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净土决疑论讲记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5504759
  • 作      者:
    印光法师著
  • 出 版 社 :
    金城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作者简介
  传印法师,俗姓吕,辽宁庄河人,1927年出生。1947年皈依佛教,1955年于江西云居山真如寺虚云禅师座下秉受僧戒,1956年秉受法谱,为沩仰宗第九代,名宣传。1965年中国佛学院本科毕业。1981年往日本京都佛教大学晋修,1984年回国,任中国佛学院教务长,1987年任中国佛学院副院长。现任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中国佛学院院长、江西庐山东林寺退居。
  著有《四分戒本述义》、《印度学讲义》、《中国佛教与日本净土宗》、《(净土决疑论)讲记》等,此外于中国佛学院院刊《法源》、《中国佛学》发表论文多篇。
展开
内容介绍
  《<净土决疑论>讲记(修订版)》是作者根据其年谱考察,这篇论文是他写作于上世纪(二十世纪)初十年代,与其另一篇具有代表性的重要论文《宗教不宜混滥论》,大约同一时期。作者另有《净土法门普被三根论》、《佛教以孝为本论》和《如来随机利生浅近论》等论文多篇,大约皆作于清末之辛亥年前,距今己过百年矣!
展开
精彩书摘
  何谓见思惑?便是凡夫众生的分别心曰见惑,憎爱心曰思惑。见思惑也叫作见修惑。见道时所断的曰见惑,修道时所断的曰修惑(思惑)。见道,即是证得初果(须陀洹),修道即是证得二(斯陀含)、三(阿那含)、四(阿罗汉,果的过程。
  见思惑牵住众生住于三界生死,不得脱离,所以又称为“四住地烦恼”。即三界见惑为一住地,曰“见一切住地”。思惑分别为:欲界思惑为“欲爱住地”;色界思惑为“色爱住地”;无色界思惑为“有爱住地”。若更加根本无明,则为“五住地烦恼”。
  见思惑使众生染污生死,无所觉知,所以又叫作“染污无知”。见思惑的特质是取生死相,障涅藥空,所以又叫作“取相惑”。见思惑对于能障法身的根本无明而言,叫作“枝末无明”。障法身的根本无明乃是别教初地、圆教初住以上的菩萨所能断,叫作“别见思惑”,障了脱生死的枝末无明则是一切三乘圣人所断的见思惑,叫作“通见思惑”。此惑若断,便出三界,所以又叫作“界内惑”。这样,初学者对见思惑,可以有一个大概的认识了。论文中“见思净尽”,便是说凡得往生西方净土者,就都了脱了三界内的分段生死,证得“阿鞸跋致”(此云“不退转”),永别三界,优入圣域,证“位不退”,再也不会退回到凡夫轮转生死的地位了。
  尘沙惑:尘,即微尘;沙,如恒河沙。如是之惑,譬喻菩萨无知的事物之多。菩萨度众生,要对机施教,喻如擅医者,要有能够知病、识药、应病与药而无差错的本领。菩萨已断见思惑,从空出假,度化众生,因其所证净智差别,以非染污无知的“劣慧”为体性,所以有尘沙惑。
  ……
展开
目录
序言
《净土决疑论》
《净土决疑论》科判要目
前言

序分
一、总序(纲宗):明净土法门契理契机
(一)以药喻
(二)明时机
二、别序
(—)序自
1.明舍儒(脱俗)从释(出家)之因缘
2.明入佛(学教参禅)从净(专修净土)之因缘
(二)序他:明造论决疑之因缘

正宗分
一、决教疑以启信
(一)据《弥陀要解》以明净土法门之殊胜
1.引启
2.正启
(二)据《华严经,入法界品》以明净土法门为究竟之法门
1.斥上座肤见
2.示正知
3.指究竟:净土法门全体是佛境界
(三)据天下丛林《朝暮课诵》以明净土法门之总持
1.正示
2.警示
(四)结征其过
1.征过
2.激发化之
二、决理疑以起愿
(一)析“当处寂光,不须生灭取舍”疑
1.上座虚心呈自“健侗瞒顸”之见
2.论主责其“执理废修”之失
(二)析“唯心净土,自性弥陀”疑
1.上座陈问
2.论主析疑
(三)析《华严合论》谓净土“是权非实”疑
1.上座质疑
2.论主明其所以
……
流通分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