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鸟巢·2008:中国新闻社的奥运记忆:China news service: memory of Olympics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6034043
  • 作      者:
    中国新闻社著
  • 出 版 社 :
    东方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编辑推荐
    世界的节日,在这里展开,
    体力与精神融为一体。
    天神的欢娱,生命的动力,时代的骄傲,
    照亮梦想的摇篮与家园。
    人们欣赏敏捷、强健、自信、超越,
    收获勇气、荣耀、激情、喜悦,
    感受挫折、失望、伤痛、迷惘。
    为赢得花冠的人喝彩,向竞技失利的人致敬。
    得胜者,一辈子回味那极大幸福的甜蜜。
    在这大地苍穹之中,受人瞩目的英雄们,成为
    古代不朽之神荣耀的见证……
展开
内容介绍
    2008北京奥运,这是中国新闻社报道历史上夺目的一章,实现了一个立足中国的国际性通讯社的奥运成长。直接反映为中国新闻社核心竞争力的提升,是1984年中新社首次参加洛杉矶奥运会报道以来,最大规模的奥运会报道。也是1961年报道中国首次举办单项世界锦标赛——第26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以来,中新社组织的最大规模的体育报道。更是1952年中国新闻社成立以来,所组织的规模最大、时间最长的一次战役性报道。为海外华文媒体提供了电讯通稿、新闻图片、网络新闻、视频新闻、周刊报道、专稿专电、专版特刊的全方位立体服务。
    2008北京奥运,在中国承诺奥运新闻开放下,中新社与世界顶级媒体站在同一起跑线上,适应现代新闻竞争环境,跻身世界优秀媒体之中,面向海外华侨华人,发出19己的声音,放出独特的光芒。中新社的奥运叙述,希望能够让海外读者感受到宏大的历史观照、宽阔的国际视野以及独特的人文视角,试图通过人类共同的价值标准与最大多数受众取得共鸣;这种成长既烙有时代的印痕,也刻下了中新社人不断进取、19强不息的足迹。经受了时间和奥运的检验,中新社的核心竞争力得到提升,为走向新的辉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这种奥运成长,反映了中新社各个团队的成长。参加北京奥运会报道的,有采编部门包括海内外分社、影视新闻二百多人的报道团队,总编室、海外中心八十多人的供版编辑团队,网络中心七十多人的奥运网络新闻编辑团队和《中国新闻周刊》七十多人的采编团队。这些团队充分发挥自身特性、优势,富于创造力和创新精神,精彩地呈现出了形式多样、海外受众易于接受的新闻产品。团队之间所体现出来的协作精神与配合能力,更是中国新闻社难能可贵的财富,是全方位、立体发展的国际性通讯社面向未来的核心组织基础。
    事实上,对于中新社的每一位报道组成员来说,这不只是一场赛事,一次国家盛事,也不只是客观报道和理性评述,更是一次全身心的激情投入和快速成长。他们为之欢呼,也为之落泪。他们踏进了历史,记录了历史。因此,这种奥运成长也最终化为记者个人的成长。特别是中新社的青年记者显示出了非凡的才华,形成了中新社在奥运报道中独特的报道风格。在这支以“80后”为主体的年轻的报道团队中,青年记者以自己的成长为“鸟巢一代”的成长做出了最好的注脚。这一代人见证了中国申办奥运的成功时刻,筹办道路上的波折坎坷,以及北京奥运会最后的成功举办。他们全面记录和见证了处于快速发展时期的中国在奥运中的成长。他们珍贵的经历和记忆,必将成为记者个体和整个中新社的精神财富。
展开
精彩书评
    记忆!你是黑暗中的微光!日日思想中飘渺的远方!依稀可闻的逝去的喧嚣!沉埋地下的岁月的宝藏!
    ——维克多·雨果
展开
精彩书摘
    8年前的悉尼夺金,李小鹏哭了;4年前的雅典溃败,李小鹏也哭了;7天前的男团“登顶”,李小鹏还是哭了;然而今天,重得阔别8年之久的双杠金牌,李小鹏却没有哭。“其实也挺想哭,但是忍着、憋着,老哭会让人觉得我爱哭。”李小鹏笑着自嘲。
    这是李小鹏的第二枚北京奥运金牌,这也是他自16岁拿到第一个世界冠军以来的第164世界冠军,超越了“体操王子”李宁,前无古人,后还未见来者。
    但一出道就被拿来与李宁相比的李小鹏,还是一如既往的低调谦逊。“从一开始和他对比,就觉得好像是在往我自己身上‘抹金’。他是个传奇人物,我从小看他的比赛,他是我的偶像,也是我学习的榜样。我们生在不同的时代,他是不可能超越的。”
    北京是李小鹏的主场,而国家体育馆更是他的福地,因为这里的场地主管不是别人,正是李小鹏的准岳父——中国前优秀体操选手李小平。“女朋友来了吗?”记者们对李小鹏的“个人问题”十分关心,李小鹏却顾左右而言他:“我爸妈来了。”
    “杨威说奥运后结婚,有没有建议你们一起办喜酒?”现场的体育记者一时间纷纷“转型”为“娱记”。李小鹏笑得一脸灿烂:“那是他的事,怎么扯到我头上了。”还有记者“不死心”地嘀咕:“你年纪也这么大了……”李小鹏大笑:“谢谢,谢谢,我自己解决。”
    夜色里的国家体育馆笑声一片,这是属于李小鹏、属于中国体操队的夜晚。
展开
目录
今天
2008年8月8日
北京,你早!
系上了红领带
世界的奥运梦想的舞台
北京一夜梦想抵岸
奥林匹克因北京而变
历史必将铭记
我们有~个梦想
晚安,北京!
我在现场:北京时问中国符号
2008年8月9日
“细妹,你真行!”
“神枪侠侣”同圆奥运梦
一种失败两样表情
为“黑马”而欢呼
我在现场: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
2008年8月10日
战火中的“奥运之吻”
“不一样”的郭晶晶
最后五十米缔造历史
“郑韶婕,好样的!”
风雨过后
把鲜花送给失意者
“体育精神”与中美关系
我在现场:我盯住了布什
2008年8月11日
爱了,痛了,哭了
将梦想擎到天堂
印度的“破天荒”
加莫娃黯然的眼神
华天止步
北京的“奥运外交”
尽情绽放你的激情
我在现场:国家风范
2008年8月12日
一百分钟的“正名之战”
“梦”中折桂
“被骗”的女力士
错失奇迹的“伟大比赛”
面对世界
垮掉的国足
我们需要“霸气”
我在现场:让我们一起见证
2008年8月13日
中国小丫花开北京
读《孙子兵法》的剑客
“水立方”里的“大丑脸”
“杜丽娘”走进奥运会
“李东华,瑞士,CHINA”
两岸表情因奥运而生动
再发一枚“金镶玉”
我在现场:从来没有见过那么多的泪水
2008年8月14日
“蝶后”的诞生
“爷爷级骑师”的“马术芭蕾”
“全能王”的单杠之痛
四天轮回同返云端
“中国海德公园”见闻
纵是亚军别样美
我在现场:世界是如此的新
2008年8月15日
观战“和平对决”
“女排精神”到了美利坚
血管里流动着音符
“古董”与“春梦”相伴
中国羽坛的“搅局”者
金牌盟主,中国人准备好了么?
两岸的“棒球对话”
我在现场:舞动的梦
2008年8月16日
博尔特的“纨绔”冲刺
无人“满意”的震撼
世界的“郎式”精英
菲尔普斯的“坎坷”
“没落”的“帝国”?
“鸟巢一代”?
痛快地哭一场
“走出去”的奇效
我在现场:“鸟巢一代”的国际脚步
2008年8月17日
飞越雅典
我们只需要想象力
在等待中成长
颠覆了“戏剧理论”
“背运”的“无冕之王”
“青花瓷”照耀北京
亲爱的凯特琳娜!
我在现场:天才是一个偶然
2008年8月18日
阳光F的意外
刘翔之伤
世界何以震撼?
牙买加人的一百米
北京裁缝的惊叹
天桥与天阶
奥运会与文化中国
我在现场:到底发生了什么?
2008年8月19日
双杠“封王”献“初吻”
大“鸟巢”小人物
“软外交”
伊辛巴耶娃享受“孤独”
体育文化的缺失?
我在现场:假如林语堂走进2008年
2008年8月20日
今晚,生日快乐!
“折扇”里最后的狂欢
别了,萨乌丁
“神雕侠侣…‘伤”离别
梦想不是别人给的
从容微笑的背后
“知耻而后勇”引领的超越
我在现场:相信博尔特吗?
2008年8月21日
最后的七分钟!
“洋教头”同“命”不同“运”
没有人可以阻挡我
擦干泪水还有未来
是我的错,但我的马很棒
“瓷娃娃”丢失的礼物
一生只有一次的约会
我在现场:有多少签可以重来
2008年8月22日
北京“故事会”
“国球”的“最高法官”
今夜,把酒言欢
“意外”的失意与喜悦
等待百年的“青春中国”
兴衰
我在现场:吴伯雄拳头里的激动
2008年8月23日
“微笑剑客”的泪水
佩尔森的“不老”传奇
牙买加人“出言不逊”
“最后的圆舞曲”
打开一扇窗
中国-世界:重读
“文明金牌”更可贺
我在现场:守候奇迹——切皆有可能
2008年8月24日
北京?经典无与伦比
天安门闭幕礼
让体育回归到本真
“美国时代”终结
英伦悬念
……
昨天
明天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