却不十分称意,但想儿女之事自有天意,况且他亲父主张,何必出头多事?为此只说“知道了”三字,余不多及。贾政又深恶孙家,虽是世交,不过是他祖父当日希慕荣、宁之势,有不能了结之事,挽拜在门下的,并非诗礼名族之裔,因此,倒劝谏过两次。无奈贾赦不听,也只得罢了。
  宝玉却从未会过这孙绍祖一面的,次日只得过去,聊以塞责。只听见说娶亲的日子甚近,不过今年,就要过门的。又见邢夫人等回了贾母,将迎春接出大观园去,越发扫兴,每日痴痴呆呆的,不知作何消遣。又听得说陪四个丫头过去,更又跌足自叹道:“从今后这世上又少了几个清净人了!”因此,天天到紫菱洲一带地方,徘徊瞻顾,见其轩窗寂寞,屏帐翛然,不过有几个该班上夜的老妪。再看那岸上的蓼花苇叶,也都觉摇摇落落,似有追忆故人之态,迥非素常逞妍斗色之可比。既领略得如此寥落凄惨之景,所以情不自禁,乃信口吟成一歌曰:
  池塘一夜秋风冷,吹散芰荷红玉影。
  蓼花菱叶不胜愁,重露繁霜压纤梗。
  不闻永昼敲棋声,燕泥点点污棋枰。
  古人惜别怜朋友,况我今当手足情!
  这段文字不正是对“观着那,侯门艳质同蒲柳;作践的,公府千金似下流,叹芳魂艳魄,一载荡悠悠”的最好诠释么!而第一百零九回的描写,同样延续着第七十九回的笔锋与写作思想,说:
  一日,见贾母略进些饮食,心里稍宽。只见老婆子在门外探头,王夫人叫彩云看去,问问是谁。彩云看了是陪迎春到孙家去的人,便道:“你来做什么?”婆子道:“我来了半日,这里找不着一个姐姐们,我又不敢冒撞,我心里又急。”彩云道:“你急什么?又是姑爷作践姑娘不成么?”婆子道:“姑娘不好了。前儿闹了一场,姑娘哭了一夜,昨日痰堵住了。他们又不请大夫,今日更利害了。”彩云道:“老太太病着呢,别大惊小怪的。”王夫人在内已听见了,恐老太太听见不受用,忙叫彩云带他外头说去。岂知贾母病中心静,偏偏听见,便道:“迎丫头要死了么?”王夫人便道:“没有。婆子们不知轻重,说是这两日有些病,恐不能就好,到这里问大夫。”贾母道:“瞧我的大夫就好,快请了去。”王夫人便叫彩云叫这婆子去回大太太去,那婆子去了。这里贾母便悲伤起来,说是:“我三个孙女儿,一个享尽了福死了,三丫头远嫁,不得见面;迎丫头虽苦,或者熬出来,不打量他年轻轻儿的就要死了。留着我这么大年纪的人活着做什么!”王夫人鸳鸯等解劝了好半天。那时宝钗李氏等不在房中,凤姐近来有病,王夫人恐贾母生悲添病,便叫人叫了他们来陪着,自己回到房中,叫彩云来埋怨:“这婆子不懂事,以后我在老太太那里,你们有事不用来回。”丫头们依命不言。岂知那婆子刚到邢夫人那里,外头的人已传进来说:“二姑奶奶死了。”邢夫人听了,也便哭了一场。现今他父亲不在家中,只得叫贾琏快去瞧看。知贾母病重,众人都不敢回。可怜一位如花似月之女,结缡年余,不料被孙家揉搓,以致身亡。又值贾母病笃,众人不便离开,竟容孙家草草完结。
  可怜迎春嫁后受尽屈辱,郁郁而终,“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梁”!这两回的描写,从语言风格、表达方式等方面说明《红楼梦》前八十回与后四十回的相一致。对此,容后文详述。
  (八)史湘云
  史湘云的图是:几缕飞云,一弯逝水。其词曰:“富贵又何为?襁褓之间父母违。展眼吊斜晖,湘江水逝楚云飞”。曲为:“【乐中悲】襁褓中,父母叹双亡。纵居那绮罗丛,谁知娇养?幸生来,英豪阔大宽宏量,从未将女儿私情,略萦心上。好一似,霁月光风耀玉堂,厮配得才貌仙郎,博得个地久天长,准折得幼年时坎坷形状。终久是云散高唐,水涸湘江。这是尘寰中消长数应当,何必枉悲伤?”曹雪芹对“霁月光风耀玉堂,厮配得才貌仙郎”等笔墨的淡描,把史湘云的结局与迎春之死一起了结,也是在贾母病危一回,一笔带过。写史湘云嫁后,姑爷暴病,早卒。这与上文所说的,对迎春结局归结的语言风格、表达方式等相一致,史湘云最后也落得“云散高唐,水涸湘江”的悲惨境遇!这就再次说明,这种处理方式是曹雪芹的原意,是不忍心见诸“异样女子”落难、“返真元”之心境的反应。这种情感投射及心情描摹,是作者本尊以外之人难以模拟的!
  (九)妙玉和惜春
  妙玉的图册画着:一块美玉,落在泥污之中。其断语云:“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可怜金玉质,终掉污泥中”。其曲为:“【世难容】气质美如兰,才华馥比仙,天生成孤癖人毕罕。你道是啖肉食腥膻,视绮罗俗厌;却不知:好高人愈妒,过洁世同嫌。可叹这:青灯古殿人将老;孤负了,红粉朱楼春色阑。到头来,依旧是风尘肮脏违心愿,好一似,无瑕白玉遭泥陷。又何须,王孙公子叹无缘?”纵观妙玉一生,完全如歌曲所示,气质如兰,才华出众,天生孤癖、好洁。作品第四十一回写到贾母带刘老老至拢翠庵,妙玉用成窑五彩小盖钟给贾母敬茶,贾母吃了半盏递与刘老老一口吃尽。众人都是一色的官窑脱胎填白盖碗。后来宝钗、黛玉和宝玉在妙玉房里饮茶,用的都是极其名贵的杯子,而宝玉则用妙玉自己常常吃茶的绿玉斗,对宝玉另眼相看。作者在这段描写中,极尽笔墨地描绘出妙玉的孤傲和洁癖。
  第八十七回写宝玉到“蓼风轩”惜春处,见妙玉和惜春在下棋,妙玉见宝玉来了,不想再下,重新坐下,痴痴的问宝玉:“从何处来?”宝玉答不出来急红了脸,惜春笑道:“这有什么难答的,也值得脸红了。”妙玉听了这话,想起自家,心上一动,脸上一热,必然也是红的,倒觉得不好意思起来。随后接着宝玉去“潇香馆”,听到琴声,宝玉要进去,妙玉道:“自古只有听琴,再没有看琴的。”二人在山石子上坐着听琴。
  是晚妙玉回庵后,忽然想起宝玉日间之言,不觉一阵心跳耳热,“神不守舍,一时如万马奔驰,觉得禅床便恍荡起来,身子已不在庵中,便有许多王孙公子要来娶她”,只得哭喊求救。尔后女尼请大夫看了,说是走火入魔,外面那些游头浪子听了,便造出许多谣言。此段写妙玉暗恋宝玉,以至走火入魔,但并未被强盗劫走。想是曹雪芹最后定稿时,改变了原来的写作计划,删去了“可怜金玉质,终掉污泥中”的悲惨结局。
  接着写惜春出家,惜春的图是:一所古庙,里面有一美人,在内看经独坐。其判云:“勘破三春景不长,缁衣顿改昔年妆。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歌词是:“【虚花语】将那三春看破,桃红柳绿待如何?把这韶华打灭,觅那清淡天和。说什么天上夭桃盛,云中杏蕊多?到头来,谁见把秋捱过?则看那,白杨村里人呜咽,青枫林下鬼吟哦。更兼着,连天衰草遮坟墓,这的是,昨贫今富人劳碌,春荣秋谢花折磨。似这般,生关死劫信能躲?闻说道,西方宝树唤婆娑,上结着长生果。”从作品对惜春的塑造看,我们知道惜春个性弱、胆小怕事。这在“查检大观园”一回表现得最为明显。凤姐等从惜春丫头入画箱中寻出一大包银锭子来,大约三十四个,还有一包男人的靴袜杂物,入画跪着说:“这是珍大爷赏给他哥哥,寄放在他那里的。”惜春胆小,见了这个,也害怕说:“这还了得,二嫂子要打他,好歹带他出去打罢。”凤姐表明:此事查实了再说,第二天惜春将此事告诉尤氏,闹着要赶走丫鬟入画。尤氏道:“实是你哥哥赏他哥哥的,只不该私自传送。如今官盐反成私盐了。”入画听说,跪地哀求,百般告苦;谁知惜春年幼,天性孤癖,任人怎说,只是咬定,断乎不肯留着。这与探春相比,正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在妙玉走火入魔后,惜春已是心灰意冷。待凤姐去世后,更坚定了她出家的决心。且惜春素与尤氏不和,尤氏不劝还好,劝了更坚定惜春要寻死之心。众人无法,只得依了她,使她得以在拢翠庵出了家。“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幸有紫鹃作伴,聊慰寂寞。
  (十)袭人
  袭人画的是:一簇鲜花,一床破席。其词写的是:“枉自温柔和顺,空云似桂如兰。堪羡优伶有福,谁知公子无缘”。
  《红楼梦》第百二十回明确交代了袭人的结局,原文如下:
  那日已是迎娶吉期,袭人本不是那一种泼辣人,委委屈屈的上轿而去,心里另想到那里,再作打算。岂知过了门,见那蒋家办事,极其认真,全都按着正配的规矩。一进了门,丫头仆妇,都称“奶奶”。袭人此时欲要死在这里,又恐害了人家,辜负了一番好意。那夜原是哭着不肯俯就的,那姑爷却极柔情曲意的承顺。到了第二天开箱,这姑爷看见一条猩红汗巾,方知是宝玉的丫头。原来当初只知是贾母的侍儿,益想不到是袭人。此时蒋玉函念着宝玉待他的旧情,倒觉满心惶愧,更加周旋;又故意将宝玉所换那条松花绿的汗巾拿出来。袭人看了,方知这姓蒋的原来就是蒋玉函,始信姻缘前定。袭人才将心事说出,蒋玉函也深为叹息敬服,不敢勉强,并越发温柔体贴,弄得个袭人真无死所了。看官听说:虽然事有前定,无可奈何。但孽子孤臣,义夫节妇,这“不得已”三字也不是一概推委得的。此袭人所以在“又副册”也。正是前人过那桃花庙的诗上说道:千古艰难惟一死,伤心岂独息夫人!
  作者将袭人出嫁的过程、及其心理活动的描写,入木三分,动人心弦,令人感同身受。袭人几度觅死,不得其所。待看到宝玉所换那条松花绿的汗巾后,“始知前缘有定”。这即是对“堪羡优伶有福,谁知公子无缘”一句的最好注解。试想,作品的前后照应如此严密、如此合理,尤其是对袭人之心态、蒋玉函之“情种”特质,贯彻得如此彻底。我们有什么理由怀疑后四十回是出自另一人之手?
  (十一)香菱
  香菱的图画是:一枝桂花,下面有一方池沼,其中水涸泥干,莲枯藕败。后面云:“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遇实堪伤。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在《红楼梦》中,最后一位魂归太虚的是香菱,仅在甄士隐在急流津,觉迷渡口与贾雨村谈话时,略略提到:“这士隐自去度脱了香菱,送到‘太虚幻境’,交那警幻仙子对册”。这话粗看似乎草率些,但我们若予以整体观照,就会发现,故事发展至此,已近尾声,“红楼”之“梦”亦当归结。如再插入香菱之死一段文字,未免冲淡主题,岂非画蛇添足。寥寥数语作结,几笔带过,正是大家手笔。迎春等人的结局也是简单带过。这种做法既不会给人以唐突感,反而令人觉得作者在详述她们的青春时光后,由于不忍心以浓笔抒写,败坏这份心情,乃至美好的记忆。因此,此处的处理,比之于曹雪芹所写时的心境与作品的构思需要,均是合理之笔。
  至此,本节所言说的12个“异样女子”都有了结局,前后照应,丝丝入扣。《红楼梦曲》中的“飞鸟各投林”即是整个故事的大结局:“为官的,家业调零;富贵的,金银散尽;有恩的,死里逃生;无情的,分明报应。欠命的,命已还;欠泪的,泪已尽。冤冤相报自非轻,分离聚合皆前定。欲知命短问前生,老来富贵也真侥幸。看破的,遁入空门;痴迷的,枉送了性命。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此曲描绘与后四十回写的完全吻合。作品最后由空空道人将石上故事抄录后,交与“悼红轩”中的曹雪芹先生,这与第一回写曹雪芹“批阅十载”相衔接,从而完成了“悲金悼玉”的《红楼梦》。全书结构严密,浑然天成,决非他人能续。这正是作品所强调的“原始要终”之理(第百二十回语)。这个道理贯穿于对人物描摹、情节设置、故事结局乃至表达方式等方面的安排之中。因此,我们应该相信“程甲本”的描写,相信我们的“心得”,而不要去相信那些来历不明的“脂批本”的胡吹乱侃!
  ……
 

展开
目录
曲沐:不寻常的组合,不寻常的见解——序《“红迷”剖析“红楼之谜”》
卷一红楼文本之谜
红楼梦整体美不容腰斩
一、坚决反对把曹雪芹说成欺世盗名之辈
二、揭穿“泪尽而逝”的虚假
三从“金陵十二钗”之归宿看红楼梦的一致性
(一)秦可卿
(二)晴雯
(三)元春
(四)宝钗和黛玉
(五)王熙凤
(六)探春
(七)迎春
(八)史湘云
(九)妙玉和惜春
(十)袭人
(十一)香菱
四、从作者用词习惯和作品文字风格看红楼梦的一致性
(一)曹雪芹喜用谐音
(二)用词习惯,前后一致
(三)文中的诗、谜语均暗示作者今后归宿
(四)重要人物的伏笔和铺垫
(五)文字风格,前后一致
(六)起始和结尾互相对应
人间天堂悲喜剧
一、明末清初金陵秦淮河畔的人间天堂
二、红楼梦中的大观园
(一)木石前盟的女主角林黛玉
(二)金玉良缘的女主角薛宝钗
三、大观园的男主角贾宝玉
(一)贾宝玉的家庭
(二)贾宝玉与林黛玉之恋
(三)贾宝玉与晴雯之恋
(四)贾宝玉与袭人之恋
(五)龄官画蔷之恋
(六)尤三姐的壮烈之恋
《红楼梦》与青楼文化关系的多视域观照
一、《红楼梦》接受史的学理观照:从高鹗《捣练子》谈起
二、《红楼梦》所写诸戏剧的特殊之处
三、“三化”艺术后的特殊残迹:从麝月等怪异言论谈起
四、贾宝玉、北静王的“梨园装束”
五、从社会学视域,审视《红楼梦》的成型条件
《红楼梦》的“情”文化
一、从回目对“情”之使用情形说起
二、“借情言政”与“借政言情”的变幻
(一)“借情言政”模式的演变与“言政”内容的变化
(二)“借政言情”模式及与“借情言政”的互动
卷二红楼版本之谜
太虚幻境“六司”名称异文比勘
己卯本“董康旧藏”辨
列藏本《红楼梦》研究四则
一、“不先证底本,则多诬古人”
二、逆向反观问题,方能“柳暗花明”
三、列藏本与“蒸锅铺本”
四、“红色点断的痕迹和名字旁边的红线标记”与列藏本年代问题
卷三红楼作者之谜
若干“曹雪芹传记”评判
一、曹雪芹传记资料的使用情况
二、“自传说”与曹雪芹传记的修撰
三、餘论:曹雪芹传记出版的若干现象
曹雪芹传奇的遐想
一、青年时期
二、壮年时期
三、老年时期
卷四红楼史料之谜
《枣窗闲笔》辨伪论
一、《枣窗闲笔》所说的曹雪芹之信息辨疑
二、《枣窗闲笔》与三个“脂评本”系同一人伪造
(一)“自抄本起至刻续成部,前后三十馀年”
(二)《风月宝鑑》《石头记》及《红楼梦》
(三)“本本有其叔脂砚斋之批语,引其当年事甚确”
(四)“书未告成即逝矣”及“不意书未成而人逝矣”
(五)“狡狯托言”与“狡猾之笔”
(六)驳“裕瑞曾见脂批甲戌本说”
三、“连城全壁与神龙无尾”:平心论“高鹗续书说”
丘逢甲“题红诗”十四首辑评
《小说林》有关《红楼梦》资料辑评
卷五红楼争论之谜
重拍《红楼梦》电视剧受阻有感
读“曹雪芹书写的瓷联”有感
一次有趣的统计
是争鸣还是诋毁他人
刘心武揭秘《红楼梦》研讨
一、诘难第一部秦可卿与贾元春之谜
(一)秦可卿之谜
(二)秦可卿被告发和元春之死
(三)红楼梦是影射康、雍、乾三朝政治斗争的小说
二、反观第二部贾宝玉和“十二金钗”诸女性之谜
(一)妙玉之谜
(二)贾宝玉之谜
(三)林黛玉和薛宝钗之谜
(四)史湘云之谜
(五)迎春、探春和惜春之谜
(六)王熙凤和巧姐之谜
(七)李纨之谜
(八)“金陵十二钗副册”之谜
(九)“金陵十二钗又副册”之谜
三、平议第三部林黛玉之谜—兼及第四部薛宝钗、史湘云之谜
(一)林黛玉家产之谜
(二)林黛玉血缘之谜及其他
(三)批古本《红楼梦》真貌揭秘
四、探佚刘心武的《新红楼梦》
(一)揭批刘心武的《新红楼梦》第八十一至八十三回
(二)以后各回中几个主角的命运
(三)贾宝玉和史湘云
五、刘心武杜撰《新红楼梦》的问题所在
(一)红楼梦是反映康熙朝政治斗争的小说
(二)将“脂批”奉为圭臬,却剔除不利己见之批语
(三)对自传体小说的误解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