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华佛教史.佛教史论集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44059022
  • 作      者:
    季羡林,汤一介总主编
  • 出 版 社 :
    山西教育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内容介绍
  《中华佛教史:佛教史论集》为中华佛教史丛书之一种。《中华佛教史:佛教史论集》选取了季羡林关于佛教史方面的经典论文,其中不仅有关于汉传佛教的,也有关于藏传佛教、西域佛教、敦煌佛教以及佛教艺术方面的论文。《中华佛教史:佛教史论集》以佛教在印度产生、发展、传播,如何传入中国、对中国的影响,以及在中国进一步发展后再倒流回印度为线索,使读者能够条理清晰地阅读季先生在佛教史和中印关系史上的这些重要论述:原始佛教的历史起源问题、论释迦牟尼、论原始佛教的语言问题、佛教开创时期的一场被歪曲被遗忘了的“路线斗争”——提婆达多问题、浮屠与佛、再谈“浮屠”与“佛”、法显、中国佛教史上的《六祖坛经》、佛经的翻译与翻译组织、佛教教义的发展与宗派的形成、佛教与儒家和道教的关系、关于玄奘、关于《大唐西域记》、佛教对中国儒、道两家的影响、佛教的倒流等内容。
展开
精彩书摘
  我现在再进一步比较具体地分析一下中国那些用来说明神韵的词句。“不著一字,尽得风流。”字是说出来的东西,不著一字就是没有说出来,因此才尽得风流。“羚羊挂角,无迹可求。”羚羊挂角,地上没有痕迹,意味着什么也没有说出。“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像。”每一句包含着两种东西,前者是具体的,说出来的,后者是抽象的,没有说出来的,捉摸不定的,后者美于前者,后者是神韵之所在。“言有尽而意无穷。”言是说出来的,意是没有说出来的。“得意忘言。”与前句相同。神韵不在言而在意。此外,还有什么“蕴藉”、“含蓄”等等,无不表示同样的意思。那一些被神韵家推崇的诗句,比如“兴阑啼鸟尽,坐久落花多”等等,这些诗句当然表达一种情景,但妙处不在这情景本身,而在这情景所暗示的东西,比如绝对的幽静,人与花鸟、物与我一体等等。这些都是没有说出来的东西,这就叫神韵。《沧浪诗话》中说:“不涉理路,不落言筌者,上也。”这些都是在理路和言筌之外的,所以才能是“上也”。
  至于王渔洋所特别推崇的以禅喻诗的做法,也同样可以用印度的韵论来解释。在中国禅宗史上,几乎所有的大师在说法和行动中,都不直接地把想要说出的意思表达出来,而是用一声断喝,或者当头一棒,或者说一些“干屎橛”一类的介于可解与不可解之间的话,来做出暗示,让自己的学生来参悟。在这里,关键在于听者或受者。老师说出来的或者做出来的,只是表面现象。没有说出来的或做出来的才是核心,才是精神,这样的核心和精神需要学生自己去顿悟。断喝一声有大道,一句干屎橛中有真理。这很有点像诗的神韵。王渔洋等之所以喜欢以禅喻诗,道理就在这里。
  用印度文艺理论帮助解释中国文艺理论中的一些问题,我的尝试就截至在这里。最近几年,只要有机会,我就宣传,学习文艺理论要学四个方面: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文艺理论,印度文艺理论,自古代希腊一直到现代的欧美文艺理论。我虽然大声疾呼,但是从来没有举出一个例证。现在我举了一个有关神韵的例子。我希望,这一个小小的例子能够说明,四个方面的文艺理论之间确实存在着不少可以互相参证的东西。我也希望,过去可能认为我那种说法难以理解的文艺理论工作者,现在承认我的想法并非胡思乱想。能达到这一步,我也就满足了。
  ……
展开
目录
我和佛教研究
研究佛教史的意义和方法
浮屠与佛
再谈“浮屠”与“佛”
《列子》与佛典——对于《列子》成书时代和著者的一个推测
法显
关于中国弥勒信仰的几点感想
玄奘与《大唐西域记》——校注《大唐西域记》前言
玄奘与《大唐西域记》中“四十七言”问题
中国佛教史上的《六祖坛经》
《敦博本禅籍校录》序
作诗与参禅
关于神韵
中印文化交流史·同化问题
佛教对于宋代理学影响之一例
佛典中的“黑”与“白”
佛教的倒流
西域在文化交流中的地位
敦煌学、吐鲁番学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关于开展敦煌吐鲁番学研究及人才培养的初步意见
《西藏现藏梵文贝叶经目录》序
吐火罗语的发现与考释及其在中印文化交流中的作用
梵语佛典及汉译佛典中四流音的问题
所谓中天音旨
《中华佛教史》后记/汤一介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