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是有关于《百年孤独》的历史、政治和道德意识形态的阐释,从一般意义上的社会学的观点出发来研究这部小说独特的内涵和形制。四个小节设立四个专题,它们分别是“现代历史与意识形态批评”、“关于‘政治现实’的两个插曲”、“古怪家族的形象及其精神分析”和“性描写的跨文化倾向及其道德和诗学特征”。这几个专题的讨论虽然还远远没有涵盖全部可能的社会学议题,但基本上都是以往研究中触及的焦点问题。这一章的论述将魔幻现实主义的部分暂时剔出,将小说纳入到普通的文学和社会观念中去考察,试图通过逐层的诘问和质疑来展开它的面貌,揭示它与众不同的创作含义。因此具体的研究方法也较前两章的做法不同,这里四个专题都是从问题的一般性前提出发进行研究,最后推衍出它们的特殊性。我们试图借此来说明作品的创作意识、思想观念和道德倾向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对于这样一部作品为什么传统的理解方式不能完全适用于它的诠释,等等。<br> 与一般的虚构类小说相比,它没有一个通常应该有的核心情节,一个用来围绕和解释具体社会学主题的框架性事件;它是由一系列插曲组成的变动不居的叙事,是由说书人的讲述提供的一个“仿史诗”的范例;尽管其故事框架试图囊括美洲近代历史的发展,以一百年的孤独为题描写这段历史,但它又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编年史的作品,而是以寓言式的形态进行浓缩的表现,所以它描述美洲大陆自身独特的历史进程,又往往给人以人类文明不同阶段的象征性描述的印象。<br> 《百年孤独》以历史意识形态批评的角度构成其创作的出发点,从普通的文学观念来看,这正是一种主题先行的表达,这一点决定了它那种独特的创作形制和“超虚构”的视点。历史的不能自主和历史的缺乏前景,从它的粗线条概括和预设的大毁灭结局中已经充分表现出来,人物的命运也都受到这个结论的框定。因此,从意识形态批评的角度来诠释“孤独”的主题,它反映的是作家对于自身历史的一种严格批评和限定的立场。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