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针对当前城市基本公共服务满意度总体水平不高的状况,迫切需要加快推进社会改革,增加公共服务产品种类和数量,提高公共服务产品的效益和效率,提升改革温度,打造温暖型改革,防止改革的“内轮差效应”继续扩大
当前,伴随着经济转型和社会转轨,改革进入深水区,改革的“内轮差效应”凸显。所谓改革的“内轮差效应”就是指经济改革与社会改革不同步,社会改革滞后于经济改革。“内轮差”是指车辆转弯时内前轮转弯半径与内后轮转弯半径之差。由于“内轮差”的存在,车辆转弯吋,前、后车轮的运动轨迹不重合。在行车中如果只注意前轮能够通过而忘记内轮差,就可能造成后内轮驶出路面或与其他物体碰撞的事故。对于中国这辆巨型卡车来说,在“转弯”过程中,经济改革是前轮,社会改革是后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标志着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经济转型成功实现。然而在经济转型中,改革主要集中在经济领域,经济改革前轮转弯较急,转弯半径较小,社会改革后轮在一定程度上被忽视,社会领域的改革相对滞后,公共服务不能适应市场化改革的需要,在公共服务产品供给的种类、数量、效益和效率上不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相当一些人,特别是下岗职工、失地农民、流动的外出务工人员等弱势群体利益受损,又因为公共服务不到位,感受不到改革温暖,从而引发广大人民群众的不满抱怨和社会暴戾,形成社会风险,集聚社会矛盾,诱发社会冲突,改革的“内轮差效应”不断显现。
本课题组连续3年,超过60000份问卷的大规模城市基本公共服务满意度调查显示,城市基本公共服务的水平和质量稳中有升,但总体满意度较低。2011—2013年城市基本公共服务满意度平均得分分别只有54.03分、59.70分、58.71分(见图7),都不到60分。这表明广大人民群众对城市基本公共服务还有更高的期待,政府应当以增加公共服务产品种类和数量,提高公共服务产品的质量、效益和效率为主要目标,加快推进住房、养老、社保、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方面的社会改革,提升改革的温度,打造温暖型改革,使社会改革与经济改革同步协调推进,防止改革的“内轮差效应”进一步扩大,从而有效防范和化解社会矛盾与社会风险,保证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