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三论宗浅说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9751718
  • 作      者:
    印泉编著
  • 出 版 社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作者简介
  印泉法师,法名觉世,字印泉;1970年出生于江苏南通-佛教家庭,父母笃信佛教,在父亲的陪同下至普陀山礼一代高僧法禅法师为师;曾求学厦门南普陀寺闽南佛学院,依止普陀山光明大和尚修学禅宗;现常住于山西泽州圣公禅寺。
展开
内容介绍
  佛教三论宗得名于龙树造的《中论》《十二门论》和他的弟子提婆造的《百论》三部经典,到隋唐吉藏(549~623)时正式创立,对天台、华严、唯识、净土等八大宗都有影响,龙树也被称之为“八宗之祖”。《三论宗浅说》是一本三论宗方面的通俗读本,所涉知识内容较多,易于理解和学习。
展开
精彩书摘
  中国的三论是属于大乘中观一系,它在开创时就已特别发挥到二谛思想。这一方面是吉藏见解深刻,另一方面也是受到成实师学说的刺激。在成实学说最流行时期的梁代,有关二谛的解释非常复杂,梁昭明太子辩证二谛义,曾答复了二十二家的问题(参道宣《广弘明集》)。在那些二谛说中,最为重要的有三家——庄严僧曼、开善智藏、龙光道绰,他们都主张《成实论》通于大乘,正是当时的成实师的代表人物。但三论宗认为他们的说法都不正确,认为他们承认有个实体存在,这就成为“性实”的说法,这和空宗的“性空”这一根本思想相反。三论宗认为世间是因缘相待而有的分别,所以只有假名,并无实体。为此三论宗就立有于谛和教谛来阐述真俗二谛的道理。于谛就是“于”万有实相上的凡圣两种不同认识,“于”世俗人来说,本来人非空非有的世间现象就是实有,但对圣人来说,就是空。因此俗谛于凡为实,真谛于圣为实,它是由所对的对象不同而说的。所以三论宗的于谛既不是从境、理上讲的,也不是圣人为化度众生而设的“教谛”。于谛不是教谛,教谛是说真俗二谛是佛为众生说法的手段,是化度众生的工具,是一种言教,并不是说依据客观的境而立二谛的二理。吉藏认为实相是无所得的,是不可言说的,它不属于言教二谛。三论宗立于、教二谛,是为了使凡人由俗谛有,而知真谛空,最后既不执著有,也不执著空,达到无所得的境界。
  为了进一步说明真理只有一个,吉藏又立四重二谛说,他在《大乘玄论》中说:“他(师)但以有为世谛,空为真谛。今明:若有若空,皆是世谛;非空非有,始名真谛;三者,空有为二,非空有为不二,名为真谛;四者,此三种二谛皆是教门,说此三门,为令悟不三,无所依得始名为理(真谛)。”第一重二谛是以有为世谛,空为真谛;第二重讲空、讲有,都是俗谛,非空非有才是真谛;第三重是讲前一重,把(空、有)和不二(非空非有)对立起来,还有二边,是俗谛,非二非不二,才是真谛;第四重讲前三重,包括非二非不二的说法,都是一种教法,应当舍去,达到无所得境界,才是真谛。四重二谛的每一重的真谛都是对俗谛的否定,前一重的真谛就是后一重的俗谛。而否定又是连续的,即后一重真谛是对前一重二谛的否定。凡是互相矛盾、对立的概念,都同时加以否定,这是对“双遣双非”法的系统运用。
  ……
展开
目录
绪言

第一章 三论宗背景
一 佛教创立及其基本思想
二 部派佛学
三 龙树及其大乘佛教的兴起
四 中观学的发展和演变

第二章 中国三论学的流传和发展
一 鸠摩罗什的关河旧学
二 玄学与般若三论
三 与成实宗的争论
四 摄山三论学派的兴起
五 吉藏的三论宗思想

第三章 三论宗与其他各宗
一 般若三论对天台宗思想的影响
二 般若三论对禅宗思想的影响
三 般若三论与华严宗思想
四 般若三论与唯识宗思想

第四章 三论思想与人间佛教
第五章 藏传佛教中的龙树中观思想
一 宁玛派
二 噶举派
三 格鲁派
四 其他派别

第六章 三论宗在南京的发展
第七章三论宗在国外
第八章 般若思想与马克思主义实践观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