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制诗和“帖子格调”在内容上都以歌功颂德为主,受其影响产生的西昆体自然也以歌功颂德见长。西昆体三大诗人中,杨亿《武夷新集》卷一收有应制诗15首,刘筠、钱惟演的文集已经失传,但《全宋诗》卷112尚辑得刘筠应制诗7首,杨亿《谈苑》记载了钱惟演《东封应制》的一个断句:“羽毛相野驾,宴喜鲁郊民。”①虽然他们保存下来的这类作品数量已经不多,但以他们的身份和经历,肯定写了不少这类作品。从他们今存的诗歌看,内容并不以歌功颂德为主,但是,歌功颂德其实是他们的工作,而西昆体由于和应制诗、“帖子格调”的亲密联系,先天就具有歌功颂德的潜质。<br>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西昆体的产生和发展,不但适应了宋代经济的高度发展,而且和宋初重学、重文的风气有极为密切的关系。西昆体音韵和谐、对仗工整、语言华美,不但是应制诗、“帖子格调”影响下的产物,也是宋代建设盛世文学的结果。西昆体已经是盛世文学,与此前的白体和晚唐体具有根本不同的特点。宋荦的记述大体反映了宋诗在明、清时期的艰难处境。“宋初三体”是宋代诗歌的开端,但它们对其后独具特色的“宋诗”的形成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白体和晚唐体主要体现的是唐诗的风韵,只有西昆体表现出更多的“宋调”色彩,从而对“宋诗”产生了非常深入的影响。下文试结合“宋诗”的若干特点对这个问题加以分析。<br> 其一,以议论为诗,说理成分较重。喜欢说理是宋诗的重要特征。理学家的“押韵语录”固不待言,大诗人的诗作也是如此。一般认为,把说理带人宋诗的是欧阳修,他在学习韩愈道学和古文的时候,也把“以文为诗”的作诗方法学过来了。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