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后现代语境下的文学叙事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207086884
  • 作      者:
    张春梅著
  • 出 版 社 :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内容介绍
    张春梅是我在2004年招收的博士生之一,是一位乐观开朗又勤于学、敏于思的女生。在读博期间,按照专业方向的要求,她读了不少后现代的理论和文化研究方面的著作,也细读了1990年代以来的中国小说。在开题阶段,经过反复的讨论,最后定下了《中国后现代语境下的文学叙事》这个题目,可以说充分调动了她的阅读优势和学养积累。
展开
精彩书摘
    论在中国具体运用的开始并至今不衰。陈晓明、王宁等批评家堪称其中的先锋性代表。其次,除了对先锋派的创作进行后现代批评外,学界对1990年代以来尤其是新生代的文学创作进行后现代的解读是中国后现代批评话语中另一重要部分。<br>    。先锋派的“先锋性”在1980年代末走向衰退,这既与1980年代后期来自港台的大众文化和流行文化对中国大地的巨大影响有关,也和中国政治经济在20世纪末的转型分不开。但更重要的原因可能在其自身。先锋派创作耽于形式、沉迷于话语游戏和对传统文学的颠覆与解构,这样创作出的连文学工作者尚且读来难度重重的作品,又怎么可能得到广大阅读水平和欣赏水平均参差不齐的读者的厚爱呢?读者的流失以及社会体制对先锋派的收容最终使得中国的先锋派走上了先锋的老路:英勇的创立者理应完成的不同凡响的预言式决裂举动,却努力地为消解开始阶段的英雄和英雄主义创造必要的条件。<br>    不容忽视,尽管先锋派的创作开始了转轨,但后现代思潮对中国的影响却越来越广泛。对新写实、痞子文学、新生代以及美女作家、网络文学、1980年代生作家的作品充斥着后现代的文学批评,其中又以新写实和新生代的作品为主要批评对象。新写实的创作当中有一些因素与后现代主义有关。这里所说的“后现代主义”,主要是一种风格、一种思维方式,比如说在新写实作品中写作对象的生活方式和看待世界的态度,对父辈形象的颠覆,对传统和历史的解构,边缘人群的“个性化”生活方式以及对琐碎生活的无奈书写。这种人物的生存状态与西方20世纪五六十年代蔓延的颓废情绪和价值观的游移有一致之处,也和后现代主义思潮对中心的解构有互证的地方。
展开
目录
学术史述评<br>一 后现代文学批评的主要对象<br>二 后现代批评中存在的若干问题<br>三 走出理论与语境的纠葛<br>导论 后现代语境中的文学叙事问题<br>一 “中国后现代”:一个争议不休的难题<br>二 从文化叙事到文学叙事<br>第一章<br>中国后现代语境的生成<br>第一节 中国后现代文学叙事的社会语境<br>一 后现代的全球图景<br>二 自体生发的后现代性<br>第二节 后现代理论的引入与生成<br>一 西方后现代理论的引入<br>二 后现代之争与“中国问题”<br>第三节 变动中的文学语境<br>一 文学场的动荡与转型<br>二 观念纵横的年代<br>小结 体验与观念并行<br><br>第二章 中国后现代文学叙事景观<br>第一节 后现代文学观念的建立<br>一 美丑倒置原则<br>二 从“自由之我”到“叙事之我”<br>三 像游戏一样写作<br>四 重估一切价值<br>第二节 后现代叙事策略的运用<br>一 互文:整体幻象的破碎<br>二 元叙事:寻找传统的裂缝<br>三 反讽:无所依傍的自我<br>四 重复:话语增殖与真相消隐<br>五 影像:大众文化的叙事法则<br>第三节 交叉跑动:中国后现代叙事的身份危机<br>一 潘军:在先锋与媚俗之间<br>二 李冯:从独语到合奏<br>三 徐坤:自我消解的狂欢<br>小结 暖昧与游移的叙事<br><br>第三章 中国后现代文学叙事的文化矛盾<br>第一节 无法躲避的崇高:日常生活的诗学困境<br>一 日常生活的叙事逻辑<br>二 日常生活的意识形态:从群众到个人再到大众的身份演变<br>三 无法躲避的崇高<br>第二节 反叛与回归:“代”的时间焦虑<br>一 你为谁辩护:从断裂问卷谈起<br>二 “代”的生存法则<br>三 中国后现代文学叙事的身份诉求<br>第三节 对抗与和解:余华与中国当代先锋文学<br>一 先锋的叙事逻辑<br>二 不变的先锋<br>三 谁在先锋的视野中<br>第四节 不可倚靠的语言:中国后现代文学叙事的美学危机<br>一 无望的语言<br>二 叙述中的语言<br>三 时代语境中的语言表达<br>第五节 “叙事中的肉体激进主义”:身体的指示功能<br>一 叙事中的身体<br>二 为关人塑形<br>三 双重视阈:先锋性与大众性<br>四 身体的后现代缺陷<br>小结 徘徊于先锋与大众之间<br><br>第四章 中国后现代文学叙事的历史境遇<br>第一节 历史张力的消失<br>一 当“纯文学”已成往事<br>二 你对谁反叛?<br>三 “狡兔三窟”的窘境<br>第二节 无法把握的当下<br>一 “私人化”:一个可疑的承诺<br>二 “另类”:不可承受之轻<br>三 循环:二元对立之再生<br>小结 我们还需要文学吗?<br>余论 一切仍在进行<br>参考文献<br>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