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摘:片段一:西施也好,崔莺也好,飞燕也好,甚至明妃也好,都不过是在某一点体貌性情特征上,或病,或痴,或体态纤盈,或红颜薄命,从而象征了黛玉的某一特点,而绝不能拿对方的模子去硬往黛玉身上套,更不能断章取义地找论点。
这么浅显的一个道理,可是硬有些哗众取宠的红学家们要睁着眼睛说瞎话地推出一种“林黛玉沉湖说”的论调,自欺欺人。
片段二:同样以“死亡”为回目,说到黛玉之母贾敏时,是《林夫人仙逝扬州城》,用一“仙”字;说到秦钟时,则是《秦鲸卿夭逝黄泉路》,用一“夭”字;身份不同,高下立现。
而秦可卿之死呢?作者用的却是一个“淫”字,是“淫丧天香楼”,岂非比“耻”字更严重?倘若可卿是太子女的身份,作者会这样评价她吗?至少,也会让她和贾敏同等级,给一个“仙丧天香楼”才说得过去吧?
片段三:尤三之死,并非死于谣言,而是死于自己的历史,死于“一失足成千古恨”,正如书中对尤二的评价,“若论起温柔和顺,凡事必商必议,不敢恃才自专,实较凤姐高十倍;若论标致,言谈行事,也胜五分。虽然如今改过,但已经失了脚,有了一个‘淫’字,凭他有甚好处也不算了。”——虽然悔过自新,终究天理不容,这不是更加可悲吗?
展开
制片人李小婉评价:
我的一位朋友西岭雪,素有民间"红学"研究第一女性之称。在她的这部新书《西岭雪探秘红楼梦》中,她以女性特有的细腻敏感之触觉,带领我们探秘"红楼36钗"。她把《红楼梦》中人分成了"金玉"两大派系进而进行深层分析,得出此书是个性格的悲剧集合,其主要人物都是自误。"
红学家蔡义江先生这样评价这部作品,此书以金陵十二钗等人物为标题,实则包罗甚广。不但分析评论人物、探索其命运结局及作者的隐笔暗写处等等,还对近年来有影响的红学奇谈怪论作出极有说服力的批驳和澄清。此书破谬说部分比其正面论述更见精彩。如驳"林黛玉沉湖说",举出知道原来结局的脂评"将来泪尽夭亡"语、明义"安得返魂香一缕,起卿沉痼续红丝"诗等,都成黛玉并非"污淖陷渠沟"的铁证。
红学家邓遂夫先生这样评价:作者从对《红楼梦》十分精微的探赜索隐入手,结合对曹雪芹迷失的后半部书稿诸般线索的追寻,较为深入浅出地论述了红楼十二钗正册、副册、又副册中人物的具体所指、排列顺序、以及命运结局等等。这在历来的《红楼梦》阅读中,都是颇令人困惑的一团乱麻;也是红学专家长期争论不休的一大死结。西岭雪之论,集众家之长,又独辟蹊径,读来让人耳目一新,每有醍醐灌顶、豁然开朗之感。所以在我看来,她的整个论述,不论其是非曲直如何,这本书都足可成为今后一般读者看《红楼梦》的案头秘籍和阅读指南。亦将对学界的相关研究产生重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