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景物中抒发了爱情的欢乐与幸福。作者对雨后草叶、露珠、云纱、细雨等的描绘,正是他说的自然的声音颜色光度的波动与内心感受的“交响乐”。后一首《落花》则把象征的描写和真实的抒情交织在一支和谐的乐曲里。他把爱情的温馨欢快和落花一样的人生的孤寂飘泊这两种感情结合在一起,用最细腻的诗句表达了朦胧的情调,读了之后给人一种和谐而又引人深思的感受。朱自清说:“穆木天氏托情于幽微远渺之中,音节也颇求整齐,却不致力于表现色彩感。”这些话,不仅可以说明穆木天诗歌艺术追求的特征,也说出了他与冯乃超的象征派诗在语言色彩感方面的区别。<br> 在新月诗派的诗人群中,闻一多最早于1926年6月系统地论述了新诗的音乐美、建筑美和绘画美的问题,把新诗的抒情内容和艺术形式的探讨推到了一个新的理论高度。而在这前后,创造社诗人王独清、穆木天、冯乃超,也学习法国象征派诗人的艺术方法,提出了把“色”与“音”放在文字中,要求诗要兼“造形与音乐之美”。尽管他们的追求明显带有唯美主义的色彩,他们的实践也并没有如新月派那样具有严整的形式,但他们这些理论和创作的出现,无疑反映了新诗艺术形式整饬化和新诗抒情艺术美感化的历史要求。他们的实践说明,五四初期象征派诗歌存在着不同道路与风格的探索,他们与新月诗派之间也存在着某种一致的艺术追求。<br> 穆木天接受法国象征派的影响,特别强调诗的暗示作用。他认为“诗的世界是潜在意识的世界。诗是要有大的暗示能。诗的世界固在平常的生活中,但在平常生活的深处。诗是要暗示出人的内生命的深密。诗是要暗示的,诗最忌说明的。说明是散文的世界里的东西。诗的背后要有大的哲学,但诗不能说明哲学。”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