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不息的涛声:忆双亲飞龙船长夫妇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807415848
  • 作      者:
    陆伟民著
  • 出 版 社 :
    文汇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编辑推荐
    《不息的涛声(忆双亲飞龙船长夫妇)》一个跨越了两个时代、信奉“平静的海面决不会产生有技巧的航海人”的老船长,最后被迫以大海为归宿。作为长子的作者,在古稀之年以忏悔的心情追忆父亲的经历,和与父亲一生为伴、敬仰知识即财富的母亲所共同走过的人生路程,其折射出时代苦难、民族性格及闪烁着的人性亮点。 随着嚓嚓的脚步声掺和着远处传来的波涛声让往事如那汹涌澎湃的海潮般一阵一阵地涌上心头。对于一个望七了的老人,往事的回忆却比当下历次扫墓的境遇来得更为清晰、难忘。
展开
作者简介
    陆伟民,1938年生,1961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教授,曾就教于上海科技大学。从事工程结构抗震和城市防灾研究,著有学术论文四十余篇,专著《结构动力学及其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及应用》。1999年退休。
展开
内容介绍
    父亲陆飞龙,他的一生没有轰轰烈烈的显赫身世,有的只是风风雨雨的惊涛骇浪。他在子女心中却如大海里标杆一般的灯塔,引导着大家度过所有生活的苦难。墓地里没有父亲的遗体,只有父亲生前爱不释手的那只烟斗,来代表他接受我们所有的思念和追忆。一个跨越了两个时代、信奉“平静的海面决不会产生有技巧的航海人”的老船长,最后被迫以大海为归宿。作为长子的作者,在古稀之年以忏悔的心情追忆父亲的经历,和与父亲一生为伴、敬仰知识即财富的母亲所共同走过的人生路程,其折射出时代苦难、民族性格及闪烁着的人性亮点。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章 往昔追忆——朝花夕拾
    崇明:少年父亲的成长
    位于长江三角洲的崇明岛是世界上最大的河口冲积岛,这个小岛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有着一千三百多年的成陆历史。长江口岸的水不断地冲刷,从唐代开始,崇明岛不断顺江下移,下胀上坍。若干已成形的沙岛被冲坍消失了,新的岛岸在不断生成。岛上的居民守护着自己的家园过着安稳日子。虽然岛形在变化,但是居民安土重迁的思想和生活却没有变化。在岛上,一片片的稻田、一条条的沟渠让人联想起富饶的平原地区。没有沙岛的荒凉和贫瘠,这里有着大自然慷慨的馈赠。早在明清两代,岛上未经人工斧凿的天然风光让“瀛洲八景”声名在外。在现代意识没有侵入这片土地之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简单生活,在无数次的日升月落中轮回。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清帝被迫退位,中国实行资产阶级的共和制度。对于祖父来说,清朝的灭亡或许并没有带来太多的触动。一个朝代在未亡前的奄奄一息和垂死挣扎是令人感到煎熬难耐的,可是,接下来的世界是属于谁的?这个问题,祖父跟大多数生活在迟滞封闭农村中的村民那般是不会去思虑的。他想得更多的是自己的家庭。祖父是保守的,也是固执的。在这样的世界里,他坚守着封建社会里最传统的价值观念:什么都是靠不住的,除了土地。这样的观念影响着祖父的一生。
    在长辈的安排下,祖父陆宝琳与一位善良而淳朴的同乡姑娘结了婚。祖母陈秀娟的家境也不差,可算得上是一桩门当户对的婚事。陈秀娟另有两个兄弟,家里也是比较宽裕的,一个兄弟去了当时新兴的商船学校学习,一个却进入了军界。祖母同样享受着家人的照顾和关爱,学习的是三从四德,温良恭顺,虽算不上大家闺秀,可也称得上是小家碧玉。1912年,他们结婚了。但这样的一份姻缘中带有一些绝对服从的霸道。幸而性格温和的祖母对夫妻间的感情并没有过高的要求和期望,她毫无怨言甚至或许带着自愿的心态承担起繁杂的家务。
    1913年的11月,天高气爽的秋日里,祖母肚子里的生命快到了临产期。那时孙中山先生已辞去了大总统,袁世凯被推上了总统宝座。就在这个政坛纷乱的日子里,9日,一声婴孩响亮的啼哭声中带来了一条新生命。当一个家庭在为他们的第一个孩子欢呼的时候,丝毫感受不到屋外的世界正在悄悄地起着的变化。这个孩子就是我的父亲——陆飞龙。祖父给了父亲一个很大气的名字,取意“飞龙在天”,对后代冀望着飞黄腾达,这也体现在此后七个儿女的命名都带上了个“飞”字。而对这个新生“大郎”,祖父在喜悦之中给了他更多的想象和规划。或许每一个刚做父亲的人都有这种体验,这个孩子包含着他初为人父的所有骄傲和对孩子独一无二的希冀,这个孩子的一生的图画在孩子响亮的啼哭声里慢慢地显现,而且所有的想象都是属于父亲一个人的。这是一种前所未有的体验,在遇到现实的阻碍之前,它是无所畏惧的。
    童年时候的父亲享受着很大的自由,父亲在我们懂事后时常会即兴聊起自己的童年生活,他说那时唯一的约束是父母的意志;作为一个渴望自由而无忧无虑的孩子,崇明的乡间带给他的是无穷无尽的欢乐。春天里不知名的色彩鲜艳的野花,夏天里知了没完没了的聒噪声,秋天田野里成熟的稻谷散发的香味,天空中人字形的雁群南飞而去,冬天里一大群飞来飞去的麻雀好像总是没有着落……这样的情景在孩子眼中是多么充满诱惑力啊。顺着一条水渠的探险每一次都充满了冒险的刺激,心目中想象的英雄在一次次的游戏和玩乐中被放大着。在近海边的泥滩上,潮水之后总是黑压压的爬满了蟛蜞,孩子们的脚步不管多轻,总是能让那些看似笨拙的蟛蜞用难以想象的速度逃回沙滩上的洞穴里,让人对着空空的沙滩干生气。童年金子般的日子如河流般缓缓流淌着,没有飞溅的水花,也没有汹涌澎湃的情节。
    当时外面发生着的政治风潮并没有影响崇明乡下人们与大自然间维系着的相对和谐的日常生活,毕竟大江之隔阻延了政治对它的波及。生活之平静让人难以联想当时中国社会的波澜迭起。在看上去平淡如水的小乡村里,父亲的人生才刚刚起步。已七岁的父亲有着和天底下所有孩子一样旺盛的精力和好奇心,这使祖父觉得应该让父亲去上学了。思想并没有能与时俱进的祖父是不会去理解教育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性,但是经五四运动后新文化的兴起,他也不需要经过多么明智的选择就能让父亲享受到新教育机会。1920年9月,父亲在崇明长兴小学跨出了他学习阶段的第一步。
    对于学习父亲体会为一种进步,原先约束的力量只有父母,现在却多了一份尊敬和仰慕者一——老师。在讲台上侃侃而谈的老师在孩子眼中好像掌握了天地里所有的道理,老师是没什么不知道的。约束的力量多了,父母意志的约束也分散了。祖父是读书不多的,时代的急剧变化让他还来不及去思考这个世界,祖母的温婉也不能给渐渐长大的父亲一种精神上的指导。可是老师呢?那么多的学生,一视同仁的老师怎么能分辨父亲心中极需要的精神上的指导呢?对老师的尊敬有着距离,而对父母意志的绝对服从渐渐地动摇了,从出生以来一直以为父母是绝对的权威,是他世界中所有真善美的道德信仰被动摇了,童年的父亲还弄不明白这是每个孩子在长大的过程中都会经历的事情,但他却为此而苦恼着:既然父母不是一切事情的主宰,那么他的人生又该怎样呢?幸而这种苦恼得到了另一个人的解救,而这个人就是祖母的兄弟,父亲的大舅父——陈斡青先生。他对父亲的影响是终其一生的,不仅是童年、少年父亲的精神引导者,也是父亲心目中的学习榜样;不仅影响着父亲对职业的选择,他的许多正面品质也影响着父亲人格的形成以至人生价值的取向。
展开
目录
引言:扫墓有感
第一章 往昔追忆--朝花夕拾
崇明:少年父亲的成长
人生的启航
坎坷:母亲的抗争
恋爱的季节
立业成家
母亲:爱的孤独

第二章 八年抗战--飘泊离乱
初为人父母
香港的偏安
失语的亡国奴
飘零:辗转逃难的日子
父亲被日本兵带走

第三章 重返上海--梦入芙蓉浦
回到上海滩
走进山阴路
遥想的故乡

第四章 在沪生活--多少事,欲说还休
两难:去留选择
孩子的世界
父亲在大连
50年代的安定
转折:父亲的事故
再一次的事故
母亲:“偏心”的教育
在“四清”中

第五章 十年浩劫--风雨如晦
两次抄家
压抑中的平静
晴天霹雳

第六章 母亲晚年--惆怅此情难寄
平反昭雪
在寂寞中
母亲的失踪
最后的时光
生命延伸
后记:面向光明
后记补遗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