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后为曹丕妻始末
邓先生之书,既取传记体裁,故在《洛神赋》之前,详说子建感念甄后,托之宓妃而作此赋的故事,谓作者借洛神以抒感甄之意。其说由来甚久,今日平剧《洛神》一剧,即演甄后与子建故事。邓书云:“这是一个美丽的浪漫故事,对此怀疑实是遗憾的事。”但历来不少史家,根据很多理由,疑此说为无稽的传会。
按陈寿《三国志》,甄后中山无极人,父逸,后三岁失父,建安中,袁绍为中子熙纳之,熙出为幽州,后留邺侍姑。建安九年(204年)曹操军破邺城,纳后为曹丕妻。
是时丕年十八,甄氏年二十三,而植年十三岁。
裴松之注《魏志》,引《魏略》,言丕纳妻之经过,日:“熙出在幽州,后留侍姑。及邺城破,绍妻及后共坐室堂上。文帝(丕)入绍舍,见绍妻及后。后怖,以头伏姑膝上,绍妻两手自缚。文帝谓日:刘夫人云何如此?命新妇举头,姑乃捧后令仰。文帝就视,见其颜色非凡,称叹之。太祖(操)闻其意,遂为迎娶”。
《三国志》又云:后初有宠,生明帝及东乡公主。
曹丕于汉献帝延康元年(220年)称帝,改元黄初。郭后及阴贵人并爱幸,甄后失宠,有怨言,帝大怒,于黄初二年(221年)六月,遣使赐死,葬于邺,时年四十岁。朱绪曾作《曹子建年谱》,日“女长于男,故其后色衰爱弛,为郭氏所谗耳”。
甄氏初称夫人,后其子明帝接位,追谥为文昭皇后,史称甄后。
明帝嗣立之后,为了他的生母甄后,宫中还发生过对郭后的复仇斗争。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