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上篇 获奖作品<br>天链<br>北京“的哥”<br>在那恒河的原野<br>人生如茶<br>我的幸福是一种罪过<br>那些家具……<br>铁皮,在风中悲吟<br>从北京到北京的距离<br>第四届老舍散文奖获奖作品颁奖辞<br>第四届老舍散文奖颁奖现场<br><br>下篇 入围作品<br>这—握生命如花<br>这一握生命如花<br>寂静的世界<br>泉路何人说断肠<br>人性的光芒<br>天涯无语<br>光明引<br><br>赵登禹将军的菊与刀<br>奥斯维辛集中营的数字<br>暴力史 <br>赵登禹将军的菊与刀<br>一座山和一个人……<br>马坊书<br><br>鸟语浸染的村庄<br>鸟语浸染的村庄 <br>行走在家族的背景上<br>又上白云山 <br>花朵上的沙尘暴<br>奔走于生死之间<br><br>母亲已乘黄鹤去<br>北京赋<br>大栅栏咏叹调<br>北京鸟巢畅想曲<br>草芥奇人轶事<br>人间送小温<br>母亲已乘黄鹤去(外一章)内容摘要
第四届老舍散文奖评委会由陈建功、雷达、崔道怡、张守仁、白烨、何向阳、张耀铭、黎晶、杨晓升、章德宁、孟亚辉组成。经过长时间认真、充分的讨论,评委们从30篇候选作品中,以无记名投票的方式,投票决出胜负,最终评出了本次大奖赛的10篇优秀作品。其中耿翔的《马坊书》和耿立的《赵登禹将军的菊与刀》后因发现系一稿多投并且先于我刊发表,本着我刊力推原创作品的宗旨,同时也本着宁缺勿滥、推精品力作的原则,经编辑部紧急磋商并逐一征得本届各位评委同意,最终决定割爱,取消《马坊书》和《赵登禹将军的菊与刀》的获奖资格,并且不从其他候选作品递补,而将原计划评选的10篇获奖作品改为只评8篇获奖作品。按得票多少的排名,本届老舍散文大奖赛最终的8篇获奖作品分别是:宋美娅的《天链》、陈世旭的《北京“的哥”》、杨牧之的《在那恒河的原野》、王锋的《人生如茶》、江少宾的《我的幸福是一种罪过》、胡念邦的《那些家具……》、冯小涓的《铁皮,在风中悲吟》、陈启文的《从北京到北京的距离》。可以说,这8篇作品基本上反映了本届老舍散文奖的最高水平。<br>但从最终获奖的8篇作品来看,可以说本届评奖题材广泛,表现手法多样:有的抒写亲情,呼唤真情;有的洞察历史,观照现实;有的追寻理想,思考人生;还有的描绘新人新事,讴歌新时代新生活。这些作品,或感受新鲜,或文字优美,或思想深沉,或见解独特,或感情真挚……所有这些,使本届获奖作品呈现出一派多姿多彩、花团锦簇的景象。所以,许多评委在本届评委会上情不自禁地说:本届散文大奖赛的作品,总体质量高于以往三届。还有的评委感慨说:在《北京文学》不但能读到全国一流的小说,一流的报告文学,而且还能读到一流的散文,令人欣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