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菩提无花时:与大师一起参禅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802546561
  • 作      者:
    黑德昆,吴光远编著
  • 出 版 社 :
    宗教文化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内容介绍
  禅,梵名禅那,是一种禅定的方法。禅宗,因主张以禅来概括佛教的全部修习而得名。自称“传佛心印”,以觉悟所谓众生心性的本原(佛性、自我)为主旨。《菩提无花时:与大师一起参禅》是一部中国佛教禅宗公案故事集。《菩提无花时:与大师一起参禅》收集了一百六十余则禅宗祖师大德传法、印心、开悟的故事,并加以点评,方便读者理解。《菩提无花时:与大师一起参禅》分为四章。第一章:大千世界内,一个自由身;第二章:平常心是道,执著心是魔;第三章:直指人心,顿于成佛;第四章:不立文字,教外别传。
展开
精彩书摘
  不拜佛祖
  禅宗达摩祖师的坟墓在现在河南省熊耳山的吴坡。自古相传,凡是禅师一生之中必须到这里来参拜一次。有位禅僧从来没见过达摩祖师的面,但是他却甘愿为达摩祖师终身守墓。这座达摩祖师的坟墓,唐代宗时,曾赐“圆觉大师空观之塔”的封号,所以大家称这位守墓的禅僧为塔主。
  有一次,达摩祖师的第十一代传人,誉满天下的临济禅师来到达摩祖师的墓边。塔主与他见面后就问:“请问长老!您法驾光临,请问您是先礼佛呢?还是先礼祖呢?”临济禅师说:“我来到这里的目的,既不是礼佛也不是拜祖!”塔主听后不解地问:“请问大德!难道佛陀与祖师同你有什么冤仇吗?”临济禅师一听这话,反问说:“您替佛陀与祖师这么讲话,佛陀与祖师有什么恩惠给你吗?”塔主一听,茫然不知如何回答。过了许久,塔主问:“那我该怎样自处呢?”临济禅师开示:“泯灭恩仇,体会禅法平等,才能见到祖师的本来面目。”塔主豁然领悟。
  【点评】临济禅师得法于黄檗禅师,黄檗的“不着佛求,不着法求,不着僧求”的禅境,临济一定深有领悟。这回见到达摩祖师的塔墓,以至尊的无求之礼,契入祖心,而塔主却不明白,用存有差别的看法,问先礼佛或者先礼祖,临济禅师不是佛与祖均不礼,而是自性中的佛与祖早就打成一片了,所谓佛与祖已无分无别,何必妄加揣测什么恩仇呢?逢佛杀佛,逢祖杀祖一次,临济上堂讲法,出语惊人:“佛教的十二部经典,是擦屁股的旧纸;佛是虚幻之身;祖师达摩只是一个老和尚。”见有的和尚大惊失色,他不慌不忙地解释道:“佛祖跟我们一样都是爹娘生养的,有生有死。你想成佛,就被佛魔抓住;你想求祖,就被祖魔抓住。如果有所求,都是苦事,还不如无所求。”最后他又说:“你们如果想得到佛法,就不要受人拘禁和迷惑。向里向外,应该逢着便杀,逢佛杀佛,逢祖杀祖,遇到罗汉就杀罗汉,遇到父母就杀父母,这样才能不拘泥于物相,真正解脱。”
  【点评】临济禅师,因长住山西临济院而得名。他开创了“临济宗”,在中唐以后这种宗派很兴盛。临济宗的特点就是“机锋峻烈”,敢于“呵佛骂祖”,反对权威和经典。
  这里的“杀”,不是教人杀人犯罪,而是从心里面祛除、傲视的意思。不迷信于祖师,不束缚于权威,正是这样才产生了一代又一代的祖师和权威。不迷信,才能不盲从;不执著,才能求著自身;自身是禅,也是佛。
  智常斩蛇有一个学僧仰慕智常禅师的道行,专门到他的道场来学习。
  有一天,学僧跟随智常禅师一起锄草,茂密的草丛中突然蹿出一条蛇。禅师毫不犹豫,举起锄头便砍。学僧心想:“出家人以慈悲为怀,怎么能够轻易杀生呢?”但是禅师却若无其事地继续除草,学僧忍不住讥讽禅师说道:“这里慈悲的道风远近闻名,原来是欺世盗名!我在这里亲眼看到的却只是一个粗鲁的俗人。”智常禅师不高兴地质问道:“出家人像你这么说话!是你粗,还是我粗?”学僧仍不高兴地顶撞道:“什么是粗?”智常禅师放下锄头,直视着学僧。
  学僧以为考住了禅师,又得意地追问道:“什么是细?”禅师举起锄头,重复了斩蛇的姿势。
  学僧莫名其妙地说:“你说的粗细,到底什么意思?我想谁也看不懂!”智常禅师岔开话题道:“听不懂?那就先不说它。请问你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看见我斩蛇?”学僧心想这老头子居然想耍赖,马上毫不客气地说:“此时此刻。”智常禅师用训诫的口气说道:“你‘此时此刻’看不到自己,却看到斩蛇做什么?”学僧醒悟过来,急忙向禅师道歉。
  【点评】杀生确实是佛门根本大戒,但智常斩蛇,到底斩了没有呢?也许可能只是做了一个“斩”的姿势,目的在于斩断学僧对物欲的执著,考验学僧的心性。学僧见风即雨,执著于表象,所以反而遭到批评。
  踩死了蛤蟆从前有一个持戒僧,他一生严格持戒,丝毫不敢对自己放松。
  一天他下山有事,回来时天色已晚,又无月光,持戒僧匆匆忙忙赶回寺中,路过池塘之时,突然感觉脚下软绵绵地好像踩着了什么东西,并且还听到吱哇一声,便再无声息。
  听到那东西发出了痛苦的叫声,持僧心想:坏了,别是踩死了一只蛤蟆吧?在池塘边,软绵绵的,还发出了叫声,没错,肯定是一只蛤蟆。说不定蛤蟆肚里还有好多崽。天呐!我这回可是杀生无数了!持戒僧越想越害怕,晚上躺在床上翻来覆去,久久无法入睡。
  后来,持戒僧迷迷糊糊睡着了,恍惚之中突然看到数百只蛤蟆前来索命,他吓得满头大汗,大叫一声醒了过来,原来是做了一场噩梦。
  好不容易等到了天亮,持戒僧急忙来到事发地点。哪里有什么死蛤蟆?只不过是一只被踩烂的老茄子躺在池塘边。持戒僧这才长出一口气,终于放下心来。
  【点评】大凡修行,必须忘却情念,滞则定会自找苦头。
  那持戒僧夜间所踩的,是蛤蟆还是老茄子?如果说是蛤蟆,天亮了一看却是老茄子;如果说是老茄子,天没亮的时候却以为是踩死了母蛤蟆。谁能说清究竟是什么?
  ……
展开
目录
前言:生活禅
第一章
大千世界内,一个自由身
准束缚了你
禅里面有绝对自由
惟俨求悟
天然骑佛
烧佛也能取暖
丹霞背美女
坦山过河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梁武帝与达摩
闭着眼看
大小两碗面条
佛的慈悲心
救苦救难
不拜佛祖
逢佛杀佛,逢祖杀祖
智常斩蛇
踩死了蛤蟆
无声惊雷
四大皆空
寒山与拾得
逢场作戏
东坡与妓女
“玉板”禅师
石头路滑
马祖可像木柴
如何是祖师西来意
“如果举扫帚呢?”
别以为我会佛法
打破茶杯捡起来
金钱也是好东两
多滋多昧
自由是最大的幸福
但求身心洒脱
骷髅头也可以盛粥
黄檗度母
对自己慈悲
做个真实的人
学生打老师
不轻视后生
老宿家风
待客之道
永远不病的人
仰山摇树
一块田
为什么看得那么严熏
不配做你的老师
打耍的小丑
桂花香
心在何处
傅大士讲经
寒山
乞丐禅
禅月清辉
“我慢”
现身说法
是邪是正
“殿里的”
颈上的铁枷
只管睡去
南泉斩猫
公开的拥抱
倒立而逝

第二章
平常心是道,执著心即魔
饥来吃饭,困来即眠
没有束缚,何来解脱
春有百花秋有月
你拿饭来,我吃
每况愈下
什么是文殊
穿衣吃饭
日用而不知
该放手时就放手
放下包袱赶路
有舍才有得
买纸
佛心
吃完粥就洗碗
不病的体
镇州盛产大萝卜
吃茶去
赵州与尼姑
天堂和地狱
云无人种生何处
不如抛却去寻春
人问好时节
香山居士白乐天
雪窦不做邮差
不生气
买土地的农民
退步原来是向前
毫厘有差,天地悬隔
想睡就睡,想坐就坐
道在何处
大千世界一禅床
一堆牛粪
有与无
不见不闻
老僧何似驴
正与邪
百年一场梦
痛并快乐着
盐酱是生活
水东流,日西去
两条船
定照禅师
不舍一人
不记年岁
走出棺材
生死自如
布袋和尚
玩笑成真
禅师之勇
火钳禅
一与二
水果的启示
禅的妙用
诗人王摩诘
快乐处方
积善以成德
畸形心态
禅话禅音禅事禅心
人生单行道
骑着牛找牛
不曾吃着一粒米
黑暗中的光亮
生活的滋味
得不到和已失去
随遇而安
感谢对手
一坐四十年
老僧炷香,能消万劫粮
得与失
超越烦恼

第三章
直指人心,顿悟成佛
人人可成佛
菩提本无树
不思量善地不思量恶
幡动?风动?心动!
烦恼即菩提
对镜心数起
兀兀不修善,腾腾不造恶
怎町动心
不定,不乱,不坐,不禅
马祖证悟
磨砖做镜子
无心自成佛,成佛亦无心
空归何处
庭前柏树子
你就是佛
不在明白里
佛是谁
瓶中的鹅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把“天生”拿来
缺少的东西
无心是道
心有多大
境由心造
心即是佛,佛即是心
佛性平等,普度众生
傅大士照影顿悟
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人生之路
送你一盘稀罕菜
仙涯教徒
憨山开悟
见性成佛
老释迦
可惜不能送月光
悟与不悟
大道至简
身外之物
偷窃的技巧
认识你自己
写好一个“我”字
通身是眼
有没有鬼
自家宝藏
大鹏鸟和小麻雀
要眼珠
赵州小便
自己必须解决的五件事
自伞自度
捡走心中落叶
爱是心心相印
生得“臭皮囊”
步步不迷失
盗贼与禅师
紫柏尊者悟道
一尘不染
来去自由
先要肯定自己

第四章
不立文字,教外别传
佛祖拈花,迦叶微笑
手指和月亮
“谁替你拖个死尸来?”
掉进井中的人
一与二
虚空以何为体
要行即行,要坐即坐
“把心拿来,我给你安!”
“你得到了我的髓”
神光断臂
断腿求道
“把你的罪业拿来,我给你忏悔!”
师徒的巴掌
谁是无位真人
刚才哭,现在笑
狗子有没有佛性
南泉死后剑什么地方去
禅是什么一
悟道与学问无关
“我又没有聋”
空手把锄头
不说话修炼
芥子纳须弥
红色的竹子
黄梅意旨什么人得
日面佛,月面佛
当头棒喝
老婆心切
无声胜有声
请为我奏无弦琴
解击鼓
无念
如何是祖师西来意
无心可用,无道可修
尼师刘铁磨
惟俨拒绝说法
不二法门
弄狮子
正是第二月
今日好晒麦
猫儿上露柱
“那个”为什么不痛
雪峰悟道
百味俱足
当头棒喝
一指禅
只为有,所以来
等我圆寂后就告诉你
人往哪里去
占上风者未必上风
活在现在
从心流出
三分师徒,七分道友
一得一失
老师不是传声筒
无言无说
无难传法
就是这个
哪座山可以住
谁是我们的后人

云在青天水在瓶
连佛也不要见
是圣,不是凡
三十棒
一喝之重
后记:菩提无花时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