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经济学家茶座.总第六十一辑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209075725
  • 作      者:
    金明善主编
  • 出 版 社 :
    山东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内容介绍
  为了研究大国经济理论,我最近仔细阅读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即《国富论》),深谙其内容的博大精深以及斯密成为现代经济学鼻祖的原因。在《国富论》这部经济学宝库里,几乎涉猎了现代经济学的所有重要命题,而后来的经济学家主要是对这些命题进行具体阐述或者实证研究。
  联系国家规模和市场规模,斯密实际上已经提出“国内市场支持大国产业发展”的命题。他分析问题的逻辑思路,就是大国的国内市场广阔,有利于发展专业化和分工经济,从而支持制造业的发展。围绕这个命题,斯密形成了比较完善的框架:其一,大国的国内市场广阔,可以相当于几个小国市场之和;其二,广大的国内市场为发展专业化和规模经济创造条件,可以支持大国的产业发展;其三,大国需要对外开放,国际贸易可以促进经济增长。显然,基于以劳动分工和市场扩大为特征的斯密式增长模式构建了一个包含大国经济特征以及大国经济增长的内在机理和外部条件的逻辑体系。
展开
精彩书摘
  “盛世滋丁,永不加赋。”康熙的这句话让后人认定就是一个盛世。的确,人口是否能迅速增长是判断古代社会经济发展与生产力水平的重要依据,没有足够的物质产品尤其是物质剩余,无法保证人口的增长。康乾时期前后150年,中国的人口大致翻了一番半,即从康熙初期的1亿左右到乾隆末期的3亿左右,大约每年增长1%。这在当时人口增长算是很快的。英国人口从1700年的690万增长至1800年的1000万,年均增长不到0.5%;世界人口从1700年的6.03亿增长至1820年的10.42亿,年均增长也不到0.5%。中国的人口增长率差不多是英国和世界人口增长率的两倍。不过,历史上的文献只是看到这段时期中国人口的增长,没有看到中国疆域的扩大。康乾时期与明代后半期相比,版图差不多增加了一倍,疆域包括今天的外蒙古和俄罗斯的部分远东地区,人口统计范围自然扩大许多。当然,这一时期没有大的战争,社会相对安定,也是人口快速增长的一个原因。
  再来看粮食生产及产量。康乾时期粮食总产量从1665年的1163.7亿市斤增加至1795年的2576亿市斤,粮食总产量实现了翻番。但由于人口增长原因,人均粮食产量反而从1665年的1183斤/人下降至1795年的867斤/人,其中人均稻谷和小麦产量从1665年的794斤/人下降至1795年的582斤/人。与英国相比差距非常明显。据统计,1750年英国出口谷物和面粉的总数达到20万吨,人均出口30公斤。(《世界经济史》第二版。)
  手工业高度发达和出口旺盛是所谓康乾盛世的又一个标志。与明相比,清代前期的手工业生产规模进一步扩大,分工进一步精细,纺织、矿冶、井盐、陶瓷等产业快速发展,对外贸易处于顺差地位,颇有几分工商繁荣的景象。但与当时的欧洲尤其是英国相比,中国这方面的成就不足为奇。手工业发展较快,但发展滞后的科技技术严重阻碍了手工业的进一步发展,中国手工生产的劳动生产率始终赶不上英国机器生产的劳动生产率。在马噶尔尼带给中国皇帝的礼物中,英国人最想让皇帝看的是天文地球仪,而乾隆给英使的最好礼物是“景泰蓝”瓶。一件西式科技作品,一件中国手工艺玩品,多么有意思的对比!至于出口大幅顺差倒是事实,一方面是因为欧洲对中国的茶叶、丝绸和瓷器需求很大,引发出口激增;另一方面因闭关锁国政策,洋货难以输入。而且,中国的百姓也消费不起进口商品,并非真的出口繁荣带动经济快速增长,与当时英国作为“世界工厂”是两回事。
  ……
展开
目录
卷首语
欧阳蛲经济学研究方法的改进
国是我见
徐康宁李强“康乾盛世”:一个跨越世纪的误读
邹恒甫 走出“经济腐败一不平等一暴力和社会动荡甚至内战”的恶性循环
熊秉元先鱼后渔
——缩短中国大陆所得差距政策探微欧阳峣 大国的经济思维
俞炜华王长龙关于“计划生育”政策是否应该调整的师生问答(二)
王勇我们需要继续研究产业政策么?
赵红军辩证地看待中国人移民海外这个问题

学问聊斋
周业安显微镜下看偏好
李晓平经济人假设如何解释道德
王梦奎和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贝克尔的谈话
赵世勇 冯迪刚是不是所有的垄断都要反?
包特从当代经济学(政治学)观点看诸子百家的治国主张

学界万象
邱斌美国经济学年会的经济学分析
王砚峰抗战爆发后的中研院社会科学研究所
王俊刘一点陈莹研究型人才培养路径:中央财经大学的创新与实验
张亚维金融与公益精神的结合——扬州大学5万元蒲公英助学基金的故事

生活中的经济学
陈抗一般互惠社会:从冯巩的“天下好人转圈帮”说开去
郭艳茹保姆换养老之后:中老年女性再婚的困境

郭慧萍 婚姻出现危机时个人选择的博弈分析
杨北溟 乞丐站位与中间投票人定理
卢昌崇校园旧事:那时的男生不撑伞

经济评论
陈宪 “三驾马车”不是增长动力
王五一 纸钱
——“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四十年祭胡怀国 楼市刚需:岂止是简单的“误伤”
封进户籍积分制的利弊
沈凌取信于民,方能取之于民
——北京上海车牌发放体制的比较
淦宇杰从个体理性选择角度看人口管制问题
荆林波百货业:是否会成为本世纪最后的恐龙?
李增刚 中国农村的“空心化”与村庄规模的“扩大”
对农村宅基地大量闲置现象的思考

经济随笔
邱东成本效益分析的几条软肋
聂辉华党 力 海底捞:管理者的迷失和难以复制的神话
胡长青传统文史的经济价值
——兼谈与蔡志忠先生的出版交往

财经阅读
周燕 《经济学讲义》序

经济学人
叶坦绿叶化泥更护花——怀念石世奇先生

他山之石
王宏淼 “Free”也是大生意
詹小洪韩国惊呼“中国制造狼”来了
刘宝宏 日本旅行“受难”记
吴崇伯 谈谈中国与印尼经济关系的发展与趋势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