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伟彤
十多年前,志勇毕业于北大,是一个才华洋溢的尖子。他于二零零一年来到香港研究哲学、宗教、科学的跨科际对谈,于二零零五年通过他的哲学博士学位答辩。二零零五年,他继续入读香港浸信会神学院,专心研究基督教思想,尤其是后自由主义的基督教思想和叙事伦理。
跟贺志勇博士相识快要十年了。我们情谊日深,亦师亦友。他曾跟我学习,一同研究和思考后自由神学和叙事伦理的一些重要课题,而我也有机会从他的“另类”思维吸取睿见。他的思维既标志着中国知识分子的灵敏和热忱,又同时结合了西方哲学和基督教思想的睿智。因此,志勇虽然曾经是我的学生,我却非常喜欢称他为我的老师,听取他对中国文化、基督教思想的卓见。
志勇用了两年半时间翻译侯活士的《异乡客》。这不仅出于他对后自由主义思想和叙事伦理的热爱,也是他这十多年间生命蜕变的一个标记。他从江西走到北京,又走到香港;从大陆跑到一个小岛,“侨居”于香港;从中国文化的涵养转到中西文化的交融;从哲学的思维进入基督教的叙事理性。因着这样的生命阅历,贺博士更坚信叙事伦理是一种极具气息的伦理思维,而《异乡客》这本名著正是一个很好的说明。
我相信《异乡客》是一部能开启读者心灵的著述,叫人瞥见叙事伦理的隽永,教人领悟品格群体所带来的明智。为此,我喜见志勇以他优美的文笔,以他的见识和阅历,用心用力去迻译一部对应中国社会变迁、适合中国读者阅读的佳作。
展开
《异乡客》在重审君士坦丁式的国家和教会的关系下展开叙事的方向,历史的反思和当代的话语关切得到精彩的交集。古代的君士坦丁,现当代的尼布尔,基督教及教会的西方主流传统成为侯活士伦理叙事的底色,作者的立意则在一古一今的背景下烘云托月般地呈现出来,叙事的技艺举重若轻。侯活士信手拈来的例子,则与人们日常生活的遭遇相关,信仰与生活交相辉映。
——章雪富(浙江大学哲学系教授、副主任)
今天我们读这本书并不只是为了更多地了解美国社会,同时也会对我们更多地理解中国社会中基督教与社会的关系带来重要启发。这使得这本书的翻译在今天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孙毅(北京大学哲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宗教学副教授,青年学者)
若你认为基督教伦理学只是依据一些抽象的命题和原则来对生活的难题作出抉择,那么本书的作者侯活士及威廉姆会为你揭示一个崭新的视野。本书是了解侯活士(被誉为二十世纪末最具影响力的基督教伦理学家)的基督教叙事伦理学——生活乃神学(伦理学)——上佳入门材料,透过作者以生活化文笔的论述,读者能够明白上述的“难题解答式”伦理学的限制和谬误,从而了解基督教伦理学“为何”及“如何”必须是“耶稣基督为中心”的叙事伦理学。若读者能读完这书,必有所得。
——刘振鹏(英国爱丁堡大学哲学博士,香港浸信会神学院助理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