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贝塞尼家的姐妹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802256873
  • 作      者:
    (美)劳拉?李普曼(Laura Lippman)著
  • 出 版 社 :
    新星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编辑推荐
  失去了你们,人生该如何继续下去,就算要再伤一千遍的心,我还是希望有一个答案。07鹅毛笔大奖,《海滨》杂志评论家奖,亚马逊2007年度畅销书,08安东尼奖,麦卡维提奖、巴瑞奖《纽约时报》精选好书。
展开
作者简介
  劳拉·李普曼,生于1959年,曾在《巴尔的摩太阳报》担任记者达十二年之久,后转而尝试小说的创作。1997年出道至今,发表了十部“黛丝探案”系列,三部独立作品,不但获得爱伦坡、安东尼、夏姆斯、克莉丝蒂等推理大奖,此外在罗曼史、主流文学圈均获得肯定,包括浪漫时代女性侦探成就奖、马里兰作家奖、首届巴尔的摩市文学奖等殊荣。目前定居马里兰州巴尔的摩市。
    《贝塞尼家的姐妹》是她第三部独立作品,甫上市即攻占全美畅销排行榜,包括纽约时报、邦诺书店、独立书商协会、出版者周刊和华盛顿邮报等,并获得2007年鹅毛笔奖“侦探、悬疑、惊悚类”大奖,以及2007史全德评审奖“年度最佳小说”大奖。
展开
内容介绍
  三十年前,贝塞尼家的一对姐妹珊妮和希瑟,在一所购物中心离奇失踪。没有勒索电话,没有目击证人,没有发现尸体。
  三十年后,一个车祸现场,肇事司机竟自称是贝塞尼家的妹妹希瑟。她究竟是不是希瑟?过去的三十年到底发生了什么?最重要的是,事发当天到底发生了什么?
  三十年前,贝塞尼家15岁的珊妮和12岁的妹妹希瑟,在城里的购物中心消失无踪。警方竭尽所能调查仍毫无头绪,也始终未寻获尸体。这桩离奇的失踪案,让一个家庭从此分崩离析,也让所有当事者从此活在歉疚与哀痛中。
  而今,在一场公路车祸里肇事逃逸、彷徨失措的女子,却自称是贝塞尼家失踪多年的妹妹希瑟。没有丝毫证据可以支持她的说法,但她却对往事历历如绘,甚至知道一般人不可能得知的细节。
  为何回家的路要经过三十年?为什么事隔这么久她才打破沉默?而这些年来她又过着什么样的生活?最重要的,当初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当所有尘封的伤痛、谎言和秘密,因为女子的出现而再度开启,这场延宕了多年的折磨,是否终能划下句点?
展开
精彩书评
  作者把理智动脑的桥段埋藏于一个高度人性的故事之中,予以独特的结合……第一次阅读这个故事时,你只能全篇屏息读到结尾。等你再次翻阅,将赞叹李普曼如此高明地骗过了读者。
  --《纽约时报》
  故事剧情吸引了读者注意,但这部作品在人物划画方向,包括丰富的细节和描述方式,令人印象特别深刻……这是处于写作巅峰的作家完全零缺点之作。
  --《华盛顿邮报》
  对于情感上的逃避与躲藏,提供了写实而强烈的细节描述……一个精彩的谜团,一场关于悲伤和失去的深刻探索。
  --《卫报》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部 星期三
  第一章
  “是你的电话吗?”
  那个睡意犹存的女子瞪着凯文·因方特,不知道在气什么。他不是头一遭碰见这样的情形。他也不确定她叫什么名字,虽然他有理由相信,再过一两秒钟就会想起来。同样地,这也不是头一遭了。
  不,是这两件事搅在一起——陌生的女人加上恶毒的眼神——才让这个早晨在因方特的年鉴里显得如此特别。“因方特年鉴”是他的小队长叫出来的名词,而且,他这个顶头上司老是拉长音调念“年——鉴”。如果因方特和这个女人不是熟到能记住她的名字,又怎么有能耐换来这种殉道似的怨恨目光呢?他通常得花三到四个月的时间,才能把女人惹恼到这个程度。
  “是你的电话吗?”那女子又问了一次,她的声音和表情一样绷得紧紧的,危机四伏啊。
  “是啊。”他说,能从一个简单的问题着手,让他松了一口气,“绝对是。”
  他突然想到,他应该试着把电话找出来,或许还应该接起来,但是铃声却停了。他等着座机继手机之后响起,接着才想起他并不是在自己的卧室里。他的右手还压在女子的身体下面。他伸出左手在地板上捞啊捞的,找到他扔在地板上的长裤。手机扣在皮带上。他刚一抓起,电话就在他手里震动,发出尖锐的高鸣,又一个恶狠狠的眼神。
  “办公室啦。”他瞄了一眼电话号码说。
  “急事?”女子问,如果他的游戏玩得更熟练一点,就应该扯个谎,说是啊,当然是,就这样,穿起衣服闪人。
  睡得依旧朦咙的他说:“我的部门里没什么紧急的事。”
  “我以为你是警察。”他听得见凝结在她字句边缘的怒气,隐忍未发的怨恨。
  “警探。”
  “一样啊,不是吗?”
  “差不多。”
  “警察没有紧急的事啊?”
  “常常有。”眼前的就算一桩。“但是我负责的工作——”他突然住口,没表明自己是个专办凶杀案的警察,怕她会觉得太有意思了,想再见他,发展长期关系。警察单位多着呢,对这点他倒是不时心存感激。“和我合作的那一类的人呢——他们很有耐心的。”
  “你做的是,嗯,坐办公桌的工作?”
  “可以这么说。”他有张办公桌。他有份工作。有时候他也在他的办公桌上做他的工作。“戴比,”终于想出她的名字了,他得努力不露出太过沾沾自喜的样子,“是可以这么说,戴比。”
  他飞快地环顾四周,想找个时钟,一面也好好打量他所在的环境。一间卧室,废话,很不错的房间,有花卉图案的艺术海报,还有他前妻,最近一任的前妻,总爱说的“配色设计”,那应该不是什么坏东西,但是听在因方特耳朵里就是不对劲。设计就是某种计谋,是为了隐藏某些东西而作的计划。但是配色设计本来就是陷阱的一部分,如果你仔细想想的话,一开始是个太过昂贵的戒指,接着是秀佛家具的循环信用,然后是房屋贷款,到最后——他到目前为止已经遇上两次了——闹上巴尔的摩郡法院,让那个女人带走所有的东西,留下一屁股债。这里的配色设计是浅黄配绿色,一点都没有不协调的感觉,但是却让他微微反胃。他把自己的衣服从她的衣服里拣出来的时候,开始注意到房间里其他古怪的细节,一些不太有迹可循的东西。对开的窗户下面有张固定的书桌,箱子似的迷你冰箱上披了件衣服,上面摆了一架小微波炉,书桌上一面小旗子,颂扬着陶森大学的小野猫……我该死,他想。我该死。
  “那么,”他说,“你主修什么?”
  那个女孩——真的是个女孩,货真价实的女孩,很可能还不到二十一岁的女孩,因方特不是那种非幼齿不爱的人,但也还是有些标准的。那女孩冷冷瞄他一眼,爬过他身上,用黄绿相间的床单裹住身体。她费了一番劲,才把吊在挂钩上那件毛茸茸的浴袍拉下来,披在身上,一直到系上腰带,才让床单滑落。然而他还是飞快地瞄到一眼,想起自己是怎么到这里来的。天晓得,他根本不可能被这张脸吸引的嘛,虽然她如果不这样撅嘴的话可能会迷人得多。在早晨的光线里,她实在太过苍白了,这个戴比,又是个只要没化妆就看不见眼睛的鹅蛋脸金发女郎。她从柜子底下抓起一个桶子,让他霎时心生惊慌,胡乱猜测。她要拿这个桶子打他吗?要倒什么东西到他头上吗?但是戴比却只是怒气冲冲地走出房间,往淋浴间去。看来是要洗掉和凯文·因方特一夜春宵的所有痕迹吧。真有这么糟吗?他决定不留下来等待答案出现。
  按大学的标准来说,这个时间还算太早,他差不多快走出宿舍的时候,穿过另一条学生通道,碰见一个身材丰满有双大眼睛的女生。撞见这个不知从哪里冒出来的人,让她很不安。不仅仅因为他是个男的,而且也因为他穿着西装,年纪较大,显然不是个学生,甚至连老师都不是。
  “警察。”他说,“巴尔的摩郡。”
  他的话并没有让她宽心多少。“发生什么事了吗?”
  “没有,只是例行的公共安全检查。记住,要锁门,避开停车场阴暗的角落。”
  “好的,警官。”她一本正经地说。
  三月的清晨冷飕飕的,校园里一片荒寂。他在离宿舍不远的地方找到他的车,停在禁止停车的位置。昨天晚上打算放她下车的时候,他还以为这是一幢公寓咧。前一夜的事又回到他眼前。他到索瑞斯酒馆去,因为需要换个地方,不去他通常去而且他同事也去的瓦格纳。吧台的另一头有群咯咯笑的女孩,尽管他告诉自己,他只是进来喝一杯就走,但没多久就按捺不住,想从那群妞里钓上一个。他没钓上最拔尖的那一个,但他钓到的这个还是挺不赖的。至少很急着想讨好他,在艾利格尼大道上就在他车里帮他吹喇叭。他开车载她回这幢看起来脏兮兮的中等高度建筑,凌晨两点,万籁俱寂,两人沉默不语。他原本是打算等她掏钥匙开门之后,就按声喇叭道珍重再见的,但是她显然有更多的期待,于是他就跟着她进到房间,做该做的事哕。他确信自己在睡着之前表现得好极了。那她干吗一早起来就沉着脸啊?
  一名校警正准备给他的车子开单,但是因方特秀了一下他的警徽,那家伙就退开了,尽管还是一副心痒难耐想吵架的样子。为了一张罚单吵架,很可能是这个可怜无趣的家伙一整天的高潮。他看了一下手机——南希.波特,他的前任搭档,急匆匆地低声在电话里留言:“你到哪里去了?”他妈的,他又没赶上晨间点名。如果他想要一身合宜舒服称心地去上班,那就得在淋浴和早餐之间选一样。早餐啊,一顿能真正安顿他肠胃的早餐。但他决定,宁可让胃忍上几个小时,也不能让自己臭烘烘,所以他开车返回位于西北巴尔的摩的公寓。他可以说自己一直在追查线索……是麦高恩的案子,没错。这是他冲澡的时候得来的灵感。他在浴室待了好久好久,让热水冲打在身上,让夜晚的恶臭从他的毛细孔散去。他一直在追查那个女孩的前任男友。不是最近的这一个,也不是再之前的那一个,而是前前前任男友。仔细想想,这个点子还不错。那女孩的凶案很老套,被刀刺死,弃尸在甘保德瀑布州立公园,但是手法之残忍,不大可能会是陌生人下的毒手。光是拿刀切开她还不够,凶手还放火烧她的尸体,结果在灌木丛引起一场小火,出动消防车赶到现场,若非如此,她很可能就会在那里躺上许多个日子,许多个星期,许多个月,无人发现。警方找不到尸体的时候市民常觉得很惊讶,但是巴尔的摩都会区虽然发展个没完没了,还是有一亩又一亩未开发的地区。不时有猎人绊倒在一堆骨头上,赫然发现那是五年甚至十年前的被害人。
  刚踏进警界的时候,因方特也碰到过类似的案子,很显然是桩凶杀案,但却找不到尸体。那个家族很有钱,关系也很好,有足够的资源把警局逼得抓狂。一听说他们要求的事情——搜索,希望渺茫的实验室工作——会占掉警局当年度绝大部分的预算时,他们耸耸肩说:“那又怎样?”直到三年后尸体才出现,离北岸的高速公路不到十码的距离,是个膀胱无力的家伙走到草丛里尿尿的时候发现的。钝器击伤,这是医学检验的结论,所以是凶杀案,没错。但是尸体和犯罪现场都已经没有任何残余的线索了,从一开始就被锁定为头号凶嫌的那个丈夫,当时也已经死了。因方特唯一无法释怀的问题是,那致命的一击到底是不是意外,是不是司空见惯的那种周六晚上夫妻吵架造成的意外,还是真的有意置她于死地。在那个丈夫因食道癌过世之前,因方特耗了许多时间在他身上。到后来他甚至相信因方特来看他纯粹是基于友谊或善意。对失踪的太太,他装出一派哀痛的样子,因方特明白,他打心眼里相信自己是被害人。他心想,他只不过推她一把,撞她一下,并没比这些年来对她推啊撞的更用力,只是这一次她再也没站起来了。于是亲爱的老公把她包起来,丢在树林里,终其余生都相信自己是无辜的。你以为他死得这么快又这么悲惨,他岳父家应该觉得很满意了吧。但对他们来说这还不够。对有些人来说,永远不够。
  因方特走出淋浴间。理论上,他只迟到了三十分钟。但是他饿得快吐了,得来速应付不了他。他到贝洛克快餐店去,那里的女服务生老缠着他,要确定他的牛排与蛋完全合他的意:蛋黄要滑溜滑溜的。他用叉齿压进蛋里,让蛋黄流到牛排上,心里还是纳罕着:“我他妈的干了什么事惹火戴比啦?”
  ……
展开
目录
引子
第一部  星期三
第二部  带蓝吉他的人(1975)
第三部  星期四
第四部  PRAJAPATAYE SVAHA PRAJAPATAYE IDAM NA MAMA.(1976)
第五部  星期五
第六部  电话良伴(1983)
第七部  星期六
第八部  真相(1989)
第九部  星期天
第十部  SWADHAYAYA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