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泊客中国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8514956
  • 作      者:
    尹畅,龙安志编著
  • 出 版 社 :
    五洲传播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编辑推荐
  《泊客中国》
  这不是一本回忆录。
  这只是记录作者及其朋友们眼中的世界和中国的一本对话录。
  同我们对话的他们都是时代的赶路人,19段引人入胜的精彩访谈串起了中外几代人,对这改革开放的30年绵长隽永的回忆。
展开
作者简介
  尹畅,一路行走,一行记录,一心思考,天津卫视《泊客中国》的制片人、主持人尹畅,站在2008年底与她的“泊客”们一同回首改革开放30年,视角中有独特的精彩,精彩中是和而不同的共鸣。毕业于南开大学英语系的她,为《泊客中国》栏目打下了鲜明的国际化烙印,而同时身为北京师范大学新闻学硕士的她,则又为这档节目带来了扎实而缜密的纪录风格。2008年底她收获了中国播音主持最高奖项“金话筒奖”,并曾感慨“如今我的话筒是金色的了,这与我片中的嘉宾更接近了,因为他们都有着金子一般的心。”
  龙安志(Laurence J.Brahm)他是一位律师和职业政治经济学家,现在是南龙集团(Nage G roup)的首席执行官,居住在北京。他撰写了20多本关于中国的书籍,包括《中国第一》《红色资本》《再造中国》《在中国谈判——36计》《中国的世纪》。他能讲流利的普通话和广东话,是中国经济改革开放和商业环境的一流评论家。除了向“财富500强,”提供中国投资战略咨询外,他还是中国、越南、老挝企业和金融改革事务的政府顾问。
展开
内容介绍
  《泊客中国》主要讲述了2008,中国迎来了改革开放30周年。以此为契机,大量的电视片及出版物纷纷亮相,以为纪念。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从108部改革开放题材的纪录片中评选优秀作品,其中一部荣获了精品一等奖的名为《泊客中国》的访谈录引起了我的关注,也唤起了我对这30年改革开放之路的回忆。这30年,是中国敞开胸怀迎接世界的30年,是中国吸收世界的经验、立足中国国情创造自己的崭新模式的30年。30年中,中国到底发生了怎样翻天覆地的变化,外国人的观察和讲述,不仅形式活泼,而且对中国和外国读者都有较可靠的参考价值。
  天津卫视《泊客中国》节目的制片人尹畅,智慧地以此为切入点,不仅成功地主持了电视片,现在又将《泊客中国》编辑成书,用19段引人入胜的精彩访谈串起了中外几代人对这30年绵长隽永的回忆。单单是阅读这一长串受访嘉宾名单,就会引起人们的阅读欲望:慕亦仁、蒲皓琳、马玲、郑天任、李希光,这些名字频频出现在报道中国发展的中外媒体前沿。这许多人士个人的成功也从一个侧面反映着改革开放30年的成就。
展开
精彩书摘
  马和励(Khalid Mallk)
  中国与联合国的未来发展
  编导手记
  2004年9月9口至13日,太平洋经济合作理事会(PECC)第二届国际生态旅游论坛存中国云南,肯迪庆藏族自治州举行,论坛的主题为“生态旅游与文化遗产保护”。
  论坛上,一位嘉宾的发言引起了与会者的关注:
  “在面临生态旅游的开发与保护的种种问题时,我们要本着人文的精神,考虑长远的利益,并结合当地的资源和市场需要进行生态旅游的开发与保护。”
  发言者名叫马和励,外国人,个子高挑,面容清瘦,头发和胡子都像染了一层灰白的霜,看上去温文尔雅、精明干练。他举例说明,手工艺的开发就应注重当地工艺的传承与开发,尽量多地提供就业机会。保护生物是我们共同的责任,生物多样性的地区往往也是贫穷的地区,我们在保护性开发过程巾,要倾听当地人的愿望和呼声,要尽力让当地人参与到保护项目中。要把公共的和私人的力量结合起来,鼓励人们遵循环境保护的标准,并充分尊重人的权利,有效地实施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马和励还认为,生态旅游发展缺少国际性的标准和原则性的东西,中国应考虑与联合国合作制订这些东西,联合国可以与当地政府和人民一起制订生态旅游、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规划,为中国提供国际上已有的成功经验,也不排除进行必要的试验和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联合国与中国光彩事业建立的人类发展基金,就是用于支持最贫穷地区发展的。
  在为期四天的会议时间里,与会代表就“生态旅游与文化遗产保护”主题展开了深入广泛的交流讨论,听取了国内外若干专题报告,一致形成并通过了《香格里拉共识》。
  马和励,目前联合国在中国的最高官员——联合国系统驻华协调代表、联合同开发计划署驻华代表。
  很多人都很好奇马和励为什么会有一个中国名字,而他也很乐意向人们解释。他是巴基斯坦人,本来的名字叫哈立德·马立克(Khalid Malik),是个很难记的英文名字。2003年,当他得知要被派来中国任总代表时,他就想为自己取个中国名字。离开纽约前,联合国驻华代表处问他要不要帮他选个中文名字。“我想,一个人给自己起名字的机会实在不多,所以我决定自己来。”马和励说。他从几个懂中文的朋友那里获得一些不同汉字的组合,然后他自己做了选择。他很仔细地向人们解释他名字的含义:“在中国有很多穆斯林都姓马,所以我也选择姓马。和,是联合国最基本的特征,和平,祥和,团结人民。励,是激励人的励。我想我能成为把大家团结在一块的人,我希望我能不负其名。”这也是马和励对中国的承诺。
  来中国之前,马和励已在联合国工作了25年。他在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总部及其驻不同国家的代表处担任过一系列重要职务:1998年至2003年,在美国纽约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总部评估办公室任主任一职并一直担任联合国跨机构评估委员会的主席。其间,马和励先生在引进基于结果的管理模式方面发挥了主导作用,这种管理模式是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机构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他和世界银行以及其他主要双边组织一道在全球关于发展援助有效性的讨论当中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并发起了探讨发展援助有效性问题的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年度报告。
  1993年至1997年,他担任联合国驻乌兹别克斯坦机构协调代表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乌代表,负责发展合作和人道主义援助工作。在此期间,他支持文化复兴和社会转型,特别支持制定有关成立非政府组织和保护妇女权益的新法律。在促成中亚五国及其邻国就区域贸易和转运问题达成协议方面发挥了领导作用,并协助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中国就塔什干和喀什间的道路连接达成协议。该协议是重振丝绸之路计划的组成部分。
  此前,马和励还担任过其他一些重要职务,包括: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非洲局高级经济学家;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圭亚那副代表;联合国科技财政系统非洲处主管以及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亚太局项目顾问。
  作为经济学家,马和励曾在英国牛津大学、剑桥大学和埃塞克斯大学以及印度旁遮普大学接受教育。进入联合国系统之前,他还在巴基斯坦发展经济学院以及牛津大学从事教学和研究工作。除此之外,他还参与编辑并亲自撰写了一系列书籍和文章,内容涉及能力建设,贫困和不平等,冲突后重建,评估以及基于结果的管理模式等等。最近出版的《发展的能力:解决老问题的新办法》以及2003年发展有效性报告均引起全球的关注。
  他的工作经历如此丰富,既有技术性的,又有研究性的,还有管理性的,以至于当有人问他是做什么的时,他自己都不是很清楚。“我想我做的是帮助别人向前进。”马和励幽默地说。
  在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多年的工作经历,使得他在发展领域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这也是他被委派到中国的原因。
  到中国上任,他的任务变得更加重了。作为联合国系统驻中国的总协调人,马和励要协调联合国各驻华组织实施的项目。目前联合国驻华机构总共有21家,另外还有三家布雷顿森林机构,即世界银行、国际金融公司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每个组织的使命各不相同,拥有各自的项目和计划,如何让各组织的工作不冲突且相互补充需要的不仅是超强的协调能力。
  而他所供职的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是联合国从事发展的全球网络,在驻华机构协调机制中负责发展合作和人道主义援助领域的工作,更具体来说是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马和励已是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于1979年9月在中国设立办事处以来的第六任代表,并且是第一位来自发展中国家的联合国官员。目前开发计划署在中国的主要工作是,与中国政府合作,帮助中国削减贫困、加强法治、促进环境的可持续性以及防治艾滋病。
  马和励的职位决定了他的繁忙,他的行程几乎每天都是满的。在中国工作的这五年中,马和励走访了中国的20多个省份,有些省份不只去过一次。
  在他心里,贫困、落后都不可怕,只要给予发展的支点,任何人都可以有所成就。他“看到了中国人民那种努力向上的精神”。
  在中国的五年,马和励亲自感受着中国的变化。“我90年代曾来到中国,想写一本关于中国经济的书,非常困难。因为中国变化太快了。到现在看来更不可能了。”作为一名学术和实践经验丰富的经济学家,马和励对中国的增长印象深刻:“短短两代人的时间,中国像恒星爆炸式地发展,已经成为一个非常不同的国家。”
展开
目录

自序
卷首
龙安志(Laurence J.Brahm)
中国特色的龙
马和励(Khalid Mallk)
中国与联合国的未来发展
马嘉婷(Carter Malik)
永远的香格里拉
魏磊(Peter Wilson)
中国和世界的双赢
费尔南多·雷耶斯·马塔(Fernando Reyes Matta)
老朋友新“共识”
沙博理(Sidney Shapiro)
写不完的中国
吴伟
用图书向世界说明中国
李希光
打开通往世界的大门
郑天任(Allen T.cheng)
中国的重要角色
慕亦仁(Paul J.Mooney)
自由撰稿
蒲皓琳(Caroline Puel)
LIVE IN中国
马 玲
新闻“第三只眼”
张天爱(Flora cheung)
爱在中国
杨丽萍
谜寻找
艾敬
爱是生产力
程昕东
艺术与时代同行的三个十年
张 谨(Jim zhang)
看好中国长远市场
封伟伦(Daniel Fung)
班尼路牌子货
高瑞彬(Rueybin Kao)
摩托罗拉的21年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