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拜佛祖
禅宗达摩祖师的坟墓在现在河南省熊耳山的吴坡。自古相传,凡是禅师一生之中必须到这里来参拜一次。有位禅僧从来没见过达摩祖师的面,但是他却甘愿为达摩祖师终身守墓。这座达摩祖师的坟墓,唐代宗时,曾赐“圆觉大师空观之塔”的封号,所以大家称这位守墓的禅僧为塔主。
有一次,达摩祖师的第十一代传人,誉满天下的临济禅师来到达摩祖师的墓边。塔主与他见面后就问:“请问长老!您法驾光临,请问您是先礼佛呢?还是先礼祖呢?”临济禅师说:“我来到这里的目的,既不是礼佛也不是拜祖!”塔主听后不解地问:“请问大德!难道佛陀与祖师同你有什么冤仇吗?”临济禅师一听这话,反问说:“您替佛陀与祖师这么讲话,佛陀与祖师有什么恩惠给你吗?”塔主一听,茫然不知如何回答。过了许久,塔主问:“那我该怎样自处呢?”临济禅师开示:“泯灭恩仇,体会禅法平等,才能见到祖师的本来面目。”塔主豁然领悟。
【点评】临济禅师得法于黄檗禅师,黄檗的“不着佛求,不着法求,不着僧求”的禅境,临济一定深有领悟。这回见到达摩祖师的塔墓,以至尊的无求之礼,契入祖心,而塔主却不明白,用存有差别的看法,问先礼佛或者先礼祖,临济禅师不是佛与祖均不礼,而是自性中的佛与祖早就打成一片了,所谓佛与祖已无分无别,何必妄加揣测什么恩仇呢?逢佛杀佛,逢祖杀祖一次,临济上堂讲法,出语惊人:“佛教的十二部经典,是擦屁股的旧纸;佛是虚幻之身;祖师达摩只是一个老和尚。”见有的和尚大惊失色,他不慌不忙地解释道:“佛祖跟我们一样都是爹娘生养的,有生有死。你想成佛,就被佛魔抓住;你想求祖,就被祖魔抓住。如果有所求,都是苦事,还不如无所求。”最后他又说:“你们如果想得到佛法,就不要受人拘禁和迷惑。向里向外,应该逢着便杀,逢佛杀佛,逢祖杀祖,遇到罗汉就杀罗汉,遇到父母就杀父母,这样才能不拘泥于物相,真正解脱。”
【点评】临济禅师,因长住山西临济院而得名。他开创了“临济宗”,在中唐以后这种宗派很兴盛。临济宗的特点就是“机锋峻烈”,敢于“呵佛骂祖”,反对权威和经典。
这里的“杀”,不是教人杀人犯罪,而是从心里面祛除、傲视的意思。不迷信于祖师,不束缚于权威,正是这样才产生了一代又一代的祖师和权威。不迷信,才能不盲从;不执著,才能求著自身;自身是禅,也是佛。
智常斩蛇有一个学僧仰慕智常禅师的道行,专门到他的道场来学习。
有一天,学僧跟随智常禅师一起锄草,茂密的草丛中突然蹿出一条蛇。禅师毫不犹豫,举起锄头便砍。学僧心想:“出家人以慈悲为怀,怎么能够轻易杀生呢?”但是禅师却若无其事地继续除草,学僧忍不住讥讽禅师说道:“这里慈悲的道风远近闻名,原来是欺世盗名!我在这里亲眼看到的却只是一个粗鲁的俗人。”智常禅师不高兴地质问道:“出家人像你这么说话!是你粗,还是我粗?”学僧仍不高兴地顶撞道:“什么是粗?”智常禅师放下锄头,直视着学僧。
学僧以为考住了禅师,又得意地追问道:“什么是细?”禅师举起锄头,重复了斩蛇的姿势。
学僧莫名其妙地说:“你说的粗细,到底什么意思?我想谁也看不懂!”智常禅师岔开话题道:“听不懂?那就先不说它。请问你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看见我斩蛇?”学僧心想这老头子居然想耍赖,马上毫不客气地说:“此时此刻。”智常禅师用训诫的口气说道:“你‘此时此刻’看不到自己,却看到斩蛇做什么?”学僧醒悟过来,急忙向禅师道歉。
【点评】杀生确实是佛门根本大戒,但智常斩蛇,到底斩了没有呢?也许可能只是做了一个“斩”的姿势,目的在于斩断学僧对物欲的执著,考验学僧的心性。学僧见风即雨,执著于表象,所以反而遭到批评。
踩死了蛤蟆从前有一个持戒僧,他一生严格持戒,丝毫不敢对自己放松。
一天他下山有事,回来时天色已晚,又无月光,持戒僧匆匆忙忙赶回寺中,路过池塘之时,突然感觉脚下软绵绵地好像踩着了什么东西,并且还听到吱哇一声,便再无声息。
听到那东西发出了痛苦的叫声,持僧心想:坏了,别是踩死了一只蛤蟆吧?在池塘边,软绵绵的,还发出了叫声,没错,肯定是一只蛤蟆。说不定蛤蟆肚里还有好多崽。天呐!我这回可是杀生无数了!持戒僧越想越害怕,晚上躺在床上翻来覆去,久久无法入睡。
后来,持戒僧迷迷糊糊睡着了,恍惚之中突然看到数百只蛤蟆前来索命,他吓得满头大汗,大叫一声醒了过来,原来是做了一场噩梦。
好不容易等到了天亮,持戒僧急忙来到事发地点。哪里有什么死蛤蟆?只不过是一只被踩烂的老茄子躺在池塘边。持戒僧这才长出一口气,终于放下心来。
【点评】大凡修行,必须忘却情念,滞则定会自找苦头。
那持戒僧夜间所踩的,是蛤蟆还是老茄子?如果说是蛤蟆,天亮了一看却是老茄子;如果说是老茄子,天没亮的时候却以为是踩死了母蛤蟆。谁能说清究竟是什么?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