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我在人大附中教英语:羽化于教育文化的世界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201083278
  • 作      者:
    程岚著
  • 出 版 社 :
    天津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作者简介

    她丽质如兰,清雅如荷,言语时如莺婉转,行走处似清风疾徐。她教英语,讲文化,让网络丰盈她的课堂,激情充盈她的教室;她善于创设情境,引发思维碰撞,在心与心的交流中师生同获愉悦。

    她叫程岚,北京市英语学科带头人,海淀区名师工作站英语学科导师,人大附中英语教研组副组长。2006年12月获北京市政府颁发的“北京市优秀青年知识分子”称号。2008年9月至2009年8月在美国麻省州立大学做访问学者一年。2012年12月入选“北京市首批中小学名师发展工程培养对象”。

展开
内容介绍

    先进教育文化的引领,让我们漫步于教育文化的世界,去观察、领略一个成长于中国北京人大附中的中青年英语教师的人生世界,分享她和她的学生在这块教育圣地一起羽化的历程——

    这里,有一个由中西文化比较的长虹编织成的多彩的世界;有一个由研究自己的行动发端,不断改进教学实践的行动的世界;有一个由参与而认知、由认知而组合,由组合而运行的共同体,推动教育教学多方共荣的和谐的世界;有一个基于网络的探究性学习的开放的世界;有一个教师引导学生不断走向学习自主、文化自信的自觉的世界。

    倘若说,在多彩的世界,我们可以看到作者确立的英语教育教学的目标——面向可持续发展的世界,培养优秀的中国文化使者和合格的世界公民;那么,行动的世界里可以看到作者为了实现目标不断改进自己教育教学行为的种种努力;进入和谐的世界,能看到作者融入一个个共同体,依托团队的力量,去谋求目标实现的最高最优化;开放的世界中,既可以看到作者围绕目标开展的基于网络的系列探究,又能体会作者超越技术层面让学生更自主更快乐地学习的思考;自觉的世界中则可以更多地了解到作者紧盯自己的人生价值追求,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

怎样引领学生逐步走向学习的“自由王国”,见证作者如何和学生一起羽化于教育文化的世界。

展开
精彩书摘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文化意识的培养

                                                                                                 ——探寻姓氏起源的智慧之根

 

 

     之所以寻“根”的由来

     怎样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渗透文化意识的培养、对学生进行文化多样性教育是我多年在教学实践中反复探索与思考的问题。《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中提出,“语言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接触和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有利于对英语的理解和使用,有利于加深对本国文化的理解与认识,有利于培养世界意识,有利于形成跨文化交际能力”(教育部,2003)。 而“文化意识很大程度上是对文化异同的敏感性,获得和理解文化知识后,学生逐渐形成一种对文化知识的敏感性,在交际中有意识地运用有关知识”(黄丽燕,2012)。因此,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英语课程能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英语教师能够在阅读教学中渗透文化意识的培养,探寻并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授课时通过活动设计逐步实现和提高学生语言技能、跨文化交际能力和文化意识的多重目标,是奠定这个基础的前提。

     2012年12月11日,我参加了北京市海淀区优秀教师“关注学生发展空间、创新课堂教学方式”教学交流研讨季英语学科课堂教学比赛活动。我选择了北师大版教材第6模块第16单元“Culture Corner”的阅读内容“The Origins of English Surnames”(英文姓氏的起源)作为参赛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教材每个单元最后都有“Culture Corner”(文化角),介绍与本单元主题相关的中西方文化。模块6第16单元第2课通过三段听力材料,教授学生如何讲述名字的故事。我认为,学生通过第二课的学习,学会如何讲述自己名字的故事后,应该借助“文化角”的阅读材料,了解英文姓氏的起源,然后再获取中文姓氏起源的相关信息,通过比较、分析中英文姓氏起源的异同,引导学生在文化比较中求同存异,深化对姓氏意义的理解,寻根溯源,挖掘中英文姓氏文化的共通性,更好地认识自己和世界,培养学生对中英文化异同的敏感性和对异域文化的尊重和包容,提高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形成较高的国际意识和促进人类文化共同繁荣的责任感。

本文以我这节参赛现场课教学案例为例,介绍并讨论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如何进行文化意识培养和文化多样性教育的思考与实践。

 

                                                                                                        探根溯源的理论“工具”

 

     文化多样性教育理论

    199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成立世界文化与发展委员会,从实践和建设性角度对文化与发展之间的关系加以廓清和挖掘,向全世界提出了《文化多样性与人类全面发展》的重要命题。国内可持续发展教育学者罗洁、钱丽霞等也提出“文化多样性是促进社会发展和文化繁荣的基础”和“尊重文化多样性是保障世界和谐的前提”等重要论点,指出文化多样性教育的“认知与技能目标:文化多样性教育力图增建个人对自己所属文化的认识与了解;鉴赏世界文化的起源、发展和精神实质,正确认识不同民族、社会群体间的文化差异”(罗洁,钱丽霞,2008)。

 

    基于最近发展区理论的支架理论

    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Vygotsky)(1978,转引自胡洁元,2012)提出确定儿童发展的两种水平:一种是实际发展水平,指已完成的儿童发展周期的结果和由此形成的心理机能的发展水平;另一种是最近发展区,指儿童正在发展的过程,表现为儿童在这一阶段尚不能独立,但在成人和其他学习伙伴的帮助下能完成某一学习任务。教师作为成人的帮助可以形象地比作“脚手架”的作用。例如,通过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提供“情感支架”;搭建把新知识纳入到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的认知结构中的“认知支架”;以及“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不断展开思维活动”,在“学生的思维得到锻炼、潜能得以开发、个性得到发展的过程”中教师提供的激活学生思维的“能力迁移支架”(高轶妹,2011)。

 

    图式理论

    图式理论认为, 在阅读中, 有三种图式类型: 语言图式(linguistic schemata)、内容图式(content schemata)和形式图式(rhetorical schemata)。内容图式是指读者对阅读材料主题的熟悉程度,即狭义上所说的背景知识。它包括一般知识,例如:天文地理,体育,音乐等方面的知识;还包括跨文化方面特殊内容的知识,如:英美等国的风俗习惯,风土人情等。国外研究表明,“理解文章就是读者的文化背景知识与文章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Carrell,1981)。Johnson(1981)认为,熟悉话题并拥有关于文章主题的背景知识比掌握词汇知识更加重要。语言的产生受到各个方面因素的影响,不排除地域,环境,气候等的外部因素。国内学者也提出,“一种语言并不是语言、语法和词汇的简单组合,它还在各个层面上体现着使用该语言的民族的文化”(裴光刚,2002)。外国文化背景知识是外语学习者内容图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此缺乏了解会造成阅读的困难。内容图式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语言图式的不足,帮助学习者预测、选择信息、消除歧义,提高学习者对文章的理解程度(裴光刚,2002)。

 

                                                                                                        基于三顶理论的教学案例

 

   文化多样性教育理论为我的英语文化意识教学中“为什么教”的问题提供了理论指导,最近发展区理论与图式理论则为“怎样教”的问题提供了理论指导。基于文化多样性教育理论、最近发展区理论和图式理论,借鉴胡洁元(2012)和宗兆宏(2010)等老师关于读写或阅读教学的研究,我和我的备课团队的老师们一起设计了三个教学阶段,具体实施情况如下:

 

                                                                                        文化知识学习的准备阶段——激活已有图式

    “阅读前的活动属于文化意识建构的第一阶段,即文化知识学习的准备阶段。在这一阶段,通过开展一系列读前活动为学习必要的文化知识做好知识、心理和能力上的准备”(宗兆宏,2010)。教师采取一些有效的手段来使学生回想起头脑中的已有的知识,即激活已有图式。

    在本次课堂教学比赛中,因为借班上课,我第一次与上课的学生见面,于是以介绍自己的姓名和请学生介绍自己的姓氏为例,介绍生词surname(姓),导入话题,融洽师生关系,激活学生关于英文中“名”和“姓”的不同说法——first name, given name(名)和last name, family name(姓)的背景知识。该设计还打下了一个伏笔,即引导学生思考中国人第一次见面都问“您贵姓?”这一现象是不是体现了姓氏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接下来我介绍自己的英文名字Cindy,并介绍我美国朋友Ms. Cindy Apple,提到在美国,由于我俩都叫Cindy,人们用姓氏来区分我俩。这样设计活动再次强调了姓氏的重要性。学生们对“Apple(苹果)”可以作为英文的姓氏很感兴趣,我接下来请学生们猜测“Apple”作为英文姓氏的起源,学生饶有兴趣地作出了许多猜想,有的猜到可能与牛顿有关(想到了牛顿第一定律的发现),或者可能与乔布斯有关(想到了苹果手机),或者可能与苹果好吃有关。Ms. Apple这一人物的引入创设了跨文化交际情境,活跃了课堂气氛,启发了学生思考,也激发了学生阅读“英文姓氏起源”的兴趣。

                                                                                         文化观念的探究和理解阶段——建立新图式

    “阅读中的活动属于文化意识建构的第二阶段,即文化观念探究和理解阶段。这一阶段的一系列阅读活动有助于学生学习文化知识、透彻理解文化观念以及增强文化敏感性”(宗兆宏,2010)。在这一阶段,学生通过快速阅读和精细阅读两个层面的阅读训练建立文章的篇章图式,不仅能帮助他们从整体上来理解文章的内容,而且可以让其对文章内涵有更深入的了解。

    快速阅读,把握文章主旨和重要细节——两项快速阅读活动分别针对文章主旨和两项重要细节。此篇阅读文本的特点是根据文章标题和副标题就能很快预测文本内容,培养学生把握文章主旨的阅读策略。在学生有需要的时候,我还用同义词释义法和举例法处理了副标题中的生词。在检测学生对细节的理解的同时,我通过追问的形式引发学生不断进行深层次的思考。例如,在提问“英国人什么时候开始使用姓氏”时,学生从课本中利用快速阅读技巧很快就能找到答案:1000年前。我追问,“1000年前英国发生了什么历史事件?”课本中只是提到法国人在十一世纪入侵英国,却没有指明是英语发展史上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的1066年的“诺曼征服”。于是我告诉学生们,1066年的“诺曼征服”使得法语词大量进入英国,英文的名字变得越来越少。我再次追问,“那次事件带来了什么影响?”学生们马上就明白了:英国人开始使用姓氏。于是“为什么英国人开始使用姓氏”的答案不教自明——在名字前增添姓氏之后便于区分谁是谁。那么,“姓氏的意义何在呢?”学生们受启发之后自然想到姓氏是人们身份的一部分。经过连续几个问题的追问与回答,学生们深层挖掘出文本内涵及其外延的文化寓意,比在“文化知识学习的准备阶段”对姓氏意义的领会更进了一步。

    精细阅读,提取核心信息,进行语言储备——教材中的阅读文本除提供一定量的文化信息之外,还提供了词汇句型的支架。于是我为学生提供了一篇自己对全文的概括的短文,把核心信息空出来,让学生精细阅读文本,还原信息。为了帮助学生迅速有效地摘录信息,我还传授了速记的阅读技巧。学生独立完成信息提取任务之后先和同桌互相核对答案,然后再向全班报告。报告的过程其实是学生借助词汇句型的支架,口头介绍英文姓氏的起源及具体实例的过程。

 

展开
目录

Part 1

多彩的世界——美人之美,美美与共

文化探究,我们要探究什么,怎么探究?作者以培养学生的世界意识为目标,以

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为抓手,引入文化比较的方法,运用游戏活动的方式,创设多种仿

真情境,引导学生自觉地以“美人之美”去发现不同国家的民族文化之美,又以“各美

其美”来挖掘本民族语言文化之美。尔后在比较中了解,在了解中探究,在探究中交流,

在交流中求得“美美与共”的境界。

Chapter 1 做面向可持续发展的世界的教师 

Chapter 2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文化意识的培养

——探寻姓氏起源的智慧之根 

Chapter 3 从罗马圆形剧场到万里长城

——记一次中意学生对话与交流活动 

Chapter 4 漫步文化花园

——中西文化比较选修课的设想与实践 

Chapter 5 走进颐和园: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跨学科协作推进世界遗产教育 

Chapter 6 “春风化雨”中绽放模拟申遗之花

——跨校跨学科实施可持续发展教育 

 

Part 2

行动的世界——改进实践,改变自己

要改变世界先要改变自己;要改变自己,就要反思自我,研究自我的教学行为,改

进教学实践。改变行动是改变自我的最佳途径,转变教育理念是改进教学实践的先导工

程。在变中求新,在变中求好,在变中求得师生的共同成长。

Chapter 7 在行动中学习交流 在研究中发现提高

——我的三次行动研究之旅 

Chapter 8 从情感、认知到语法技能

——一项高中英语语法教学的行动研究 

Chapter 9 高中英语语法教学设计及反思 

Chapter 10 用活电子词典,提升措辞能力

——如何增强高中生英语写作准确性和丰富性的行动研究 

Chapter 11 激发思辨的喷泉

——利用电子词典进行议论文写作教学案例 

 

Part 3

和谐的世界——教育共同体,同长共荣

“和谐的世界”把人们带进一个个教育共同体——共同的理念指导,共同的价值追

求,把他们团结在一起,围绕同一个目标,发挥“互补互动的才干”,采取“协商共识

的行动”,获得“合作共赢的成果”。

Chapter 12 教育共同体的培育及运行原则 

Chapter 13 理想课堂的力量源泉

——“牧羊犬”与“织布机”的随想 

Chapter 14 共同体孕育大胆创新的设计家 

Chapter 15 非常6+1

——学校备课组的共同体衍化 

Chapter 16 为了天边那一抹绿色

——人大附中海外校友会筹备工作纪实 

 

Part 4

开放的世界——网络通达课改之路

世界因网络而开放,课堂因网络而丰盈,课改因网络而通达。有了网络,师与生的

对话,心心更相印;生与生的对话,碰撞又交融;生与书的对话,穿越时与空。

Chapter 17 网络情缘 

Chapter 18 网上发现式学习的思考与实践 

Chapter 19 网上高中英语写作教学初探 

Chapter 20 基于网络的高中英语教学案例集锦 

Chapter 21 多角色亲历远程教学 

Chapter 22 信息技术与英语课程整合的再思考 

 

Part 5

自觉的世界——自觉中自信,自信中羽化

生平经历的文化感知、文化实践和文化体验式教学,构成了作者教育文化自我觉醒

与觉悟的世界。从不经意的体验,到有所顿悟,再到渗透沉积,再到系统养成,作者羽

化于教育文化的世界。羽化过程中生发的文化自觉,提升了教师自身的专业化发展,引

领着学生的自主学习。

Chapter 23 感悟文化自觉引领下的教师专业化发展 

Chapter 24 让文化自觉成为学生学习的内生动力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着力点探索 

Chapter 25 学会学习

——高中第一节课“Learning to Learn”的导学实践与反思 

Chapter 26 学会倾听

——例谈高中英语听力笔记技能的培养 

Chapter 27 在语言的魅力中读出精彩

——高一英语课外阅读系列活动的思考与实践 

Chapter 28 羽化于教育文化的世界

——兼谈我的教育事业观、教育科学观、教育艺术观 

Chapter 29 破茧化蝶杂谈随感(代跋)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