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神秘电波
燕京市太玉山脉群山环抱之中,我某军事科学研究基地。银色飞行运载火箭模型矗立在E大街25号飞行科研所M座会议大楼外宽阔的草坪上,首届国际日地空间物理暨军事科学合作学术会议正在隆重举行。来自世界16个合作国家的太空军事飞行器研究单位的125名科学家和军工技术代表出席。
由于这次会议将交流包括磁层物理、电离层物理、高层大气涡流物理、空间等离子体物理学科领域论文成果,涉及目前国际上最高科技军事飞行器研制水平的合作开发,受到我国政府高度重视。
为了保证参加会议各国科学家的安全,我国家安全部一流侦查员奉命进入戒备状态,从会场到宾馆,从会议场地到通讯设备,都实施最高规格的安全保护措施。
会议进展十分顺利,大会议程紧张有序地进行,会议就中外军事专家级专项合作达成共识,学术交流气氛空前热烈。
但是,我们坚守在秘密战线的公安战士并没有为会议的顺利进展而松懈保卫工作。早在会议开始前的几个月,我侦查机构就已经获悉境外间谍组织成员潜入燕京市,虽然敌特活动目标不明确,但是专家判断,这次飞行物理军事合作会议将是敌我较量的战场之一。
这样的学术会议注定会受到敌对国家特工们的干扰,猎奇者就在会议即将结束的前一天,上演了神秘的一幕。为了把事情弄个水落石出,我国通信总局监听基地对这股信号进行了调查,安全机关电讯组经过排除高强度跳频干扰,侦听到发自会议场区附近的特殊频率,虽然是微弱的电磁信号,可它传输的目标是神秘的国际道格拉斯商业卫星固定轨道,而且此卫星是商业间谍卫星,对我国的情报刺探已非一日,这不能不引起我方怀疑。
国家安全部临时组建的会议保障指挥大厅内,总部首长亲自翻阅了神秘信号的电文密码,不禁感到忧虑。参加会议的除科学界和军事飞行研究单位的专家以外还有各国记者,难道这是记者发稿?不过,所有记者都在会议中心统一发稿,而且发送地点是绝对受控的,只是这一组秘密电讯却不是来自会议中心,说明有人密发电文。
国家安全部特派员23号凌风首长召开了紧急碰头会。在会上,他问监听基地的技术科长邝威:
“这组密码你们怎么看?”
“目前看只能断定为超短波跳频间歇式密码。”
老邝是经验丰富的通讯密码专家,他将汇报材料递过来,呈现给首长。
“地面特工通过高频短波发射仪器,接收其情报头子发出的加密短波无线电指令,他们有固定频率范围,但是因为采用了高密度跳频,致使这些无线电指令是一系列杂乱无章的数字,我想他们有解码器,当他们将刺探的情报写入编码器之后,就自动生成了加密体系,然后把这些数字组合输入发报机,传递到太空卫星,卫星电脑就会自动将那些看似没有任何意义的数字变成密码文字。
敌特接受指令是反向操作,他们根据秘密指令,将所获取的机密情报存在磁盘或者移动硬盘上,每一次都更换密钥,所以,由于采用的是绝密密码,我安全人员一时还不能破译全文。”
“敌人很狡猾啊,有没有把戴钧找回来?”
提到戴钧,23号眉头舒展,目光充满了希望和信任。戴钧是我国家安全部出色的年轻密码专家,他特殊的穷苦身世造就了他奇特的敏锐,在公安秘密战线是一把尖刀,有不凡的反间谍工作的业绩,而且对密码工作十分熟悉,曾经破获严重危害我国家安全的系列间谍案。
“首长,戴钧保护某国外交使节去了西安,要不要……”
“马上召回,哦,对了,用秘密电传,把你们截获的密码传给他,抓紧时间,我等他的消息。”
“是,首长,我们也相信戴钧能搞出个究竟来!”
当天下午十五时,从西安快速返回北京的戴钧已经是一身警服,手拿一份在飞机上破译的材料,站在凌风首长的面前。
“首长,我回来了!”
“任务艰巨啊!情况老邝都向你介绍了?”
“我都清楚了,首长,我大致破译出了部分电文,但是内容很诡秘,只是含蓄地涉及了这次空间物理军事合作会议的内容,看不出破绽。由于敌特采用的是间歇式跳频发报,监听基地有大部分的内容没有收到,就无法找出密钥规律。”
“这就足够了,我们研究一下。”
23号立即组织他的反问谍快速行动组,召开了小型会议。他扫了一眼戴钧破译的内容,神情顿时凝重起来,他立刻意识到,这是一起针对性极强的敌特组织破坏我秘密国际军事学术合作会议的间谍案件。他立即召开侦查科长会议,根据总部首长意见,决定立即成立调查小组。戴钧被任命为反间谍活动紧急行动小组负责人,由于他是我国家安全部安全体系最有经验的对敌反问专家之一,所以,接受任务后,23号紧急授权,命令戴钧代表他全权处理燕京飞行研究基地的神秘电文事件。
戴钧和他的小组经过几个小时的补充破译,终于破解了电文前面的大致内容。戴钧破译的部分电文经由电讯处长亲自审批后呈报给23号。
神秘电波的密码文如下:
“我对‘羚羊’学术报告感兴趣,特别是其内容已被中方当局采用,可以预测此为中国将深入U计划进行前沿学科突破的迹象,已达到较高水平……请示执行‘梵高密码’行动计划,R行动组。”
虽然内容不多,可足以让大家高度警觉,这就是敌特机关要进行大的情报活动的可靠信号,说明他们已经接近了物理科学大会,甚至更严重的情况是,他们已经打入了会议内部。
23号表情严肃地仔细斟酌电文内容,轻轻地推开密电公文纸,对大家说道:
“他们已经深入了我科研核心!U计划是国家重点军事科研项目,敌人的嗅觉很灵敏哪!我们绝对不能让敌人得到一丝一毫的真实情报!”
23号斩钉截铁地拍了下桌子,目光严肃而犀利地注视着科研基地的全景AV,随后操起内线保密电话,将情况向国家安全部首长做了直接汇报。
这一情况的出现引起国家安全部高度重视,尤其这个叫“R”的电报人所使用的“梵高密码”究竟意指什么,我国家安全人员无法猜测。鉴于秘密频率就在飞行科研基地附近的那片十几平方公里小规模森林灌木里,又处于科研专家的别墅地带,国家安全部首长会同基地军事保卫机关立即部署侦破任务,指派精干的侦查人员迅速到位,在不干扰世界飞行军事研究会议进程的基础上,对与会的各国专家和记者身份进行甄别排查。
但是,没有任何迹象表明,参加会议的人员有脱离会议区的作案记录。这个神秘的频率看来有可能是敌对间谍采用科技手段,尤其是在会议区使用超级窃听装置窃取了会议资料。那么会议还有一天,操控窃听装置的微型设备必定离科研区不会太远,总部首长指示戴钧组,立刻行动,如果对手再发密电,要缩小范围,将“其”抓捕。
这次会议泄密事件关系重大,根据国际军事领域合作公约,参加空间飞行会议的代表必须严格遵守大会保密纪律,不能复制大会文献内容,而且参加会议的人员都在会议中心留有身份识别特征,而且进入和离开会议区都要进行安全扫描,会议室都进行了抗窃听设备的安装和检查,与会者是不可能在会议期间对外界泄密的。此外,由于参加会议的各国都需要保护机密,所以,参会者从事间谍活动的可能性几乎不存在。
戴钧奉命后立刻行动,他根据敌特特点,认为这是外部间谍使用潜伏窃听手段获得的情报,便决定对科研区周围进行多频率信号定向跟踪,一旦敌对间谍发出信号,他们就能在一分钟之内,锁定目标。
但是,秘密信号却再也没有出现。
最后一天的议程最为重要和机密,而且国际空间物理学权威科学家、中国的杨教授将发表演讲,内容将涉及我国空间科学和军事科学的展望,另外与会的各国代表将签署合作协定,这些内容属于国家机密,对于情报间谍来说,是最想得到的东西。
上午十点,戴钧的反侦听组成员行动迅速,拉网式搜查取得进展,终于在下午日落前于科研城西南方向某科研别墅群附近发现密集波谱频率,安全人员立即行动,经过细致搜索,找到一个极为隐蔽的高坡灌木地带,那里隐藏着伪装良好的一台微型激光脉冲发射器,正对着三公里外的我飞行会议中心主会场发射高频激光束。
安全人员立刻识别出,这是激光探测声音接收器,属于尖端窃听设备,只要对准的会议大厅有设定范围的振动声源,接收器就会将窗户玻璃震荡后的信号接收,转变为高频光信号存储在记忆芯片内,再经过特殊操作,以及编码加密等传输给埋伏在附近的微波接收器,或者直接传导入卫星,其窃听手段的最大优势是,不用直接深入目标去安装声音传感器,可谓先进之极。
……
展开