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华佛教史.中国佛教东传日本史卷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44059015
  • 作      者:
    季羡林,汤一介总主编
  • 出 版 社 :
    山西教育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内容介绍
  日本佛教是中国佛教的移植和发展。6世纪中期日本从朝鲜半岛的百济传人佛教,此后大量日本僧人到中国学习佛法,回国后将汉译佛经和富有中国民族特色的佛教宗派传人日本,同时有越来越多的中国僧人到日本传法。日本奈良时代(710-794)六个佛教宗派,平安时代(794-1192)天台、真言二宗,皆是从中国直接传人的,而进入镰仓时代(1192-1333)以后在吸收和继承中国佛教的基础上形成带有日本民族特色的宗派——净土宗、真宗、时宗、日莲宗。这些佛教宗派的创始人是参照并发挥汉译佛典和中国佛教著述建立教义理论和宗派的,是中日佛教文化交流的特殊形态。在这个时期也从宋元传人禅宗临济宗、曹洞宗。中国佛教在传人并经历日本民族化的过程中,对中国文化在日本的传播和日本社会的发展起过重大推动作用。
展开
精彩书摘
  圆珍将在唐搜寻抄录的佛经、章疏、著述及碑铭等随时加以整理,先后编写出以下两类目录:第一类是按求得典籍的地点编录,编出福州《开元寺求得经疏记等目录》载录一百五十六卷、《福州温州台州求得经律论疏记外书目录》载录四百五十八卷、长安《青龙寺求法目录》载录一百一十五卷,后有圆珍求青龙寺法全“检校”予以证明的疏状、法全表明圆珍已受密教大法及得阿阁梨位的书状。第二类属于总目录,编有《日本比丘圆珍人唐求法目录》载录三百四十一本(部)七百七十二卷,前后也按得书地点编目,其中不包括零碎经论和抄写未毕者;《日本国上都比睿山延历寺比丘圆珍入唐求法总目录》载录四百四十一本(部)一千卷,前面有“大唐国浙江东道台州唐兴县天台山国清寺”,表明这正是圆珍在大中十二年闰二月通过国清寺上呈台州刺史要求给予公验印信的目录。然而现本后面署的时间是大中十二年五月十五日,表明后又有修补。现《大正藏》卷五十五所载名称为《智证大师请来目录》,因为“智证大师”是圆珍死后三十六年天皇所赐谥号,可见这个名称是后人改用的。
  圆珍回国后,将自己在唐求法经历写成《在唐巡礼记》五卷,现已不存,仅有后人摘编部分内容的《行历抄》《在唐日录》。另有《师友唱酬诗集》十二卷,已佚,现存18世纪园城寺敬光编录的《风藻饯言集》,载有圆珍在唐僧俗友人的诗十六首二句、书状七篇。
  圆珍回国的第二年,得到清和天皇的召见,他将先文德天皇愿求的胎藏、金刚界两部曼荼罗进奉天皇,得到朝廷允许他在全国传法的敕印公验。当时藤原良房担任太政大臣,对圆珍传法给予种种方便。
  当时日本朝野风行密教。清和天皇贞观六年(864)圆珍奉敕人京,在仁寿殿结坛,为以太政大臣藤原良房为首的臣僚举行密教胎藏界灌顶仪式,为天皇等人讲《大日经》,后被安置于冷然院“持念坛”专为天皇宝祚、皇后祈祷。清和天皇贞观十年(868),圆珍五十五岁,敕任比睿山延历寺座主。圆珍在清和天皇贞观十四年(872)九月回到比睿山,直到去世也没有出山。他的地位日益提升,在宇多天皇宽平二年(890)经全山僧众上表推举和太政大臣藤原基经的推荐,圆珍受任全国僧官职位之一的少僧都。圆珍于宽平三年(891)十月去世,年七十八。
  ……
展开
目录
自序

第一章 日本古代的社会和佛教传人日本
第一节 佛教传入前的日本社会及其宗教文化
第二节 佛教传入日本

第二章 隋代中日佛教文化交流和日本圣德太子“兴隆三宝”
第一节 隋朝佛教概况
第二节 圣德太子的新政和遣使赴隋沟通中日邦交

第三章 唐代中日佛教交流及中国佛教在日本的传播(上)
第一节 唐代的社会和佛教
第二节 “大化革新”以后的日本佛教
第三节 中日佛教交流和日本奈良六宗
第四节 鉴真和尚东渡和日本律宗

第四章 唐代中日佛教交流及中国佛教在日本的传播(下)
第一节 平安时代的社会和佛教
第二节 最澄入唐求法和日本天台宗
第三节 空海入唐求法和日本真言宗
第四节 最澄、空海以后的日本入唐求法僧
第五节 圆仁和日本天台宗

第五章 宋元时期中日佛教文化交流和中国净土宗禅宗传人日本
第一节 弥陀净土信仰在日本的传播和源信的《往生要集》
第二节 日本的净土宗、真宗和时宗
第三节 临济宗在日本的早期传播——所谓“兼修禅”及其代表人物
第四节 临济宗在日本的兴盛——所谓“纯粹禅”及其代表人物
第五节 日本临济宗主流派的奠基人——应、灯、关
第六节 道元和日本曹洞宗
第七节 日莲和日莲宗

第六章 明清时代中日佛教文化交流和日本黄檗宗的创立
第一节 明至清初中日两国的社会和佛教文化交流
第二节 隐元东渡和黄檗宗
参考文献
《中华佛教史》后记/汤一介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