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诗学道器论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33657307
  • 作      者:
    劳承万著
  • 出 版 社 :
    安徽教育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内容介绍

目录

导论
上卷  中国诗学之道论——诗之为教与诗之为经(诗性源头与诗性本体)
第一章  中国礼乐文化诗性源头的三大层次
第一节  神话的“诗性智慧”原型
第二节  中国文明源头“六经”中的形上诗性之道
第三节  学派体系中的诗性形上之道

第二章  诗性本体与诗性方法
第一节  诗性本体
第二节  诗性方法

第三章  儒道禅的诗学形上之道
第一节  孔孟儒学的诗学形上之道
……
下篇  中国诗学之器论——中国诗教之实践方式(诗性流变与韵律节奏)
结语
附录一  节奏论——生理能转化为心理能的探索
附录二  中西学科形态之转换与学术文化之趋向
后记

内容摘要

    关于“诗”的理论,大体上说,也只“诗话——诗论/诗学”,中国则有其作三者。谙熟西方诗学的前辈学者说“中国只有诗话,而无诗学”,这是颇值深思的话。美学、诗学皆是西方人的学科构之转换之后,对应性的中国“诗学”形态才能呈现出来。故中国只有诗教(诗之为教),而无西方式的诗学(诗之为学)。中国悠久文化体系之完善形态,是“形上——形下”一体,或“道——器”一体;上下贯通,相互依托与生辉,倾斜于或局限于任何一边?研究,都不说完善形态之研究。本书既厘析区别玄虚的“诗之上之道”,也实证、考察“诗之形下之器”,在“形上——形下”、“道——器”一体之相互贯通中,展现了中国诗学研究这新面貌与新路向。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