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卢嘉川的出现正当其时,他为林道静“从个人的小圈子走出来”去“投身到集体的斗争中”提供了一个精神契机。与卢嘉川相比,“余永泽常谈的只是些美丽的艺术和动人的缠绵的故事;可是这位大学生却熟悉国家的事情,侃侃谈出的都是一些道静从来没有听到过的话”。这段描述语言具有强烈的暗示性:余永泽的爱情理想主义是对林道静“野性”人格的人为压抑,而卢嘉川的政治理想主义则是对林道静“野性”人格的内在激活。卢嘉川以苏联的“社会科学”与“文学”著作唤醒了林道静的沉睡意识,他“那高高的挺秀身材,那聪明英俊的大眼睛,那浓密的黑发,和那和善的端正的面孔”又极大地引发了林道静的爱慕心理。特别是在三人之间的对峙场景当中,卢嘉川“那奕奕的神采、那潇洒不羁的风姿”与余永泽“那一双被嫉妒激怒的小眼睛”形成了鲜明反差,“黑瘦”单薄的余永泽便自然会失去他先前那种迷人的光彩。在卢嘉川光辉形象的照耀下,林道静丢掉了与余永泽相处时的“苦闷”与“压抑”,扫除了内心世界的“悲观情绪”,“看见了真理的光芒和她个人所应走的道路”,感到了从未有过的精神上的“快乐与满足”。由于道德与使命的双重约束,卢嘉川一直“用意志控制了感情”,并因此而“沉默”、“忧郁”和“苦恼”,而林道静也深深“爱”上了这位“卢兄”、“老师”、“最亲爱的导师和朋友”:“当姓余的告诉我老卢被捕了的那一霎问,我才明白我是爱上他了!”十分明显,卢嘉川的被捕既是林、余分手的加速器,也是他们感情质变的催化剂。作为一种难以实现的乌托邦想象,林、卢之间的精神之恋虽然“神圣”而“崇高”,却也只能以卢嘉JII的永久消失,去为《青春之歌》的爱情“传奇”腾出故事继续演绎的空间。传奇故事的第三幕,是江华与林道静之间的“政治理性”之恋。作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生与工人相结合”的神奇化身,江华是打着“革命工作”的旗号走近林道静的,而事实上“很久以来,他就爱着这个年轻热情的女同志”。对于江华而言,共同事业是“爱情”得以生成的必然途径;介绍林道静入党,则更是将“同志”与“情人”合为一体的最好选择。在如何巧妙地处理林、江二人的情感纠葛时,作者的确颇费了些文字功夫:为了使林道静消除对卢嘉川的“一往情深”,先是刘大姐将卢嘉川的牺牲消息揭晓;接着便以刘大姐的现身说法,去告诉林道静共产党人关于“革命”与“爱情”的正确态度;然后再让江华“在痛苦中等待许久”之后主动出击,去无微不至地关心林道静的思想与生活(这一点恰恰是余永泽和卢嘉川都不可比拟的)。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