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抟隐居华山,先后四十余年,潜心于精神领域的探索,精研易学玄机,务穷宇宙之秘,开拓了宋代学术新风。他以传统的道教学说为核心,吸收了儒家的易学观念与佛教禅定学说,构成了一套系统的内丹理论。陈抟的各幅易图,形象地阐述了他的学说。其中以《无极图》、《太极图》影响最大,集中地概括了陈抟的易道内丹理论。《无极图》共分五圈,自下逆行而上,开始于意守丹田,继之炼精化气,炼气化神,五气朝元,取坎填离,炼神还虚,复归无极,完整地阐述了内丹修炼的全部过程。
在明清以来的道观、文庙中,在庄重神秘的斋仪法会上,在民众住宅的装饰中,经常可以看到一个由黑白鱼形纹组成的圆形图,这就是被誉为古代道士黄冠上一颗明珠——陈抟的《太极图》。《太极图》中的“S”线将太极清晰地分为黑白两个部分,黑者为阴,白者为阳;黑中含一点白者,阴中阳也;白中含一点黑者,阳中阴也。阴阳的状态,一边从小到大,一边从大到小,犹如二条“阴阳鱼”,相互依存,不可分割地结合在一个整体中。阴阳交互,动静相倚,周详活泼,妙趣自然。《太极图》形象地表达了阴阳两种能量处在此强彼弱,彼消此长,永恒的运动中,因而引起整个世界的变化、发展的过程,并揭示出物极必反的规律。
继陈抟之后,道教呈现了一个内丹热的时代,开始形成以南北二宗为主体的内丹派。其南宗一派,指宗承北宋张伯端内丹说,主要在南方流传的一派。北宗则是以金元王重阳为教祖,主要流传于北方的全真道。
南宗以张伯端(987-1082)为开山祖师。张伯端,又名用成,字平叔,号紫阳。天台(今属浙江)人。自幼好学,涉猎三教经书,以至刑法、书算、医卜、战阵、天文、地理、吉凶、死生之术,靡不留心详究。后为府吏,因触犯律令,遣戍岭南。熙宁二年(1069),张伯端自桂林至成都,遇青城丈人授以金丹秘诀,洞晓阴阳颠倒互用之机,天地返复生成之理。故能修真复命,形神俱妙,与道合真,变化无穷。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