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初期象征派诗歌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301180457
  • 作      者:
    孙玉石著
  • 出 版 社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内容介绍
    《中国初期象征派诗歌研究》中根据的材料翔实丰富,对论及的问题分析得细致深入,可以看出作者确实是花了很大的精力和功夫,进行了认真的思索和研究的。这些阿容作者已经作为专题研究在北京大学讲授过两次,深受同学们的欢迎。其中《“导论”——新诗流派发展的历史启示》一篇,综述“五四”以来诗歌流派发展的历史脉络,试图总结新诗流派发展史的一些经验和教训,提出了一些发人思索的问题;它在《诗探索》杂志发表以后,已经引起了学术界的注意。全书着重探讨了中国现代诗歌中一个客观存在的历史现象——象征派诗在中国的传播、发展和衰落的过程,并对其中的主要代表诗人进行了或详或略的研讨和评述。
展开
精彩书评
    一所好的大学应该是人类精神的童年。它应该拥有一片永久的绿色空间。这空间在自然界也在人精神世界里。无论它变得怎样古老,在这里生长并从这里出发的都是含苞待放的希望。我愿永远不会再有人用野蛮的思维和暴力铲除北大人百年来葆有的灵魂的一点绿色。<br>    ——孙玉石
展开
精彩书摘
    自然景物中抒发了爱情的欢乐与幸福。作者对雨后草叶、露珠、云纱、细雨等的描绘,正是他说的自然的声音颜色光度的波动与内心感受的“交响乐”。后一首《落花》则把象征的描写和真实的抒情交织在一支和谐的乐曲里。他把爱情的温馨欢快和落花一样的人生的孤寂飘泊这两种感情结合在一起,用最细腻的诗句表达了朦胧的情调,读了之后给人一种和谐而又引人深思的感受。朱自清说:“穆木天氏托情于幽微远渺之中,音节也颇求整齐,却不致力于表现色彩感。”这些话,不仅可以说明穆木天诗歌艺术追求的特征,也说出了他与冯乃超的象征派诗在语言色彩感方面的区别。<br>    在新月诗派的诗人群中,闻一多最早于1926年6月系统地论述了新诗的音乐美、建筑美和绘画美的问题,把新诗的抒情内容和艺术形式的探讨推到了一个新的理论高度。而在这前后,创造社诗人王独清、穆木天、冯乃超,也学习法国象征派诗人的艺术方法,提出了把“色”与“音”放在文字中,要求诗要兼“造形与音乐之美”。尽管他们的追求明显带有唯美主义的色彩,他们的实践也并没有如新月派那样具有严整的形式,但他们这些理论和创作的出现,无疑反映了新诗艺术形式整饬化和新诗抒情艺术美感化的历史要求。他们的实践说明,五四初期象征派诗歌存在着不同道路与风格的探索,他们与新月诗派之间也存在着某种一致的艺术追求。<br>    穆木天接受法国象征派的影响,特别强调诗的暗示作用。他认为“诗的世界是潜在意识的世界。诗是要有大的暗示能。诗的世界固在平常的生活中,但在平常生活的深处。诗是要暗示出人的内生命的深密。诗是要暗示的,诗最忌说明的。说明是散文的世界里的东西。诗的背后要有大的哲学,但诗不能说明哲学。”
展开
目录
序<br>写在前面<br>新诗流派发展的历史启示——“中国现代诗歌流派”导论<br>导语<br>一 西方象征派诗及其在中国的传播<br>对一个古老问题的不同回答<br>西方象征派诗歌运动的兴起<br>象征派诗歌在中国最初的传播<br>二 李金发和他的象征派诗<br>一场朦胧的“微雨”<br>从巴黎走到纽约<br>并不美的“美的世界”<br>泥沙不全是泥沙<br>每棵松树都是为松林而鸣响的<br>没有消失的溪流<br>三 五四时期其他象征派诗歌<br>象征派诗歌创作潮流的形成<br>王独清的诗歌创作<br>穆木天和他的《旅心》<br>冯乃超和他的《红纱灯》<br>蓬子的《银铃》<br>胡也频及其他诗人<br>四 几句结语:主流、支流和逆流<br>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