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菩提树的心木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34837593
  • 作      者:
    佛使比丘演讲
  • 出 版 社 :
    中州古籍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1
收藏
作者简介
  郑振煌,台湾台南县人。1945年出生。国立台湾大学外国语文学系学士、国立政治大学新闻研究所硕士。现任中华维鬟学会理事长。大学时即虔心学佛,参访海内外高僧大德,尤其亲炙台中莲社导师李炳南教授及“慧炬”创办人周宣德教授,钻研世、出世间法数十年,毕生以弘法利生为志业。推展居士菩萨道及佛教现代化、国际化、学术化、生活化;并长年主持佛学讲座、研习营及禅修营。郑振煌先生潜心佛学研修数十年,高质量地翻译了大量藏传、南传佛教书籍,对当代佛教文化有重要贡献。主要译著有:《西藏生死书》《藏密度亡经》《当野马遇上驯师——修心与慈观》《圣道修行》《武艺中的禅》《何来宗教》《法味》《佛教在中国》《慧眼初开》《观音——半个亚洲的信仰》《菩提树的心木》《了义炬》《观呼吸》《人生锦囊》《学佛释疑》《心如炽火》《认识藏传佛教》《心灵甘露》《心灵神医》《西藏佛教的修行道》《意识的歧路》《西藏佛教简介》《古铜佛像》《心地观经》(末三嘛品,英译本),《行愿——玄奘的故事》(英译本)《孔子圣迹图》(英译本)《水月禅心》(英译本)《肢体语言》等三十部。
展开
内容介绍
  《郑振煌佛学译著丛书:菩提树的心术》为佛使尊者1961年在曼谷西利拉医院三次演讲的会辑,所谓“心木”就是佛法精髓、要素,就是不执著,也就是心住于空,不要有“我”和“我所”。他辩才无碍,巧妙地解释这种修行的方法,并且强调只要把“空”当作基本原则,就可以掌握佛法的观念和权巧方便。他灵活运用巴利文经典和中国禅师的开示,把相当抽象的名词和概念,解释得浅近易懂而实用。《郑振煌佛学译著丛书:菩提树的心术》1984年以英文出版,1988年被郑振煌先生译为中文。
展开
精彩书摘
  现在,让我们谈谈什么是“佛法”。请大家不要误解“佛法”这个名词。今天“佛法”这个名词已经被滥用了,在佛陀的时代,它特指减苦的方法。佛陀的灭苦方法,称为乔达摩法。如果是别派——比方说,耆那教主阿达普陀的灭苦法,就以其人为名。喜欢某一种法的人,会一直研究下去,直到他完全领悟和实践为止。这就是法,干净利落,没有任何纠葛,后代附会上去的实在太多了。现在我们竟把这些添加物称为“佛法”。由于我们的漫不经心,使“佛法”这个名词变得虚无缥缈,包含了许多外来的东西。
  真正的佛法已经够多了,多得像林中的树叶,但必须研究和实践的却只有一手掌那么少,即使如此,也已经够多的了。今天,我们又加进了与佛法相关的东西,如佛教史和广泛的心理学。就以阿毗达磨论④来说吧。有些部分已经变成心理学,有些部分变成哲学,还一直不断地扩大内容,以符合这些学科的要求。由佛法衍生出来的东西,更是多得不计其数。它们全都被归纳在一个名词之下,因此“佛法”浩如烟海。
  如果我们不知道如何掌握要领,就会对佛法望洋兴叹,无从选择。这就好像进入杂货铺一样,茫然不知买些什么才好。我们仅能依照常识判断,认为合适的,就这个拿一点,那个拿一点。在大多数情况下,我们都会拿污染的东西,却不肯做明智的辨别。精神生活变成一种仪式,变成一种以诵经做功德的事,变成一种克服恐惧的避风港。这些都已经跟真正的佛法沾不上关系了。
  让我们明白如何把佛法跟它的附属品分开来。即使·是在佛法里面,我们也必须知道如何排出重点,这也是我今天演讲的内容。
  来到这所医院,让我想起人们称呼佛陀为“精神的医师”。根据佛教经论的说法,疾病有身体的疾病和心理的疾病二种。经典中的心理疾病,含义与今天不同。在佛陀的时代里,“心理疾病”指的是见解或欲望的疾病。今天,则是指一般的心理疾病,与身病混合在一起。
  ……
展开
目录
英译序 中译序 佛法一味 第一讲 佛法大义 第二讲 空 第三讲 住于空的修行法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