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当代文学与文化批评书系.陈思和卷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303110384
  • 作      者:
    陈思和著
  • 出 版 社 :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作者简介
    陈思和,1954年生于上海,原籍广东番禺。现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上海市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中国现代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当代文学学会副会长等。代表性著作有《陈思和自选集》《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巴金图传》《中国现当代文学名篇十五讲》《中国新文学整体观》等。曾在日本早稻田大学、韩国首尔大学、美国芝加哥大学、德国特里尔大学、波恩大学以及香港岭南大学等担任访问研究员或客座教授。
展开
内容介绍
    他们从未止歇的激情伴随自觉的文化探询,总是在最具探索性的问题意识之后如期而至,面对文学的困境、局限与悖论,他们始终坚执于严肃的激情,以无限接近那些可以想象的真实。
展开
精彩书摘
    王安忆这可能与中国文化传统有关。中国文化中没有一套美好的“性语言”。中国人在饮食烹调上可以有无数好听的名词,光面叫“阳春面”,蛋白叫“春白”,等等。即使是《红楼梦》,它涉及性的语言也是女甲妓性的。这可能是因为中国封建文化发展过早,性太早就已经被功利化的缘故,像鲁迅说的,看见一条胳膊就会“三级跳”到私生子,因而在中国出现了灵与肉的分离。这是郁达夫最痛苦的,而真诚地表现这种痛苦又是他小说中最精彩的地方。
    王安忆有人批评我的小说完全脱离背景。我想现在批判写性的,最好先研究这么一个问题:为什么中国人谈到性总是摆脱不了一种肮脏感?为什么日本人对性有一种犯罪感?为什么西方人对性则习以为常就像吃饭走路一样?这种心态的差别已明显地带有社会性了。所以,社会性与人性是不可分离的,我以为,性既是极其个人的,又不是个人的,它已带有社会性了。我们以前太强调社会对人性的决定作用而忽略了人性对社会的决定作用。
    陈思和 中国文化把“性”已弄得非常扭曲、非常阴暗了,现在不能再给“性”添以更多的阴暗了。对人类自身要有一个客观全面的认识,至少就不应该口是心非,不应该过分地虚伪。说“性”不符合民族欣赏的习惯,作为外交辞令是机智的,但要是拿来作为文学创作的规范则无异于赤裸裸地提倡虚伪,这倒不仅仅是对“性”的不同看法问题,而是一个国民性问题。
    王安忆你看过话剧《马》吗?那个男孩是在追怀人类的童年。他带着人类初民对性的观念,性对他们来说还不是能完全公开的。我们认为,性行为是爱情的最高形式,但西方人却对之如此随便。那么,他们所面临的问题是,爱情的最高形式是什么呢?《马》是重新提出性的羞耻感,是对西方人对性的过分随便态度的反叛。而这种性的羞耻感已经带有对性的宗教般的神圣感,与中国人对性的肮脏感是两码事,这里还存在着一个否定之否定的差距。总之,人性这东西真是太微妙,太丰富了,每当我接触这种主题时总感到它是无穷无尽的。
展开
目录
自序/1
文学创作中的文化寻根意识/1
文学创作中的现代反抗意识/14
文学创作中的现代生存意识/27
关于“新历史小说”/46
黑色的颓废:读王朔作品札记/51
民间的还原:“文化大革命”后文学史某种走向的解释/64
碎片中的世界与碎片中的历史/79
现代都市社会的“欲望”文本:以卫慧和棉棉的创作为例/95
试论《秦腔》的现实主义艺术/106
再论《秦腔》:文化传统的衰落与重返民间/122
余华小说与世纪末意识——致林耀德/132
从巴赫金的民间理论看余华的《兄弟》的民间叙事/139
读阎连科小说的札记/157
试论阎连科《坚硬如水》中的恶魔性因素/162
声色犬马,皆有境界——莫言小说艺术三题/183
历史与现实的二元对话
——谈莫言的新作《玫瑰玫瑰香气扑鼻》/197
莫言近年创作的民间叙述/204
“历史一家族”民间叙事模式的创新尝试
——试论《生死疲劳》的民间叙事之一/215
人畜混杂,阴阳并存的叙事结构及其意义
——试论《生死疲劳》的民间叙事之二/233
告别橙色的梦——读王安忆的三部早期小说/248
营造精神之塔——论王安忆90年代初的小说创作/261
试论王琦瑶的意义/276
从细节出发——王安忆近年短篇小说艺术初探/283
读《启蒙时代》/289
[附录]两个69届初中生的即兴对话/301
试论《古船》/310
还原民间:谈张炜《九月寓言》/314
良知催逼下的声音——关于张炜的两部长篇小说/321
试论张炜小说中的恶魔性因素/332
读《刺猬歌》/358
林白论/362
愿微光照耀她心中的黑夜——读林白的两篇小说/371
后“革命”时期的精神漫游——读《致一九七五》/376
[附录]“万物花开”闲聊录/383
人性透视下的东方伦理——读严歌苓的两部长篇小说/397
最时髦的富有是空空荡荡——严歌苓短篇小说艺术初探/407
读《第九个寡妇》/415
我与批评两题/419
艺术批评·新方法论·学院批评/424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