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问题的回答都是“是”,而不是将“总是”的界定缩小到特定的时间和情境;那么问题的范围和“干预方法”的性质将会截然不同。
咨询师提出的问题在某种程度上对学生问题的范围和深度的准确性是一种挑战。这些问题的目的不是为了减轻学生的担忧,或者使学生经验的现实打折扣;而是为了帮助咨询师和学生强调对“重大”问题进行解构的需要。这一“重大”问题正使学生遭受巨大打击。咨询师的目的是对问题进行解构,从而才能识别机会,定义可控制的障碍,然后开始制定移除障碍的步骤。
有一位学生最初认为她的问题太大而不可能解决,后来她用一种非常有创造性和艺术性的方式向咨询师展现了这一“已解构”的问题。这位高中生画了一幅画送给她的咨询师作为感谢。在这幅画中,她在自己和她的目标之间画了一头巨大的大象。乍一看,这真是给帮助她克服生活中重大问题的咨询师的一份不同寻常的感谢礼。然而,如果更近一步审视这幅画就会发现,最初看起来皮糙肉厚的巨型动物,实际上是成百上千的灰色小老鼠以大象的造型组合而成。其含义不言而喻。那些看起来巨大的、不可以动摇的东西实际上是一系列阻碍我们达成目标但可轻松移除的细微障碍组成的。
聚焦于问题解构的学校心理咨询师对于学生建构的问题的性质非常敏感。焦点解决取向的咨询师不会简单地接纳学生对问题的界定或者抑郁、低自尊的自我描述;而会要求学生采用具体、描述性的语言来描绘事情是如何发挥其日常功能的。如果我们回到咨询师与梅工作的案例,就会发现咨询师明显在帮助学生从模糊的社交经验描述(例如,没有人喜欢我)向更具体明确的生活经验描述转变。在这一案例中,最初出现的问题不是如“大象”般庞大得没有一个朋友,真正发生的是只有两个人在嘲笑她。但是问题依然存在,这类经验真实发生的频率如何?
……
展开
——上海市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中心主任 吴增强
这是一套不同于其他讲述心理咨询技术的书——书中的个案和咨询过程都发生在中小学校园里;每本书中都有丰富的个案实例分析,不仅呈现了咨询过程中“可以使用的技术”,还有“为什么用这个技术”的诸多反思。它可以充分地帮助学校心理咨询师在学习中实践,在反思中成长。
——上海静安区教育学院 杨红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