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李清照:人生不过一场绚烂花事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48401704
  • 作      者:
    卫淇著
  • 出 版 社 :
    哈尔滨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编辑推荐

卫淇继《人间词话典评》之后,另一部倾尽心血的力作

 

她,灵秀聪慧,少有才名。备受人们的嘉许

她,率真果决,敢爱亦敢恨

她,爱花,爱酒,爱春光般烂漫的人生

然而造化弄人,命运只在她手上放了一半的幸福

后一半,是不尽的感伤悲痛、颠沛流离

 

冯梦龙评曰:“闺阁文章之伯,女流翰苑之才。”


展开
作者简介

卫淇,本名康伟。康姓故国在卫,《诗经•卫风》的起篇是《淇奥》,故以卫淇为名。现居深圳。喜好古典诗词和历史。目前已经完成和正在创作的作品有《人间词话典评》、《凋零的时光——诗说历史》、《词人与花两相若》等

挚的笔法评析、阐释,娓娓道来,不生涩,没有说教,只是一个学者探询的目光,向世人展现一位女词人生活的点点滴滴,她的喜怒哀乐,她的命运多舛,她的才高运蹇,她所经历的林林总总。一切都在词中,在卫淇的笔下,似乎每一个跳动的字符下都蕴含着说不尽的故事。此次出版,增加《李清照词精选》一册随书附赠,收录较为精简的李清照词50首,供读者品读赏析。



展开
内容介绍

本书是作家卫淇的词作赏析新作。风格浪漫唯美。

书中精心拣选了李清照作为一代词宗的诸多名篇,从《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始,至《好事近(风定落花深)》结束,几十首娓娓道来。通篇以闲话家常、婉约诚挚的笔法评析、阐释,娓娓道来,不生涩,没有说教,只是一个学者探询的目光,向世人展现一位女词人生活的点点滴滴,她的喜怒哀乐,她的命运多舛,她的才高运蹇,她所经历的林林总总。一切都在词中,在卫淇的笔下,似乎每一个跳动的字符下都蕴含着说不尽的故事。此次出版,增加《李清照词精选》一册随书附赠,收录较为精简的李清照词50首,供读者品读赏析。


展开
精彩书摘

序之一:眉黛浅处的哀怜与歌

 

在这个嘈杂的年代,有一本清静的书捧在手心,或许也是一种幸福。

李清照这个名字对于很多人来说并不陌生,可也许人们对她的印象只是寥寥数首如《声声慢》、《一剪梅》、《武陵春》、《醉花阴》之类的名作,又或是“婉约词宗”,以及“男有李后主,女有李易安”之类的赞誉。的确,她也完全配得上人们给她的这些桂冠。但于她而言,那并不是她的全部。她也并不仅仅是那个多愁善感的小女子。她的个性与她的词一样,让人且迷恋,且哀怜。

她灵秀聪慧,少有才名,备受人们的嘉许。而她亦率真果决,敢爱亦敢言。但这却为她带来了生前身后的种种忌恨与诋毁。她爱花,爱酒,爱这春光般烂漫的人生。但命运却只在她手上放了一半的幸福,前一半是美满甜蜜,后一半却只留给她苦涩流离。

虽然她多才而又博学,但现实却总是如此的残酷。她对于太多太多的事情,亦是无能为力。而那些眉黛浅处的哀怜与歌,只被她轻轻地别在诗笺之上,留给我们一个帘卷西风时的婉约背影。

从中学时开始,我就被她的那些灵动流转的词所深深折服。但直到很久以后,当再一次读到她的词,心中早已是别样的感受。原来,初次见到《漱玉词》时的那份惊艳,终究还是肤浅。

且掬一捧心香,与这不息流转的时光。当我们再来读她的词,或许不仅只读那些绝美的言辞与意象,或许,我们更要读的,是她的心。

每每读易安词时,总有一种优雅而安静的感觉浮上心头。她的词,几乎看不到生僻的字,大多是一些简单的字句,甚至于口语俗语都被她信手拈来。但在她的笔下,这些不起眼的文字仿佛忽然间就有了生命,有了情感,如同那位在水一方的伊人,让人倾倒且迷恋。即便是精思巧构,也从不留任何痕迹。她的词,宛如写于水上。千百年来,唯有她才有这样的情思与文采,亦只有她才配得上这样的称许。

点墨,即是她的寸心。那些词中的每一个文字,都自有她的深意。我们不能只是望见了花的美,却忘却了花的香,乃至于深藏于其中生生不息的生命力。在那些绝妙华章之后,藏着一颗怎样的玲珑词心?而我们,又会看到怎样的一种温婉与多情呢?

所以,终于临到要写完这些文字,我终究还是有些小小的惶惑与不安。我不知道自己生涩的笔,是否能勾勒出她的嫣然轻笑,或是浅黛凝愁;亦不知道是否能拂开历史的迷雾,望见她那颗至真至纯的心。

或许,我只能希望,所写下的每一个字,都会有温暖的触觉吧。

此为序。

 

 

序之二:人生几时花烂漫

 

李清照是爱花的,她爱花怜花,亦总与花结缘。那一本薄薄的漱玉词,溢满了各样的芬芳,仿佛就是四处花开的盛迹。

然而命运于她,却宛如一段穿越季节的旅程,从春到夏,又从夏到秋。起先绚烂无边的明媚与美好,却终湮没于那悲凉无奈的风中。而她原本清澈的眸,亦从此抹上挥之不去的阴霾。

所以,在很多她的词中,总是充满了怀念与感伤。人生几何花烂漫?这或是她萦于心中久未吐露的轻叹,亦是让人默然无言的冷峻人生。

李清照生于宋神宗元丰七年(公元一〇八四年)。这时正是北宋王朝最为煊赫繁华的时期,其间杰出人物灿若繁星,唐宋八大家当时就占了三位,司马光也就是在这一年将他的史学巨著《资治通鉴》呈给神宗。此时的词人,可以说几乎集北宋名家之大成,苏轼、秦观、周邦彦、晏几道、贺铸等均在世。她的父亲李格非也颇有文名,其《洛阳名园记》名闻天下。当一位聪明灵秀的才女幸遇这文风阜盛而又安乐太平的世道,她迸发出如此让人惊叹赞许的才华,也就不奇怪了。

少女时代的她是父母的掌上明珠,结缡之后她是丈夫的倾心挚爱,她几乎拥有女人所能拥有的一切美好,仿佛她就是这世界的宠儿。所以那时候的她,是充满着率真与活力,甚至于有些小小张扬的。虽然生活总有些小小的波折,但总的来说她还是很幸福的。在汴京,在青州,都是她毕生难忘的美好时光。那些时光,宛如如梅花般灿然而笑。所以,你总能在这时候她的词中读到喜悦、欣然与恬美。那一枝新婚时她别于鬓边的嫣红,那一抹月下秋桂的芬芳,那一树庭院中淡淡妆天然样的梅花,又或者那个花下轻轻摇摆的秋千,这些都是她与花的约定。

但这一切的美好,却宛如那个远去的春天,让人慨叹且怀念。靖康二年,金兵破汴京,俘徽宗、钦宗北还,北宋灭亡。而她所有的幸福,也被这无情的现实击得粉碎。她生命的后三十年,只剩下了难言的苦楚与凄凉。祖国破碎,丈夫骤逝,她在颠沛流离中尝尽了孤独况味。曾经的那些花儿依旧妖娆盛开,只是在她眼中,却早已变了一番模样。春来花烂漫,秋至月如霜。她此时的词,早已经洗尽铅华,不华美,却更动人。而她用珠玑文字描出的心路历程,也终被我们铭记。人生几何花烂漫——本书的主旨,也正在于此吧。

李清照流传下来的词作很少,但从那些精致的文字中,我们依旧可以看到她天真的笑影,看到她眉弯的浅愁,看那些曾经的优柔岁月随风飘逝。而她的那些怀念与倾诉,也终被每一个喜爱她人格与词作的人们所铭记于心。

 

 

风住尘香花已尽

 

——那个依约婉柔的女子,从春日的繁花中走来,却在这初夏的风中默然离去。

 

 

武陵春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蓦然间读到这样忧悒的文字,你会是什么样的感受?

风甫住,花落尽,只有尘土中蕴藉的恬淡芬芳依稀传来,如同记忆中的氤氲往事,轻轻掠过鼻尖。那些纷繁馥郁的花,那些和煦温暖的风,那些缱绻绮丽的景致,都如同这尘烟般的过往,早已悄然逝去,无迹可循。

转眼天色将暮,手中木梳从发际间缓缓穿过,一如往昔。往昔又有几许值得回味和珍藏的日子啊。静听花开花落,坐看云卷云舒。那个时节,安宁美好,菊香满怀。

然而,一切似乎已经过去了太久太久。

这个暮春时节的她,韶华已逝,孑然一身。

 

江南三月,正是草长莺飞的好时节,然而此时的南宋王朝却并不太平。

这一年是绍兴五年。就在数月前,金人渡过淮河,大举南侵。由于宰相赵鼎的坚持,高宗赵构只能起驾亲征,率军迎击。一时间兵燹再起,生灵涂炭。当时江浙一带的百姓“旁午络绎,莫卜所之”。不得已之下,李清照只得避乱于金华。

天边的流云缓缓而逝,它漠然注视着这人世间的悲怆,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无尽的流荡与辗转中,不觉又到了这花落的春末。这时,战争已然接近尾声,只是生活依旧是难以安定。

 

命运是一本难以捉摸的书,前一页还是天堂,翻过一页就是地狱。以前的从容美好,仿佛只是为了映衬今日的悲冷苍凉。流离中的她眼望春色已非,心中又该作何感想呢?

泰戈尔曾写道:“你用你的眼泪包绕着世界的心,正如海洋包绕着大地。”此时的她,祖国残破,丈夫去世,膝下无子,半生辛苦收集来的金石文物几乎散失殆尽。旧都汴京的那些繁华阜胜,青州闲居的那些快慰欢欣,都如这春光般一去不返。双睫盈盈,只任眼泪留下面颊。

也许,在这样的时刻,只有冰冷的泪水才是唯一真实的吧。

 

应该到哪里去?又有哪里可以去呢?

是城南的双溪吗?听说那里春去得迟,现在或许还会残留着些微的春意吧。泛舟溪中,能带来一丝小小的安慰吗?在那里,是否又可以抛却这人世间所有的烦忧?

苏轼说: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只可惜,一颗善感的女儿心永远都无法如此洒脱。

 

无情的命运总在瞬时之间改变它原来的面目,让人几乎都来不及酝酿其中的悲喜情绪。赵明诚去世之后,李清照大病了一场。生活从此熄掉了它的最后一根蜡烛,留下她一人独自面对这冷寂而漫长的黑夜。

从前泛舟春溪的笑语犹似还在耳畔,只不过如今双溪的这只舴艋舟,早已不是溪亭日暮时那只穿梭在藕花深处的轻快小船了。那个梦中如此真切的人儿,那些终日苍凉抑郁的日子,那如花雨一般漫天而来的哀怨愁思,区区这一只小小的轻舟又如何能负载得起呢?

浮生只如白驹过隙,转瞬间欢笑已然湮灭成尘。身畔的一切也仿佛都随着这春光轻轻逝去,只留下那挡不住的孤独,沁透了薄薄的衣裳,深入骨髓。

这不由得让我想起了拉金的那首《为何昨夜我梦见了你?(Why Did I Dream of You Last Night?)》:

 

Why did I dream of you last night?

Now morning is pushing back hair with grey light.

Memories strike home, like slaps in the face;

Raised on elbow, I stare at the pale fog

beyond the window.

 

So many things I had thought forgotten

Return to my mind with stranger pain:

—Like letters that arrive addressed to someone

Who left the house so many years ago.

 

为何昨夜我梦见了你

现在黎明已至,用它灰白色的光梳理我的头发

回忆撞击心门,似乎也在拍打着我的面颊

我用手臂撑起身子,凝望苍白的雾霭

透过那边的窗台

 

那些我原本以为早已忘却的事

此刻却带着莫名的痛楚重回心中


展开
目录

序之一:眉黛浅处的哀怜与歌 / 1

序之二:人生几时花烂漫 / 4

风住尘香花已尽 / 1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 / 5

自是花中第一流 / 9

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 13

起解罗衣,聊问夜何其 / 17

天接云涛连晓雾 / 21

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 / 24

寂寞尊前席上,唯愁海角天涯 / 28

熏透愁人千里梦,却无情 / 32

草绿阶前,暮天雁断 / 35

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 38

梦断漏悄,愁浓酒恼 / 42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 / 46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 51

正人间天上愁浓 / 55

莫许杯深琥珀浓 / 59

常记溪亭日暮 / 62

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 65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 69

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 / 72

湖上风来波浩渺 / 76

此花不与群花比 / 79

绣面芙蓉一笑开 / 86

红酥肯放琼苞碎 / 89

绰约俱见天真 / 93

雪清玉瘦,向人无限依依 / 96

一年春事都来几 / 100

梧桐落,又还秋色,又还寂寞 / 104

小院闲窗春色深 / 108

晚风庭院落梅初 / 111

倚遍阑干,只是无情绪 / 114

险韵诗成,扶头酒醒,别是闲滋味 / 117

卷起重帘留晚照 / 121

暖雨晴风初破冻 / 125

四叠阳关,唱到千千遍 / 128

玉瘦香浓,檀深雪散 / 132

永夜恹恹欢意少 / 135

花影压重门,疏帘铺淡月 / 138

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 / 142

寒日萧萧上琐窗 / 145

归鸿声断残云碧 / 148

春归秣陵树,人老建安城 / 151

酒醒熏破春睡,梦断不成归 / 155

良宵淡月,疏影尚风流 / 158

淡荡春光寒食天 / 162

病起萧萧两鬓华,卧看残月上窗纱 / 165

帘外五更风,吹梦无踪 / 168

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 / 172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 / 175

长记海棠开后,正伤春时节 / 178

后记 / 181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