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走向世界的中国文学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9716540
  • 作      者: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编
  • 出 版 社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内容介绍

目录

编者的话<br>世界视野下的理论探索<br>东亚视角的认识论意义<br>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美学<br>“中国的启蒙是?”“中国的现代是?”<br>附:在跨界中思考<br>从内部殖民主义到少数话语<br>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民俗学的两难选择<br>文化间的影响与交流<br>一个有待破解的谜:中国古代戏曲与印度古代戏剧的关系<br>李攀龙《唐诗选》在日本的流传和影响——日本接受中国文学的一个侧面<br>动荡时代的生活史与心灵记录——周作人与松枝茂夫的往来通信<br>日本左翼戏剧对中国左翼戏剧的影响<br>印尼爪哇井里汶沉船几类器物的初步考订及其意义<br>晚明至清代(约17~19世纪)中国和丹麦的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br>比较文学与文学的比较<br>20世纪早期上海通俗小说中的西方形象<br>由意象到图像:母题的生长与演进——海外华文文学母题研究之一<br>思想家的“孤独”?——关于陈映真的文学和思想与战后东亚诸问题的内在关联<br>翻译与汉学<br>翻译文学在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以五四时期为例<br>翻译与性别视域中的自白诗<br>荷兰莱顿大学汉学研究群体综述——以20世纪80~90年代为中心<br>新语境中的中国学术思考<br>中国叙事学在牛津的思考<br>说“玩物丧志”——对明清之际士人的一种言论的分析<br>“《诗》亡然后《春秋》作”:清初“诗史”说中的一个公共话题<br>女性诗歌:自由的期待与可能的飞翔<br>出草:一个原始习俗的文学旅程<br>大陆文学史上的梁实秋身份问题<br>走出国门的意义<br>走出国门的学术意义<br>耶鲁笔记(十则)——跨文化理解的奥妙<br>从想象到实际——我的两次美国访学经历和心得<br>行万里路,读万卷书<br>跨文化对话<br>听霍尔说英国文化研究——斯图亚特·霍尔访谈记<br>德国民俗学者访谈录<br>在语言学与古代文学之间徜徉——访美国康奈尔大学东亚系梅祖麟教授<br>“我喜欢中国古典意象诗歌”——访德国汉学家顾彬先生<br>异域感悟<br>革命酒吧<br>日本中唐文学会印象<br>日本观剧印象<br>赴日文化交流情况<br>哲学的烟斗和怀表——记沃尔夫冈·卡尔教授<br>莱顿大学的开学典礼<br>荷兰莱顿大学汉学院出访报告<br>出访英国记<br>学界观察<br>别求新声于异邦——介绍近年永明声病理论研究的重要进展<br>殖民历史的叙述方法与文化政治——日本的台湾文学研究<br>全球知识的再界定——费瑟斯通和他的新百科全书计划<br>走向通融<br>国际视野中的中国当代艺术<br>聚合海内外学者之力,为小说学科建设添砖加瓦——《中国古代小说总目》的编撰始末<br>摸索新的知识形态与问题意识——文学所“亚洲文化论坛”五年来经验总结<br>附:亚洲文化论坛讲座目录(2005~2009.9)<br>“文学艺术的哲学问题:中国/斯洛文尼亚”双边学术<br>研讨会综述<br>附录<br>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学者出访要目<br>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近年来主办的国际学术研讨会简介

内容摘要

    该书虽为论文集,但却设立了十个专题:世界视野下的理论探索、文化问的影响与交流、比较文学与文学比较、翻译与汉学、新语境中的中国学术思考、走出国门的意义、跨文化对话、异域感悟、学界观察、走向通融。<br>    论文集主要展示了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学者近二十年来出访交流的心得和研究成果,内容充实,精雕细琢,虽不能说字字珠玑,但却是篇篇精彩,值得一读。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