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中人
米罗诺西茨村子边上,耽误了归时的猎人们,在村长普罗科菲的房子里住了下来,准备过夜。他们一共只有两个人:一位是兽医伊凡·伊凡内奇、一位是中学教师布尔金。伊凡·伊凡内奇有个相当奇特的复姓:奇木沙一喜马拉雅斯基。这个姓与他一点都不相称,所以全省城里大多数人通常只叫他的本名和父称。他如今住在郊区的一个养马场里,今天出来打猎是想呼吸呼吸新鲜的空气。中学教师布尔金每年夏天都会在兀姓伯爵家中做客,所以他在这个地区早就不算外人了。
他们暂时还没有睡觉。伊凡·伊凡内奇,一个留着很长的唇髭而且又高又瘦的老头子,这时正坐在门外的月光下吸着烟斗。布尔金则躺在房里的干草上,在黑暗中谁也看不见他。
他们闲聊起各种各样的事,还顺便说起村长的太太玛芙拉,夸奖她是一个健康而且不愚蠢的女人;但是她一辈子也没有走出过自己的村子,也从来没有去过城市,也没有见过铁路,最近十年来一直是整天守着炉灶,只有到了晚上才到街上去转一转。
“这有什么好奇怪的!”布尔金说,“有一些人他们生性孤僻,他们就像是寄居蟹或者蜗牛,竭力想缩进自己的硬壳里,这世界上还有不少这种人。也可能这是隔代遗传的现象,又重新退化回到远古人类祖先还不成其为群居的动物时代,而且还是孤零零地住在各自的洞穴里的返祖现象。但是,也许这只是人的性格中的一种变异,谁知道呢。我可不是研究自然科学的,探讨这种问题不关我的事。我就是想说,像玛芙拉这类人,并不是非常少有的现象。不必到远处去找,就拿一个姓别里科夫的人来说吧,他是我的一位同事,希腊语教师,两个月前在我们城里死了。您一定听说过他。他与人们截然不同的是:只要他出门,即使天气很好,也总要穿上套鞋,带上雨伞,并且一定穿上暖和的棉大衣。他把伞装在套子里,怀表放在灰色的麂皮套子里,有的时候他拿出小折刀来削铅笔,那个小刀也装在一个小套子里。就连同他的脸似乎都装在套子里,因为他总是把脸藏在竖起的衣领中。他戴着墨镜,穿着绒衣,耳朵里塞着棉花,每逢他坐上出租马车,肯定嘱咐车夫支起车篷。总之,从这个人身上能看出一种经常性的、无法忍受的心意,总想用一层外壳把自己给套起来,好像要给自己做一个严实的套子似的,使他能与世隔绝,永远不受外界的干扰。在现实生活中无法受到刺激,使之受到惊吓,总是使得他终日惶恐不安。可能为了替自己的胆怯、为自己对现实的厌恶辩护吧,他总是对过去进行赞扬,赞扬那些不曾有过的东西。事实上他所教的古代语言中,对他而言,也无异于他的套鞋和雨伞,使他可以借此逃避现实。
“‘啊,古希腊语多么优美动听,而又响亮啊!’他说时脸上露出甜美而愉快的表情。好像为了证实自己的话,他眯细眼睛,扬起一个手指头,读道:‘安特罗波斯<希腊语,人>!’
“别里科夫也极力将他的思想藏到套子里面。对他而言,只有政府的告示与报纸上的文章,其中写有禁止什么事情,他才能够看清楚。既然规定晚上九点钟以后中学生不准外出,或者报上有一篇文章提出人们不准性爱,那么他觉得这很清楚,很明白,既然禁止了,那就行了。至于文告里批准、准许做什么事,他总认为其中带有一些可疑的成分,带有某种言犹未尽、令人惊慌的因素。每遇到经过当局批准,在城里设立一个戏剧小组,或者建立一个阅览室,或者茶楼时,他总要摇摇头,轻轻地说:
“‘至于这个嘛,当然也可以,这固然很好,可是千万别惹出什么事端!’
“只要是违背法令、脱离事实、不符合规矩的事情,尽管和他毫不相干,却也使得他垂头丧气。例如说有个同事做祈祷时稍微晚一点到了,或者据说中学生淘气了,或者有人看到一个女校的女学监黄昏时陪着军官玩到很晚了,他就会十分激动,总是说:千万别惹出什么事端。在教务会议上,他那种谨慎、那种疑神疑鬼、那种地道套子式的论调,简直压得我们喘不过气来,他说什么无论男子中学里,还是女子中学里,年青人行为不守规矩,教室里乱糟糟的——唉,千万不要传到当局那里,哎哟,千万别惹出什么事端!再比如说,假如把二年级的彼得罗夫、四年级的叶戈罗夫开除,那么事情就可能会有好转。后来如何呢?他不停地唉声叹气,总是发牢骚,苍白的小脸上架一副黑色的墨镜——您知道,他那张小尖脸和黄鼠狼似的——他就如此逼迫我们,我们不得不让步,将彼得罗夫和叶戈罗夫的操行分数压下去,把他们禁闭起来,最后将他们开除了事。他有一种奇怪的习惯:经常来我们的住处拜访。他来到一个教师家里,老是坐下来以后,就一声不响,好像在观察什么事似的。他照此一言不发地坐上一两个小时,然后就告辞了。他把这叫做‘和同事们保持良好的关系’。显然,他到同事家里闷坐并不舒服,但他照样挨家挨户串门,仅仅是因为他认为这是做到同事应尽的义务。像我们这些教师都很怕他,就连校长也一样。您看,我们这些教师个个都是有思想的、极其正派的人,受过屠格涅夫与谢德林的教导,但是我们的学校却让这个无论什么时候都穿着套鞋、拿着雨伞的小人把持了整整十五个年头!何止一个中学呢?全城都要受他的管制呢!在我们这里的太太们到星期六不举行家庭戏剧晚会,因为担心他知道。有他在,教士们到了斋期都不敢吃荤,不敢打牌。在别里科夫这些人的影响下,在最近这十年到十五年中,我们全城的人都变得做事谨慎,事事都担心。他们说话不敢大声,不敢互通信件,不敢交朋友,不敢读书,不敢救济穷人,不敢教人念书识字……”
伊凡·伊凡内奇清了清喉咙,好像想要说些什么似的,但是他却先抽起烟斗来,望了望月亮,然后才一字一顿地说:
“是的,有思想的正派人,既读屠格涅夫的作品,又读谢德林的作品,以及巴克莱<一八二一~一八六二年,英国著名的历史学家>等人的作品,但是他们又常常屈服于某种压力下,一再忍让……问题就在这里。”
“别里科夫和我住在同一幢房里,”布尔金继续说,“同住在一层楼上,他的房门正对着我的房门。我们常常见面,所以对他的家庭生活十分了解。他在家里也是那一套:睡衣、睡帽、护窗板、门闩,一整套各种各样的禁条和忌讳,还有那句习惯语言:‘哎哟,千万别惹出什么事端!’斋期吃素对身体健康不利,但是又不可以吃荤,因为害怕人家说别里科夫不守斋戒。于是他就吃用奶油炸的鲈鱼,这东西虽然不是素食,但也不是斋期禁止的食物。他不用女仆,因为害怕别人背地里说他的坏话。于是他雇佣了个六十岁左右的老头子做厨子,名叫阿法纳西,这人成天醉醺醺的,还有点呆痴。他以前做过勤务兵,好歹能做几个菜。这个阿法纳西常常站在房门口,两只胳膊交叉在胸前,总是深深地叹一口长气,唠叨着那么一句话:
“‘如今,像他们这种人多得是呢!’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