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是艺术的母体,是舞台、影视等其他文化艺术作品创作的基础。深入挖掘黑龙江的文学资源,繁荣发展黑龙江的文学创作,是深入挖掘保护利用黑龙江历史文化资源系统工程的重中之重。
黑龙江的文学创作有着深厚的根基,仅现代以来就形成了几次高潮,涌现出许多名家名作。
从“九一八”事变到“八一五”光复,日伪对黑龙江实行长达14年之久的法西斯殖民统治。金剑啸、罗烽等革命作家行动起来,团结白朗、黄田、达秋、萧红、萧军等进步文学青年,积极从事革命文学创作活动,金剑啸的《兴安岭的风雪》、塞克的《流民三千万》等影响很大。东北抗日联军在不断打击日伪的同时,为鼓舞斗志,李兆麟、周保中、于天放、陈雷等抗日将领以笔作刀枪,创作了《第三路军成立纪念歌》、《露营之歌》等作品,广为流传。东北作家群是东北沦陷时期最具有光彩和影响力的文学团体,他们的作品被称为“东北流亡文学”,萧红、萧军、白朗、舒群、达秋、罗烽、金人、姜椿芳、高兰等作家创作了大量反映日伪统治下的人民的苦难与抗争,呼唤人民为拯救民族危亡而斗争的作品。这里最具影响力的是萧红,她生命短暂,命运多舛,写作十年,文字百万,写下了许多不朽之作。鲁迅先生为她的《生死场》所作序言中称赞萧红所描写的“北方人民的对于生的坚强,对于死的挣扎,却往往已经力透纸背:女性作品的细致的观察和越轨的笔致,又增加了不少明丽和新鲜”。作为黑龙江文学史上标志性的巨星,萧红在中国文学史中熠熠闪光。解放战争时期,黑龙江解放区文学是黑龙江文学史上最辉煌的一页。随着延安大批作家的到来,流亡作家的回归,坚持在沦陷区的黑龙江作家进入了创作高峰期,使得黑龙江文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