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佛陀如是说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0063084
  • 作      者:
    王文元著
  • 出 版 社 :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编辑推荐
  回归佛陀的最初教诲,回归最本原的佛法。
  看佛陀如何透过纷浊,追寻世界与生命之永恒真相。
展开
内容介绍
  《佛陀如是说》收集了佛祖释迦牟尼一百零八条语录进行讲解。这些语录基本能够代表佛祖的主要思想。佛祖有些话相当艰深,然而作者深入浅出的讲解化解了这些艰涩,使读者很快就能领略到佛祖释迦牟尼博大精深的佛理。
展开
精彩书摘
  为什么在中国儒、释、道三家能够融合在一起,形成美轮美奂、举世无双的文化传统?在写这部书的过程中我弄明白了这个问题。
  “诸恶莫作,诸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是释迦牟尼创建佛教时说的话,意在告诉世人:佛教是劝人止恶扬善的教团。这十六个字分为两部分,“诸恶莫作,诸善奉行”是佛教的道德立法,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是佛教的修证方法。其根据就是“一切众生皆存佛性”。
  实际上在修行方法上,儒家与佛家极其相似,前者强调中庸(允执其中),后者强调中道(平等修习),都反激进,反对绝对化。佛陀把自己修行成功的原因归结为“不放逸”。如果说孔子是中庸之道之楷模,释迦牟尼则是中道之模范。
  怨憎会苦指谓平常所憎恶之人,欲其远离,而反共聚。人越薄俗,此苦越少;人越清高此苦越甚。说直白些就是小人易躲此苦,君子欲罢不能――这种君子受制于小人的社会现象是一种永恒的风景线。“举世皆浊唯我独清,众人皆醉唯我独醒”的状态很难维持,有时只有以死为代价,才能保持,否则就得妥协。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正确的断句应该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反映了孔子“有教无类”的宽阔胸怀。
  释迦牟尼开悟是相对的,得道也是相对的,他并不能从根本上消除生老病死的隐患,他能做的不过是借助于缘起说等理论给予生老病死一个全新的阐释,核心是否定生老病死的实体性质,将其消极意义相对化,达到消除人们对它的恐惧的效果。
  佛教并不排斥“有为”,有为者如言有因缘。
  一般将佛教以利他平等为归趣的道德观概括为“大慈大悲”。慈的本意是给人以快乐;悲的本意是解除人的痛苦。大慈大悲的至高境界是“无缘大慈,同体大悲”。佛教的平等指的根本不是人的社会地位,指的是权利与机会,套用佛教的话就是缘的平等(如缘机之平等)。
  佛陀信仰慈悲与智慧,信仰“诸法皆空”这样一种对世界的基本判断,信仰人具有超越一般存在的业力(善业有生乐果的力量,恶业有生恶果的力量),这种业力无形迹,不可触摸,但其作用永不磨灭。当然佛教尤其信仰心地说,从这个角度出发,说佛教是一种“修心术”亦不为过。
  布施的心来自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心量,观众生如子,以众生之苦为己苦,故能竭尽所能行布施,解众生苦而无怨悔,是慈悲也是精进,是禅定之力也是智慧之光。
  “上求菩提,下化众生”是对佛教宗旨的简略概括。佛教的至高追求就是菩提。可以将儒、释、道三教对比如下:儒家以仁义为至高追求,释家以菩提为至高追求,道家以虚无为至高追求。三者的区别:儒教求诸人,求人之义,修身养性,以成事功;释教求诸心,求心之净,开悟成佛,以求解脱;道教无所求,虚中坐忘,超脱物外。下化众生为大乘佛教所独有,这一点是佛学最大的特点。
  佛陀所说的“不放逸”与孔子所说的“慎独”、“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反映了东方文化的特点,这个特点集中表现为有意限制自己的能力与行为。这与西方文明所提倡的个性解放恰恰相反。东方的文化有利于自然、有利于他人,西方的文明有利于人类、有利于个人。
  ……
展开
目录

一、微言大义
天上天下,唯我独尊
所谓佛法者,即非佛法
色与声
与大迦叶的对话
睹明星而悟道
与家眷对话
遗 嘱
无常苦想非是真实
置 答
智慧殿者即名涅?

二、佛教教义
四 谛
修证之目标——灭谛
修证之方法——道谛?
念住经
教义撮要
持乎中道

三、苦
苦海悠深,船筏安寄?
是身如丘井
生苦
老苦
病苦
死苦
恩爱别苦
所求不得苦
怨憎会苦
忧悲恼苦

四、生命从何处来?向何处去?
生命从何而来?
人会老去
邂逅行脚僧
不生不死是常乐
释迦牟尼不愿意死

五、劝 善
诸恶莫作,诸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善哉!善哉!
大慈大悲
行善之依据

六、戒 律
不食肉
释迦牟尼与提婆达多的戒律之争
佛陀设戒律
一念嗔心起,八万障门开

七、信是克服颠倒妄想的利器
阿弥陀佛
释迦佛涅?之际摩耶夫人前来探视
智度与迷信
在家学道与出家学道
舍身饲虎
疑是信之敌
祛除颠倒心
语言是一种妄想

八、因果
已作不失,未作不得
种一生十
善恶迫人
此有故彼有,此起故彼起
自作自受

九、敬
如是我闻
合掌?称念?顶礼
上求菩提,下化众生

十、布施
即使你没有财富,也可以给人七种布施
受持四句偈的布施最胜
精舍建成后佛陀说的话
花献佛与借花献佛

十一、空
色不异空,空不异色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
国学?佛学?卡巴拉

十二、惊人预言
宇宙不止一个
八万四千
佛学教义是一种假说,但是佛不诳语
万法由心
彼诸微尘内,复有刹海;如是重重,不可穷尽
十四难
法灭尽
末世的迹象
佛陀的时间观与现代物理学的时间观吻合
佛陀的数学观
释迦牟尼与康德
石破天惊的天文发现
比不可思议还不可思议
关于疾病
四大预言

十三、为人处世
心系众生
同性恋
法说非法,非法说法者
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
本来无烦恼,庸人自扰之
当你快乐时,你要想这快乐不是永恒的
当你痛苦时,你要想这痛苦也不是永恒的
不要浪费你的生命在你一定会后悔的地方
如何生活?如何对待财富?如何享受生活乐趣?
改变自己,才能改变别人
以善语修善行
乐与忧
调伏
最上
得受异熟
不放逸
脱离世间苦恼
寂静安稳
胜败两俱舍,和静住安乐
何不求光明
言行一致
贪欲者必被魔所伏
莫结交爱人,莫结不爱人
莫用他人错误惩罚自己
舍念息怨
断一切系缚
七善法
堕无择地狱
佛经中的孝经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